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实力挽住和平的臂膀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用实力挽住和平的臂膀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8-14 10:34

用实力挽住和平的臂膀

  ■张 斌

  79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中国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都用了醒目的大号字体书写着“日本投降”。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14年间中国民众所忍受的蹂躏和屈辱、痛苦和灾难,所经受的艰难和困苦、颠沛和流离,都在这一刻涌上心头,“没有人能抑住自己的感情,人人的心都像火把一样燃烧”。人们内心燃烧的,有喜悦和激动,更有愤恨和感慨;有对战争的憎恶,更有对和平的向往。

  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军队与军队的较量,归根结底是实力的比拼。从“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的平型关大捷,到“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的百团大战;从“不惜用生命填进火海”的台儿庄血战,到“给日军以重大伤亡,坚守孤城达47天”的衡阳保卫战……尽管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中日军人伤亡比例仍然高达5∶1,真可谓“一抔热土一抔魂”。

  和平来之不易,和平需要捍卫。真理从历史“走”来,由历史赋予;和平的真理往往从战争“走”来,由战争赋予。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真理必将战胜强权,光明必将战胜黑暗,这是抗战胜利带给人们最深刻的启示。但是,“必将”不代表“必然”,缺乏实力的正义不堪一击,缺乏实力的真理自说自话,缺乏实力的光明昙花一现。“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永远是和平与战争的辩证法。无论什么时候,没有打仗的准备,没有胜战的能力,和平愿望只会成为一厢情愿,战争迟早会强加到我们的头上。

  和平不可恃,忘战必致危。79年过去了,战争之门远没有真正关闭。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但依然大行其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但依然蠢蠢欲动;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但依然沉渣泛起。今日之中国,虽然没有大兵压境,但仍有群狼环伺;虽然没有烽烟四起,但仍有战争之患。今天的我们越来越坚定地认识到: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和平必须以强大实力为后盾,能打赢才能有力遏制战争,才能确保和平。

  无实力而乞和平,则和平危;有实力而卫和平,则和平存。1945年4月,盟军攻入德国后,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内的战俘和反战者成功发动起义,在大铁门上贴上标语:“永不重演。”如何让灾难“永不重演”,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面对可能强加到我们头上的战争,人民军队必须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把博弈斗争的时局图装入头脑、把战场争锋的态势图悬挂心中,有力慑止战争,坚决打赢战争,用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紧紧挽住和平的臂膀。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在辽宁葫芦岛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雪蘑菇”是在地表突出物体上,拥有较强黏性和附着力的雪花层层累积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水汽充足、降雪量较多的地区。
2025-01-20 10:07
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Meta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机器学习系统,几乎可以立即将101种语言的语音翻译成36种目标语言中的任意一种。
2025-01-20 10:02
1月16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一颗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新彗星,并将其命名为C/2025 A3。
2025-01-20 1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立国团队近日在椎间盘退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1-20 09:59
今年上半年,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将举办,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共跑“半马”,挑战人类速度。
2025-01-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