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再见,冰莲山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9-05 09:19

  高原秋风起,又闻“驼铃声”。新疆和田军分区冰莲山边防连退伍老兵最后一次踏上巡边路——

  再见,冰莲山

  ■杨满库 黄路飞 解放军报记者 吴安宁

  天刚蒙蒙亮,一阵清脆的哨音,打破了喀喇昆仑的宁静。

  冰莲山下,新疆和田军分区某边防团冰莲山边防连巡逻分队迅速集结完毕。队伍前面,几名即将退伍老兵身姿笔直、目光坚毅,准备执行最后一次巡边任务。再过几天,他们就要告别军营。

  出发前,指导员带着老兵来到连队老营房遗址。这是上世纪60年代首批守防官兵,在没有机械化设备情况下,顶严寒、冒风雪、抗缺氧,靠着双手在冰峰上垒出来的。“大家马上就要离开了,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老营房,传承先辈精神,走好前行之路。”顺着指导员手指的方向,老营房一旁的山坡上,前辈们用铁皮罐头盒摆出的“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踏上巡逻路,老兵郝强心潮澎湃。望着眼前一处冰川,他下意识摸了摸随身携带多年的绳索,思绪也一下回到2021年。

  那是他第一次前往某高地执行保通任务,郝强和战友每人背负大约15公斤重的设备。到达这处海拔5500多米的冰川时,只见坡面被冰雪覆盖,坡度接近80度。攀爬过程中,他脚底冰块断裂,身体滑下陡坡,头朝下栽进1米多深的雪窝里。战友赶紧上前,提着脚将他“拔”了出来。

  再次攀爬时,指导员对队伍顺序做出调整:干部骨干背负重物,穿插在队伍中间,同时注意保护身边战友。班长卜恒拿出一条绳索,将一端绑在自己腰上,叮嘱大家握紧绳索排成一队。

  寒风夹杂着霰粒,扑打在官兵脸上。队伍最前面,指导员手拿冰镐边走边刨,小心翼翼为大家开辟通路。班长骨干穿插在队伍中间,用腰间绳索固定着整个队伍。郝强和战友们握绳踩着脚印徐徐前进。

  负重登山,不少官兵有些喘不上气,双腿如灌铅般沉重酸胀。但是看着干部骨干负重前行的身影,郝强和战友都咬牙坚持下来。那段时间,他们每天奋战10多个小时,成功将设备架设到任务地域,高标准完成了保通任务。

  如今,再次站在冰川下,眼前的陡坡也让几名新兵倒吸一口气。

  “大家握紧绳子,踩着我的脚印慢慢往上爬!”这次,郝强掏出绳索,像当年班长带自己一样,走在本班队伍最前面,不时叮嘱新兵跟紧脚步。山高坡陡,大家手脚并用奋力攀爬,碎石和冰块不时从脚下滚落。

  “昆仑,携笔从戎的开始;边防,韶华和热血的交织……”攀爬途中,来自四川的彝族老兵阿者马立情不自禁地轻哼起连歌《冰莲山的青春》。这是下连后班长教他的第一首歌,也是他最喜欢的一首歌。想到即将退伍,他忍不住红了眼眶,向新战友讲起他第一次参加巡逻任务的情景。

  那天,气温骤降,风雪肆虐,暴露在外的皮肤像被刀割一样,手脚很快冻得失去知觉。快到山顶时,阿者马立一脚踩空,右手臂和大腿被冰碴划出几道口子。大家让他就地休息等待返程,他咬着牙说:“宁可透支生命,也要坚守使命。”这是喀喇昆仑边防军人坚守的誓言,他下连后就一直刻在心里。

  “巡边一条绳,官兵一条心。”为了不让初次巡逻的阿者马立留下遗憾,谭班长和老兵巴斌搀着他,一步一步向点位攀爬,坚持完成了巡逻任务。回到营区,有美术特长的阿者马立将战友在雪海中的背影画在了戍边石上,取名《冰莲战士》并珍藏在床头柜里。

  “这里长不出草也长不出花,石头是唯一的装饰物,大家看到好的石头,哪怕是山高路远也会背回来。”临近退伍,阿者马立每天加班加点为连队和战友画石头画:有革命前辈的雕像,有搏击长空的新型战机,有战友们刻苦训练的剪影,也有执行完任务后满是冻疮的双手……一块块平平无奇的石头,在他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装点着营区各处。

  “老兵的石头画我们都会好好保存,他们在连队的故事也会被写进连史。”指导员说,为了传承连队精神,连队前辈曾定下人人写连史的规矩,大家在连队奋斗的经历都会被详细记载。

  坡越来越陡,巡逻分队官兵互相帮助,终于到达了山顶的执勤点位。抬头远眺,巍峨的雪山在阳光映射下,散发出淡蓝色的光芒,恰似一朵绽放的冰莲。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即将退伍老兵与新兵一同举起右拳,重温军人誓词。嘹亮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喀喇昆仑。

  再见,冰莲山。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