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74集团军某旅紧贴实战要求广泛开展换岗训练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第74集团军某旅紧贴实战要求广泛开展换岗训练

来源:中国军网2024-09-02 11:13

  初秋时节,第74集团军某旅野外驻训场上战车轰鸣,一场坦克分队实弹射击正在紧张进行。

  与以往不同,此次实弹射击不仅要求车组快速通过多类复杂障碍,还要在机动途中,对随机导调设置的“敌”目标实施火力打击。

  “前进!”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辆坦克咆哮着冲向障碍路段。驾驶员李杨涛稳控行进方向和车速,不敢有丝毫大意。

  “前方沟壑,减速通过!”车长范江密切关注车外情况,实时向炮长和驾驶员发出指令。

  “全车注意,右前方发现‘敌’坦克1辆!”考验接踵而至,范江指挥李杨涛调整车身转向,炮长周剑红眼睛死死抵住观瞄镜,双手快速转动炮管,很快发现了目标。

  装弹、瞄准、锁定……坦克飞速前冲,炮弹呼啸出膛,“敌”坦克被精准命中。

  “这次实弹射击,驾驶员机动避障、车长观察指挥、炮长瞄准射击,三者缺一不可。”走下战车,周剑红对记者说,以往训练中,大多考察的是坦克单个乘员的技能水平,比如专门考察驾驶员的驾驶能力、炮长的射击命中率等。改进训练模式后,强化车组乘员间的协同配合成为重中之重。

  “只有牢固树立协同意识,将各要素有机融合,才能攥指成拳,打出制胜一击。”范江深有体会地说。今年以来,他明显感受到各级都在积极找准落实新大纲的实践途径,创新改进训练模式,提高训练质效。以射击场地设置为例,以往战车行进路线是一条平整的跑道,如今却布满障碍、崎岖不平,这对车组乘员提升战场应急处置能力、协同作战能力是一种有效锤炼。

  该旅利用野外驻训时机,精细制订实弹射击训练计划,依据训练大纲构设S型限制路、弹坑、车辙桥等实战场景,配置符合战术要求的移动靶、固定靶和显隐靶等多类射击目标,并通过临机导调引入各种“敌情”。同时,广泛开展换岗锻炼,车长、炮长和驾驶员“一专多能”,配合起来更加默契。

  “全程节奏非常快,有一种打仗的感觉!”记者转到另一个车组采访,刚刚结束行进间射击课目训练的驾驶员何江涛满头大汗。他告诉记者,在此之前,评价坦克车组射击水平高不高,主要看炮长打得准不准,驾驶员和车长在训练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而这一次,他既要控制车速、调整车身方向、判断目标距离,还要确保战车在有限时间内机动至最佳射击位置,“一脚油门踩到底”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

  车长韩健也不轻松。向射击地域开进不久,炮长袁东森传来紧急通报:“电脑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正常瞄准射击……”突如其来的情况,让韩健惊了一身冷汗。他清楚,倘若处置不当或耗时太多,“敌”目标就会“逃脱”!

  车长是车组的大脑,韩健审慎思考后给出应对方案:“改用人工装表射击!”收到命令后,驾驶员和炮长各司其职、熟练操作。一道火光闪过,千米之外的靶标应声炸裂。

  记者注意到,射击结束后,考核组并未闲下来,而是根据各类数据对目标毁伤效果进行评估,并区分车组、个人的考核成绩建立训练档案,对下一步训练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

  在该旅,练协同、练配合不仅是坦克分队的常态,也是其他专业训练的重点。记者在驻训场看到,指挥所开设训练中,工兵、通信、电抗一体联动、紧密配合,很快织就一张“指挥网”;实弹射击演练中,排爆、抢修、救护等课目一并展开、连贯实施……

  据了解,该旅接下来将通过扩大交叉换岗、穿插互训等方式,充分利用野外环境,设置险难条件,开展营连战术训练和指挥所演习,牵引各作战要素融合互通更加深入、协同配合更加紧密,不断提升官兵打仗本领。(李珏宏陈奕 陈典宏)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

  • 贵州从江:侗寨禾晾“晒秋”引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2024-10-23 09:3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3 09:35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024-10-23 09:29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2024-10-23 09: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2024-10-23 09:1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10-22 11:06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024-10-21 09:55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2024-10-21 09:54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2024-10-21 09:52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2024-10-21 09:49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走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林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2024-10-21 09:47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7.02%,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2024-10-18 09:12
王方定利用各种机会,不厌其烦地为年轻人作报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只要是与年轻人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会以及座谈会,王方定都一定参加。
2024-10-18 09:12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142个路口,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让以往的“车看灯”变成“灯看车”。经测算,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可以提高13秒。
2024-10-18 05:25
为了更准确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10-18 05:25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
2024-10-18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