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在三伏天科学安全地组织训练?快来看看这些注意事项
首页> 军事频道> 军营文化 > 正文

如何在三伏天科学安全地组织训练?快来看看这些注意事项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8-14 11:26

“夏练三伏”的健康话题

  ■李 仙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姜 晨 绘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对部队官兵来说,炎炎夏日正是大练体能的好时节。三伏天训练,既能锤炼官兵适应复杂环境的战斗本领,又能砥砺不畏艰苦的战斗意志。但是如果官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训练时,缺乏科学组训和有力保障,可能会增加中暑、热射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如何在三伏天科学安全地组织训练?东部战区陆军某旅军医刘健结合保障经验,总结了体能训练前、中、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战友们有所帮助。

  一

  【军医日记】7月下旬,热浪翻滚,白天的气温高达38℃。下午5点,我来到训练场,准备保障战友们进行训练。队伍集合时,我发现了战士小饶的身影。小饶前天因感冒发烧来医疗室就诊,经评估近几天不适合参训。看到他出现在训练队伍中,我立即上前询问情况。原来,小饶用药2天后,发烧症状有所缓解,便申请恢复训练。得知缘由,我立即叫停了小饶的训练,并对其进行防中暑知识教育。经过劝导,小饶认识到了带伤、带病训练会有伤病加重、引发新伤的隐患,并保证身体痊愈后再参加训练。

  【军医支招】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可能会出现身体脱水、中暑等情况。尤其是伤病未愈或耐热能力较弱的战友,在高温环境下训练更容易发生中暑。因此,建议战友们训练前注意以下3点,避免中暑等疾病发生。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三伏天期间,10:00~16:00是全天温、湿度较高的时间段。建议体能训练时间尽量安排在清晨和16:00以后,尽量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长时间、大强度训练。

  细致把握人员状态。训练前身体不舒服、服用过某些药物(如退烧药、抗生素等)、超重或肥胖、缺乏锻炼、有热相关疾病的病史(中暑或热射病)等,都是可能引发热射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组训人员在训练前要掌握参训人员的身体状况,重点关注刚入伍新兵、休假归队人员、严重腹泻、睡眠不足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的人员。若官兵训练前出现身体不适,军医应及时评估其健康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能否参加训练。热适应能力较弱的战友,可针对性开展2周左右的热习服训练,以提高耐热能力。

  充分完善训练保障。训练前应确保卫生人员及救护车辆在现场保障,并准备好降温物品(如冰袋、冰帽、折叠水桶)、监测设备(如温湿度计、耳温枪、血氧仪)和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清凉油、口服补液盐)等。

  二

  【军医日记】最近,旅里组织预提指挥军士集训。为了保障集训队员训练安全,每次训练我们都会伴随医疗保障。第一天训练过半,战友们的衣物就已被汗水浸湿。训练间隙,我们组织大家补水补盐。

  “今天的水怎么有股咸味儿?”战士小吴刚喝下去一口,便发出疑问。

  “我们在水中按比例加入了补液盐散。”听到大家的疑问,我立即上前解释,“剧烈运动后身体大量出汗,在丢失水分的同时,也丢失了盐分。如果只补充水分,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四肢抽搐的情况。因此,训练中要适当补充盐分。训练中喝些淡盐水,身体会更舒服更有劲!”听完我的话,大家都将淡盐水装满了自己的水壶。

  【军医支招】官兵在三伏天训练时,高温环境和剧烈运动会让体温快速升高,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和排汗,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和大汗淋漓。此时,组训者和保障人员要注意以下事项,以保证体能训练的效果与安全。

  关注参训者的训练状态。如果发生轻度中暑后,得不到及时降温和盐分补充,病情会加重,严重的甚至会发生热射病。因此,训练过程中,组训者要关注参训人员有无步态不稳、动作变形、恶心呕吐、面色潮红或苍白等异常表现。一旦存在这些异常表现,应及时提醒相关人员停止训练,并安排卫勤保障人员对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护措施。

  及时补水补盐。电解质紊乱是发生中暑、热射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建议战友们在训练过程中,每半小时补水补盐1次。常用的补水补盐方法包括:“榨菜+矿泉水”、口服补液盐、电解质饮料等。

  做好训练间隙降温。训练过程中及时进行降温处理,可有效防范中暑。参训人员在训练间隙,可通过冷水喷雾、戴冰帽和冷颈圈、湿毛巾擦拭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可将患者抬至阴凉处,及时脱去衣物,使用15℃左右的流动水浸泡头部以下部位,帮助患者降低体表温度。

  三

  【军医日记】大暑过后,气温持续升高,无处不在的热浪就像一团火球在头顶上空翻滚。虽然训练结束已是傍晚时分,但户外温度仍超过30℃。当我回到排房时,看到战士小陈打开手中的冷饮猛喝,便立即上前制止。

  “刘军医,为啥不能喝冷饮?”小陈十分不解。

  “高温天气训练后,如果摄入大量冷饮,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害!”我告诉小陈,训练后可先休息一会儿,待体温和心率恢复正常后,再小口慢饮温水。

  【军医支招】官兵训练结束后,身体代谢活动旺盛,体内余热尚未完全排出,皮肤与肠胃等处的血管仍处于扩张状态。如果训练结束后立即接触冷水、冷风或过快摄入冷饮,会引起皮肤、肠胃等部位的血管骤然收缩,不仅影响身体正常散热,还可能导致抵抗力下降,并增加患病风险。建议战友们夏季训练后做好以下几点,有助于身体功能迅速恢复。

  保持身体洁净。官兵进行高强度训练时,汗水可能会浸湿衣服,并使其粘于皮肤表面。建议战友们训练结束后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或用毛巾擦干身体,保持身体干燥清洁,避免诱发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此外,训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放松训练,以消除身体疲劳,降低训练伤的发生率。

  避免接触强冷刺激。官兵训练后身体大量出汗,血液循环速度加快,毛细血管扩张,如果此时过度贪凉,如冲凉水澡、直接进入空调房间等,可能会影响身体的体温调节,引发感冒、腹泻、关节炎等疾病。有的战友训练后会通过喝冷饮的方式解渴,这样会使胃肠道温度突然下降,毛细血管急剧收缩,可能会引发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战友们训练结束后不要马上洗澡或吹空调,可先用毛巾将身体擦干,待心率和呼吸恢复正常、出汗基本停止后,再用温水洗澡,水温以35℃~37℃为宜。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体能训练结束后应尽可能安排军医或卫生员,对参训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评估,以及时发现训练伤隐患,并给予相应的处理。饮食方面应注意荤素搭配。荤菜以鱼虾、瘦肉等高蛋白低脂肪肉类为主;素菜以黄瓜、冬瓜、青菜等祛暑健脾的蔬菜为主;汤品可选择绿豆汤、银耳汤、紫菜蛋花汤、冬瓜汤等,可以起到防暑降温及补充电解质的作用。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