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博弈无形,制胜未来战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博弈无形,制胜未来战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来源:人民日报2024-09-23 08:35

  西部战区某部一级上士陈杨——

  博弈无形,制胜未来战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本报记者 金正波

  西北高原,风轻云淡,一场激烈的演练悄然打响。天线飞转、屏幕闪烁、电波交织……西部战区某部一级上士陈杨克服高寒缺氧,潜伏静默72小时,靠着坚强毅力和过硬本领,突破对手在电磁空间布下的层层迷雾,成功捕获关键信号,为战胜对手发挥了关键作用。

  类似的“战斗”他已经历很多次。入伍15年来,陈杨始终把自己当成一颗螺丝钉,紧紧地拧在备战打仗这项主责主业上,一次次用优异的成绩,诠释着矢志为打赢的价值追求。

  苦练本领担重任

  2019年,陈杨第一次以组长身份带队执行演练任务。出发前,师父曾文龙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一仗,你来打!”

  前往高原的飞机上,注视着一座座雪山,陈杨在脑子里一遍一遍推敲演练科目,思考取胜方法。

  任务地域山高崖陡谷深,“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为了捕获信号,陈杨带着小队成员,背着装备爬了这山爬那山,终于找到一个有利点位。在雪地搭起单兵帐篷,他们一守就是两个多月。面对持续的暴雪、刺骨的寒风、匮乏的资源,陈杨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出色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归来,走上成果评审讲台,陈杨流利答辩,会场唯一的军士军衔让评审专家眼前一亮。

  其实,为了这一天,陈杨已经准备了10年。

  2009年,陈杨参加了一次岗位选拔,整整一个月都沉浸在复杂电磁环境里,背要点、练技能、找信号,人瘦了10多斤。最终,他顶住压力成功入围。“是个好苗子!”考官曾文龙满眼欣赏。

  后来,陈杨被调到曾文龙所在业务室,从此曾文龙认真批注他每天写的工作记录,耐心指导他科学开展数据分析,要求他在战区联指机构执勤做到零误差……在陈杨心中,曾获得“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曾文龙,既是工作训练的良师益友,也是学习追赶的榜样示范。

  多年来,陈杨不断磨砺技能,不仅能够在复杂用频声音中听出目标信号,也能够在电磁频谱图里扫出目标线条。随着他的专业技能越来越精,遂行的重大任务也越来越多。

  探索创新为打赢

  “新质新域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之一。要想战胜对手,必须更新招法。”2015年,首次到军队院校培训时,陈杨对此深有感触。讲台前,教授讲述了一起特情处置故事,令他下决心要在创新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回到单位,陈杨从最基本的大数据分析原理开始学起,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听风者”到“分析师”,不断打牢实践创新的理论基础。进入战区联指机构值班,他发现工作中存在数据融合耗时长、报错率高等问题,于是边值班边研究,提出的7条建议均被采纳,让数据清洗、融合、分析等工作用时大幅缩短。

  每次执行高原任务,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陈杨的大部分行李都与工作相关,包括各种零件和装备维修工具。一次,装备天线被九级大风刮坏,电脑屏幕满是雪花。当战友寻求装备维修保障时,陈杨凭借对技术原理的精通,自己动手快速解决了问题。

  学习是创新的原动力。陈杨深知,靠一成不变的手段,不可能打赢未来战争。为此,他积极主动研究现代军事斗争中的信息对抗案例,在实践中探索创新。遇到瓶颈梗阻,除了虚心向身边人学习请教,还经常同院校专家、装备厂家交流,真正把问题搞懂。

  近年来,陈杨被表彰为“全军优秀军士”、西部战区“四有”优秀个人,荣立三等功1次,全军相关成果一等奖3项。

  忠诚奋斗守“国门”

  “随着战争形态演进、作战环境变化和新技术发展,谁能夺取战场制电磁权,谁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未来战争主动。”于陈杨而言,为备战打仗提供信息支撑,既是个人志趣,又能与军队的打赢需求契合,他每天都干劲十足。

  “当兵守国门”是陈杨从小到大的最大愿望。他的家乡在重庆市大足区一个偏远的小乡村,从小就听保卫过边疆的爷爷讲战斗故事。

  参军来到部队后,陈杨对“国门”有了新的理解。他离“国门”很远,因为营区位于内陆腹地;他离“国门”又很近,在雪域高原执行任务时,身后就是祖国。

  一次连续在高原雪山潜伏鏖战200余天,陈杨和战友在无人区里“大海捞针”,24小时连轴转找信号,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一名新战友问陈杨:“班长,这样坚守靠什么?”

  “靠永不褪色的热爱和信仰!”陈杨的回答既是说给这位新战友听的,更是说给自己的。

  “战友们扛枪守卫的是祖国有形的‘国门’,我们拿着装备仪器守卫的是祖国无形的‘国门’。”陈杨说,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电磁压制,帮助我方克敌制胜,成为无形战场的制胜尖兵。

  赤胆忠诚,博弈无形。陈杨和战友们在无形战场上奋力开拓,向着打赢出发,朝着胜利奋进。

  (杨晓波参与采写)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