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军机电兵:岗位虽小在舱底,责任重大护远航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海军机电兵:岗位虽小在舱底,责任重大护远航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8-16 10:01

有一种奋进叫坚守

  ■解放军报记者 王德赛

  大洋之上,风云激荡,一场实战化训练拉开帷幕。舰艇主机突发“故障”,急需抢修。一群战士操起维修装具,在底舱迅速集结待命,冒着“渗水”等危险,赶往舰艇的“心脏”……

  晴天碧海,万里风平,一场护航行动正在展开。战舰徐徐伴行,甲板之上的战士们凝神观测,严阵以待;甲板之下亦有一群战士,身处机电舱室,仔细记录着设备运行数据,不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

  月悬中天,星光如泄,专项任务步入尾声。连日鏖战,官兵们劳累疲乏,不少人已进入梦乡。兵舱之内,却有几位战士仍在挑灯夜战,研读着轮机、电路之类的专业书籍……

  对于海军舰船上的机电兵来说,上述场景再熟悉不过。作为战舰平稳运行的守护者,机电兵承担着全舰所有电路、管线、轮机和电机等装备设备的维护保养重任。

  走进水下舱室,记者得以目睹机电兵的工作环境——闷热、潮湿、嘈杂,数不清的管线到处盘踞,各式各样的机器轰鸣着,喷涌而出的蒸汽与四周的钢铁不断碰撞。

  由于特殊的岗位性质,机电兵常年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他们来说,精密复杂的各型零件仿佛自己亲手照顾的孩子,而机电舱室,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无惧艰苦环境,默默坚守于此,付出着几倍于人的汗水与努力。

  交谈中,记者问他们:“你们知道海战是什么样吗?”面对这样一个大问题,没人能答得全面。思索过后,他们回答的还是反复讲的那些内容:怎么巡查线路、监测仪表、抢修设备……仿佛对于他们,一场轰轰烈烈的海战,不过就是与那些充满柴油味的设备打交道。

  他们的工作是如此平凡,以至于在战斗的光辉下毫不起眼。但在现代战争中,一艘现代化的舰艇想要出海作战,必然离不开多兵种、各岗位间的配合。航海、武器、通信、雷达、机电……每个部门就像交响乐队里的一份子,合力才能够奏响一曲磅礴激昂的壮丽乐章。

  有一种奋进叫坚守。这群幕后英雄坚守岗位的每一滴汗水,都凝结在人民海军驶向深蓝的征程上。

战舰破浪远行

  海军机电兵:岗位虽小在舱底,责任重大护远航

  ■姜海涛 解放军报记者 王德赛 贾思宇

  “只有读懂钢铁打造的每一个部件,才能和这般‘钢铁巨人’打好交道”

  夜晚的海面上,狂风骤起,暴雨如注。一艘军舰锚泊在海面上,随着海浪剧烈摇摆。

  机舱内部,下士李安跟着战友们紧张地抢修着轮机。闷热的环境下,李安的衣服早已湿透,脖领处印出一道道白色汗渍。一旁战友提醒道:“李安,机舱太热了,你去换件衣服吧!”李安全然不觉,只顾埋头苦干。

  10多个小时过去,机舱内的平均温度从30摄氏度升至42摄氏度,轮机终于抢修完毕。李安长出一口气,回到住舱,倒头躺在床上。

  作为机电兵,李安经历过很多次类似场景。跨昼夜的抢修、保养,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

  “主机磨损、老化,或者由于循环水的杂质过多而导致故障,这些都是常见问题。设备出了问题,机电兵要第一时间抢修,不然耽误航行,那就出了大问题。”李安说。

  第一眼见到李安,多数人都会惊讶于这位“机电老手”的稚嫩。他个子不高,皮肤白皙、四肢纤细,看上去并不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然而,这名年轻的战士,曾连续两年获得支队专业比武第一名。去年,他获得战区海军专业技能竞赛冠军——这份成绩,足以让一些从军多年的老机电兵羡慕。

  从机电新兵成长为比武冠军,李安的经历在机电兵中颇为典型。

  李安其实并不想当海军。生长于内陆的他,不会游泳,害怕下水。但在新兵连,日复一日的训练帮他克服了对水的恐惧。

  不怕水之后,李安畅想,成为一名海军,搏浪于蓝天碧海之间,该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登舰第一天,李安记忆犹新。来到码头,一艘钢铁巨舰矗立在他眼前,着实让他吃了一惊。当天晚上,他兴奋得睡不着觉,脑海里全是对舰上生活的憧憬。

  新舰员培训会上,李安被分到电工岗位。电工,是军舰机电部门的一个岗位,主要负责全舰的电力供应和电线的维护检修,是个颇有技术难度的岗位。李安被老班长带到机电控制室参观,看到数百处按钮与电路元件,他感到头晕目眩。

  那一刻,李安产生了畏难情绪,心里打起退堂鼓。

  转折,发生在一次远海训练中。航行途中,指挥舰忽然传来导调指令:李安所在舰突遭“敌”袭击断电,亟需恢复供电,对“敌”发动反击。

  面对舰上成千上万条蜿蜒盘杂的线路,要想在黑暗中完成这项工作无疑需要经年累月的刻苦训练。警报声响起,机电兵们闻令而动,迅速奔赴各自战位——这一次,机电兵跑在了最前面,成为应对敌情时的首发之“矢”。正是从这次训练中,李安感受到了机电兵的价值。

  这次训练结束后,老班长把李安带到军史长廊,指着墙上各型军舰的老照片,为他讲解所在军舰的发展史。

  “老式军舰用的是蒸汽轮机,如今的军舰用的是新式轮机,这是质的蜕变。”老班长的讲解触动了李安的心,使他第一次感到机电专业的魅力。

  “只有读懂钢铁打造的每一个部件,才能和这般‘钢铁巨人’打好交道。”那天,老班长赠给李安一句话。这是老班长的座右铭,也成了李安奋发成长的动力。

  之后的日子里,李安开始勤学苦练。为了弄懂理论,他常常挑灯夜读。白天,他在船内到处走,自己编口诀、画地图,努力熟悉船体结构,帮助记忆电路图。他也频频动手操作,不肯放过任何细节。

  几年下来,李安成长为一名技术能手。从主机控制器、海水淡化器等大型机电设备到战友的吹风机、电风扇等小电器,他无所不修。

  从李安的身上,现任班长夏裕晖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还是新兵的时候,夏裕晖曾参加过一次排除故障训练。当时,他突然接到命令:单独前去完成。夏裕晖走到故障设备前,犹豫再三,又跑回来找班长,“班长,我没有经验,做不了!”班长接下来的一句话让夏裕晖终生难忘:“我们干机电的,凭专业立身。专业不过关,你怎么坚守战位!”

  就因为班长的这句话,夏裕晖狠下决心苦练本领,并给自己定下规矩:每晚多学一小时。

  从此以后,夏裕晖一心扑在业务学习上,专业课本翻来覆去看,训练笔记反反复复学。如今已是机电骨干的他,依然保持这个学习习惯。那一本本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见证了他多年以来的持之以恒。

设备操作带教

巡检管道线路

  “坚守保障一线,保证舰船安全,是机电兵的本分”

  “机电兵,就像是军舰的医生、护士,虽然站在幕后,却是保障战斗力生成的基础。”一级上士钱海说。

  “机电兵的存在,是为了其他战位能更好地战斗。”作为舰船的随行“医生”,“望闻问切”是机电兵必备的技能。

  船舱内,由于设备运转产生巨大噪音,机电兵在部分舱室作业时不得不长时间佩戴耳塞。不少人的耳朵被耳塞撑得生疼。

  在常人听来,电机的轰鸣是难以忍受的噪音。但在钱海的耳朵里,电机发出的每一声动静,都像一个个有节奏的信号,不停跃动在船舱之内。

  一次训练中,钱海巡视机舱走到电机附近时,忽然发现电机的声音不似往日规律。于是他驻足蹲下,把耳朵贴近发烫的机器表面,静静聆听。不多时,他起身,找到电工箱,拿出几件工具,对着机器敲敲打打。

  几分钟后,他收回工具,起身,拍手,走回控制室。控制室里一位战士见他回来,问道:“刚才显示有项数据不准,正要向您报告时,数据忽然又变准了,是您修好的吗?”钱海点点头。

  得益于钱海凭耳朵“听”故障的功夫,钱海所在的机电部门在排除故障考核中屡次斩获佳绩。

  机电兵既要有一对敏锐灵巧的耳朵,也要有一双坚硬厚实的手。一级军士长魏军看着自己红通通的双手,回忆起一次排除故障的经历。

  一次出海任务中,魏军所在舰船的某设备忽然出现故障,某处水温飙升。情况紧急,魏军顾不上拿护具,连忙进行抢修。在碰到设备表面的一瞬间,魏军的手被烫得猛地弹开。但他强忍剧痛,又将双手伸了出去,继续抢修。战友劝他,“你停停吧,这里太烫了,护具马上就拿过来了。”但魏军心里清楚,设备晚修好一秒,海上的危机便多一分。虽然双手已经烫伤,但他还是坚持修完。

  舰内广播响起:“故障排除!准备航行!”魏军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三级军士长、轮机技师陈文才也有类似经历。当时机舱突然传来故障警报,陈文才立刻带领其他战士开始抢修,最后处置及时,装备没有损坏。收拾工具时,机电长看到陈文才两手通红,连忙问他是怎么弄的。原来,刚才在抢修时,陈文才紧急关阀,不顾滚烫的热水正到处喷溅,结果双手被烫得通红。

  机电长对他竖起大拇指,“这回要不是你处置及时,装备可能会出现重大故障!”

  陈文才淡淡地说:“坚守保障一线,保证舰船安全,是机电兵的本分!”

  “我的本事应该留在需要我的地方,我的责任应该确保战舰走向深海大洋”

  夜色渐浓,军舰靠岸,二级上士徐宏准备休假回家。

  见到记者,他愉快地掏出手机,给记者翻看女儿的照片。徐宏的女儿今年5岁,每次父亲要回营,她总是拉着父亲的袖子不让他走。

  有一次,女儿问他,“爸爸,您是海军,那您说说,军舰航行的样子是不是特别威武?”徐宏一愣,身为机电兵的他,从未想到过这个问题。但女儿这一问,引发了他的思绪。

  机电兵的岗位一般都位于底层舱段,常年陪伴船舶动力系统。驶向大洋的航行里,他们很少有机会到上层甲板去,因此也很少见到军舰劈波斩浪的样子。

  随着我军新型舰艇的列装,我国海军不断走向“深蓝”。在走向“深蓝”的过程中,常年身处底舱的机电兵或许并没有太多机会见到日益广阔的海面,但他们的追求却始终和“走向深蓝”融在一起。

  一次执行任务,出海时间长,许多人担心舰船的某型设备是否能经得起考验。支队领导事先征求魏军等老技师们的意见,魏军拍着胸膛说:“有我们在,请领导放心!”出航中,该型设备果然出了状况。但魏军早有准备,在他和其他技师的抢修下,该型设备被成功修复。

  “机电兵虽然与苦累相伴,可他们却是舰船出海远航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套套设备就像舰船的内脏、血管,脆弱易损,只有看管它们的人技能过硬,才能保证它们正常运行,使整艘舰艇真正形成战斗力。”魏军说。

  老轮机技师于洋,服役二十余年,一直操作的是蒸汽轮机。就在他即将退役的日子里,一款新式装备“上线”。看着眼前崭新的设备,于洋感慨部队发展日新月异的同时,内心里也产生出紧迫感。

  “我觉得,既然设备已经换代,那我这个老兵也必须跟上时代。”于洋对记者说。从那天起,他便拿起了新教材,和刚入伍的新战士们一起,重新学起基础知识。他不摆老资格,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年轻人请教,最终和新战士们一起掌握了新装备的基础知识。不仅如此,他还整理出一份操作手册,帮助后来的新战士快速上手。

  “机电是专业性很强的岗位,每名机电兵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作为老机电兵,我们最珍视的就是机电技能与精神的传承。”于洋说。

  “驶向深蓝的海军,要有能够适应深蓝的机电兵。”在于洋看来,新老两代机电兵之间,是在互相成就。“带好新人是我们这群老兵的责任,在教新人的同时我们也不断巩固专业能力,有时候更像是新人推着我们走。”说完,于洋看着徒弟们笑了起来,脸上满是自豪。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到退伍季,看到有机电兵选择退伍,于洋总是充满伤感。对于年轻的机电兵,他最爱讲的,是“留下”两个字。曾有一次,一名战士想要退伍,于洋听闻后,连忙赶来劝说。看着老兵热切真挚的目光,这名战士最终选择留队。“老班长依然坚守在这里,我们年轻人更要在自己的战位上发光发热,我的本事应该留在需要我的地方,我的责任应该确保战舰走向深海大洋。”听到这名战士的话,于洋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意浮上眼角。

  清晨薄雾散去,战舰又将远航。这次远航,舰上又多了不少新兵。站在船舷一侧,还有3年就要退休的魏军眺望港口,心中再度涌起波涛:“如果部队需要,我就一直服役,继续为舰上培养机电骨干。”

  此时此刻,在机舱深处,陈文才又埋下头,聆听那熟悉的旋律;于洋则在集合点名,心中盘算着此次任务的训练计划;李安正在认真维修一盏射灯……

  收锚、松缆、鸣笛,战舰在机电兵的护卫下,再次破浪前行,向着大洋深处进发。

  (本文图片由姜海涛、贾晓鹏摄)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各地迎来“五一”假期出行高峰

  • 坚守岗位的劳动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