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任何倒行逆施的行为,必将遭到历史唾弃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任何倒行逆施的行为,必将遭到历史唾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8-15 10:08

倒行逆施必遭历史唾弃

  ■裴永桢 楚一鸣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9周年的日子。8月13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重返哈尔滨,指认日军细菌战罪行,向战争受害者忏悔道歉,呼吁“我们不需要战争,日本不能再走战争老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对铁证如山的侵略历史,日本政府多年来不仅没有作出深刻反省,切实承担起战争加害者的历史责任,反而极力掩盖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的累累罪行,肆意歪曲历史事实。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何倒行逆施的行为,必将遭到历史唾弃。时至今日,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遗毒并未散去,日本右翼势力的种种行径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日本当年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实施的殖民统治给众多国家带来深重灾难,也将本国国民拖入深渊。二战结束后,日本理应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然而,日本右翼势力从未放弃成为所谓“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迷梦——他们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等在侵略战争时期犯下的滔天罪行,与正确的历史认知背道而驰;无视亚洲邻国的抗议,多次参拜靖国神社。

  不仅如此,为了淡化和逃避历史罪责,日本右翼政客还通过修改教科书等方式,极力粉饰侵略战争。他们把“侵略战争”说成“解放亚洲的圣战”、把“南京大屠杀”说成“南京事件”……这些荒谬的表述,严重误导了日本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对历史的正确认知,是对正义的公然践踏,对和平的严重威胁。

  近年来,日本政府还通过“切香肠”的方式,极力摆脱专守防卫原则限制,不断推动防卫政策由守转攻。

  年初,日本通过创历史新高的7.9万亿日元的新财年防卫预算。5月,日本派出舰艇编队实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外部署”,其中包括刚刚完成第一阶段航母化改装的“出云”号和“加贺”号。此外,日本还加紧与域外国家进行军事勾连。从设立“统合作战司令部”促进美日军事指挥系统一体化,到与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签订《互惠准入协定》;从与北约开展合作,到派遣自卫队与部分欧洲国家进行联合演习……日本不断掏空和平宪法,在扩充军备的道路上狂奔。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9年后的今天,一些日本右翼政客仍抱守军国主义阴魂不愿醒来。我们奉劝这些人,无论是在历史问题上动歪脑筋,还是加紧对外勾连、扩充军备,都无助于日本自身发展与地区和平稳定,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日本只有以史为鉴、彻底反省,才能真正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辽宁葫芦岛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