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国“推销”加沙停火协议的考量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美国“推销”加沙停火协议的考量

来源:新华网2024-08-22 08:47

  新华社开罗8月20日电 新华社记者姚兵 王卓伦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8日至20日相继访问以色列、埃及和卡塔尔三国。这是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布林肯第九次访问中东地区。

  分析人士认为,布林肯再访中东依然是试图通过外交施压推动各方达成加沙停火协议,但同过去数次中东之行类似,成果寥寥。原因在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国内政治考虑,长期在巴以问题上偏袒以色列一方,致使巴以冲突负面影响加速扩散,中东地区局势紧张升级,加沙停火谈判依然前景难期。

  访问成果有限

  布林肯于18日抵达以色列,分别会见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国防部长加兰特,并于20日前往开罗,随后还访问了卡塔尔。

  图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左)5月1日在耶路撒冷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见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以色列政府新闻办公室供图)

  19日与内塔尼亚胡会见后,布林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双方会晤“非常有建设性”,以色列支持美方此前在多哈停火谈判中提出的过渡性提案,并将派出高级别代表参加本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停火谈判。

  布林肯还表示,当前正是“决定性时刻”,或许这是让相关方走上“持久和平、安全、更好道路”的“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

  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内塔尼亚胡在会面中称,能否达成停火协议的关键“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方面”。布林肯也对媒体表示,“接下来重要一步是让哈马斯同意”过渡性提案。

  埃及阿拉伯与国际事务专家穆斯塔法·阿明表示,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布林肯已九访中东地区,“但这几次访问并未就达成停火协议取得任何积极成果”。山东师范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赵北平指出,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布林肯试图通过外交斡旋努力实现停火,而是将责任的皮球踢给哈马斯。

  立场不公难促停火

  分析人士指出,加沙停火协议之所以迟迟无法达成,正是因为美国为了维护地缘政治等私利,长期在外交和军事层面偏袒以色列。

  多家以色列媒体披露说,“费城走廊”的控制权问题是当前停火谈判的一个症结。美国建议以色列在加沙地带与埃及接壤地区的“费城走廊”以“某种形式”持续驻军,但这一点是哈马斯无法接受的。

  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1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以色列、美国、卡塔尔和埃及谈判人员与会,哈马斯未派代表参加。停火谈判16日起暂停,本周将在开罗继续。哈马斯18日在一份声明中指责斡旋方提案是向以色列妥协,只“回应内塔尼亚胡的诉求”。

  此外,美国虽然口头表示支持停火,却长期在军事上支持以色列。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持续给以方提供大量武器。据路透社报道,有美国官员6月透露,美国已向以色列提供超过1万枚重2000磅(约907公斤)的重型炸弹和数千枚“狱火”直升机载空地导弹。美国务院13日又宣布已批准新一轮价值约200亿美元的对以色列军售计划。

  8月10日,在加沙地带北部加沙城,以色列军队轰炸一所学校,造成100多人死亡,另有数十人受伤。图为当地居民查看以军袭击后的废墟。新华社发(马哈茂德·扎基摄)

  阿明说,美国在中东的调停从始至终都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华盛顿并未对以色列真正施加压力,而是不断向以色列提供武器。

  卡塔尔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凯尔·迪巴特表示,以色列坚持结束战争的前提是必须消灭哈马斯的军事和政治力量,而哈马斯拒绝任何临时停火,要求永久停火。哈马斯不认为美国是公正的调解者,“因为美国明显偏袒以色列”。

  “拉偏架”实为政治需要

  分析人士认为,美方派出高层屡次访问中东,表面上看似希望通过外交努力推动停火,实则缺乏真诚、负责任的行动,在巴以问题上坚持“拉偏架”。这种政策两面性是由其国内政治因素决定的。

  美国国内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要获取财力和影响力强大的犹太利益集团支持,哪方执政都不会改变美方支持以色列的立场。与此同时,美国2024年大选进入决战阶段,执政的民主党面临巨大压力。民意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尤其是民主党的支持者要求政府推动中东停火。虽然美国总统拜登不再寻求连任,但其政府在国际事务上的表现将直接影响民主党选情,布林肯此行带着明显的国内政治考量。

  7月24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数以千计的抗议者在国会大厦外对此表示抵制。图为抗议者在美国国会附近的联合车站聚集。新华社记者胡友松摄

  以色列《国土报》20日发表社论说,对美国国内的政治考量深度影响美国政府在推动停火这一事项上的决策过程。

  哈马斯政治局成员巴塞姆·纳伊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白宫对最新的加沙停火谈判描述过于积极,是希望在美国大选前缓解地区紧张态势。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马尔马拉大学学者巴勒什·多斯泰尔认为,布林肯此次访问中东,恐怕主要目的是加强民主党在总统选举中的竞争实力。“以色列深刻影响美国政治、商业、媒体和学术界。总统候选人如果没有得到犹太团体强有力的支持,将在选举中‘非常艰难’,”多斯泰尔说,“可以把美国官员的努力理解为某种表演,即针对国内政治的努力,而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真正尝试。”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

  • 佳节将至年味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