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由“士”成“师”:“兵教员”走上三尺讲台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由“士”成“师”:“兵教员”走上三尺讲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7-24 09:54

一名军士教员的课程计划表

  ■王语晨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兵峰

  “这个地方是教学重点,操作示范时一定要放慢动作……”深夜,火箭军士官学校教学楼里一间办公室灯火通明。教练员、二级军士长赵树波正对照课程任务书,带领班组成员逐个知识点拆分备课。

  赵树波已经养成习惯。每次上课前,他都要带着班组成员集中备课。作为火箭军士官学校第一批军士教练员,这名“兵教员”见证了该校军士任教制度的发展。

  “走上讲台给学员授课,自己就像‘脱胎换骨’一样。”说起第一次上课的情景,赵树波至今记忆犹新,“从那一刻起,我心里明白,自己的军旅人生有了更重的责任。”

  为了上好课,赵树波拜身边优秀教员为师,从一言一行、一词一句练起,从教学设计、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功夫,慢慢地让自己的课“色香味”俱全,受到学员热烈欢迎。

  一张张课程计划表上,镌刻着这名老兵为战育人的铿锵步履。“当兵、带兵、教兵,作为一名军士教员,我享受这种骄傲和自豪。”

  如今,再翻看赵树波这一学期的课程表,课程排得满满当当——毕业学员班次208学时,新学员班次60学时,短训班次18学时。赵树波用不同颜色对每个课程进行标记,涵盖专业基础、操作技能、特情处置等3大类12个方面。

  “我也想像赵教员一样,在学校课程计划表上‘榜上有名’。”班组辅助教员、一级上士张航看着赵树波的课程计划表,不禁有些羡慕。

  这些年来,赵树波参与编写各类大纲、操作规程等辅助教材和资料,累计完成数千教学课时,整理汇总多型号导弹特情资料,培养数百名一线专业骨干和操作能手,荣获火箭军院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赵教员讲课通俗易懂,尤其是很多技能操作要点的讲解和示范,直观鲜活,能让我们快速掌握知识和动作要点。”谈到赵树波的授课,学员们称赞有加。

  “我是一名战士,每张课程计划表上的课程,就是我的‘战斗任务’,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每天坚守三尺讲台,对于赵树波来说,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就是从完成好课程计划表开始。

  由“士”成“师”:“兵教员”走上三尺讲台

  ■王诗菡 王语晨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兵峰

火箭军士官学校军士教员开展现地授课。卞文静摄

  “兵教员”,在教学转型大潮中应运而生

  前不久,一堂导弹专业示范课在火箭军士官学校操作训练大厅拉开帷幕。让优秀教员为新入职教员上示范课,立起“好教员”“好课堂”样子,是该校一个传统做法。

  此次,给众多军官和文职教员授课的,是该校“兵教员”、一级军士长王俊峰。

  这所被誉为“火箭军军士人才的摇篮”的军校校园内,到处活跃着优秀军士教员的身影。

  像王俊峰这些“兵教员”,是在该校教学转型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当年,该校实装操作课上,一名教员要带数十名学员,轮到每名学员上手的时间少之又少。加上教员对武器装备操作实践少,经验不够丰富,导致有些课程授课效果不够理想。

  一次,一名教员讲授一个操作规程,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台下学员听得云里雾里。负责教学保障的王俊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站出来当起“助教”——让教员专心讲解理论知识和原理,他同步进行动作示范。一番配合下来,教与学、教与练等问题迎刃而解。

  “必须紧贴军士人才培养特点规律,不断优化教员队伍结构,打造能教善战的‘名师’方阵。”该校着眼培养新型军士人才,发挥高级军士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突出等优势,从本单位遴选部分高级军士承担专业教练任务,探索走开优秀军士任教制度。

  从激烈比拼中脱颖而出,王俊峰正式入列军士教员方阵,成为该校首批“兵教员”之一。

  随着人才培养任务日益艰巨,该校一方面持续挖掘本单位军士队伍潜力,一方面拓展“兵教员”来源渠道。他们从一线部队中高级优秀军士中选拔代职教员,每次任期半年,迄今已有40余名优秀军士走上该校讲台。

  发射架下,一堂实装操作课正在进行。23名学员先后完成10余个特情课目。教学接近尾声,大家正想松口气,“兵教员”、三级军士长吕刚又叠加一个特情。瞬间,学员们又重新上紧“发条”,投入新的战斗。

  从“军士”到“老师”,从战位到讲台,吕刚是该校从基层部队选拔的一名军士代职教员。学员们说:“吕教员上课,有各种招数让你从不会到会,刚学会就又上难度。一节课的内容总是‘量大管饱’,大家一刻不得闲。”

  “这些优秀军士长期扎根练兵备战一线,了解部队装备、岗位需求。”该校教授汪徐胜说,军士教员已经成为教学力量的有益补充。

  如今,该校一支专兼结合、集优配强的“兵教员”队伍已经初见成形。紧盯战场需求,聚力教战育人,他们搭建起学训一体、训战一致的桥梁,为走开军士培训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路子注入了新动能。

  拔节成长,跨过能力素质转型这道“坎”

  “想当好一名教员可真不容易!”回顾自己的任教之路,“兵教员”、三级军士长张琳坦言——当时上岗好些天,仍没找到“当教员的感觉”。

  第一次上课,张琳就露了怯。“教员,这个元器件有什么功能?容易出现哪些故障……”虽然脑子里装着知识内容,也掌握实操技能,却表达不到位。空有一身本领,不知道如何施展。

  那天,在学员的不断发问中,张琳仓促结束了“首秀”。

  “一名士兵,能当好教员吗?”有人心里打起问号,张琳自己心里也有些打退堂鼓。

  可是想想跨入“兵教员”行列的初心,经历的层层选拔考核,张琳又不甘心。当时,除了学历、任职等多项条件限制外,还要连闯实装操作、命题试讲、面试答辩等数道关口,可谓是竞争激烈、优中选优。

  张琳暗下决心,必须跨过能力素质转型这道“坎”。

  “带学员上课和带班里战士训练完全不一样。张琳遇到的‘拦路虎’,每名‘兵教员’都可能会遇到。”该校党委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些“兵教员”要想适应岗位需求,无论是从知识结构、授课技巧还是思维理念,都亟需转型升级。

  很快,该校接连出台一系列举措,助推“兵教员”快速转型——

  进行上岗强化培训。他们对“兵教员”承担哪些职责、需要哪些能力进行量化明确,从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等方面加强岗前培训,并进行严格考评,合格方能上岗。

  开展结对帮带培养。他们把“兵教员”挂靠到每个专业教研室,安排优秀教员进行“一对一”帮带,从讲好每一堂课的细节点滴进行锤炼。

  推出强能提质“套餐”。他们为“兵教员”量身规划成才路线图,针对短板弱项进行补差,深度参与教学科研任务,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等能力……

  拿张琳来说,为了让他尽快成为教学骨干,所在单位不断给任务、压担子。

  一次,学校组织学员执行实弹发射任务,张琳既作为教员参加,又担任专业负责人,每天带领学员在发射场上摸爬滚打。

  那天,导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剑飞天,直刺苍穹,在天际划出一条壮美弹道。张琳和学员们久久凝望着天空——那是军士学员在发射场上书写的毕业答卷,也是张琳向着优秀军士教员迈进的扎实一步。

  战教相融,增强教学科研针对性实效性

  “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

  “兵教员”、三级军士长郭美超从装备车底钻出来,让现场数十名军士学员惊住了。

  课堂上,前来督导教学的一名专家临机设置了一个故障特情。这一下难倒了学员,大家围着装备鼓捣了好一阵,仍然找不到头绪。

  大家的目光聚焦到授课的郭美超身上。只见他一边娴熟操作、一边细致检查,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没多久就成功排除故障。

  “这样的硬核教员,就是我们的好榜样,跟着他们学操作、练打仗,心里有底气有信心。”学员们为郭美超送上热烈掌声。

  前不久,在该校某教材编写推进会上,数名“兵教员”集思广益,让一批新战法新训法新成果进入教材进入课堂。某教研室主任陈超说:“他们了解部队所需、熟悉学员所想,教学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很强。”

  因为这些独特优势,“兵教员”接连带来喜讯。去年底,由该校军士教员参与完成的某教材,亮相上级组织的基础训练规范交流活动,受到部队各级指挥员一致好评。

  教位战位无缝对接,课堂战场紧密相连。去年以来,该校探索推行学员“教管训”融合式培养新模式,军士教员再次担纲重任。他们不仅是学员的专业课老师,还成了学员“模拟营”的带训教官,从日常管理、学习训练等方面,参照作战部队模式实行,让学员提前进入未来岗位角色,锤炼带兵打仗能力。

  月明星稀,代职即将期满的吕刚,仍在办公室忙碌。半年任教时间,他写下了优秀的“成绩单”——参与6个项目建设、编写7本教材和资料,获得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有3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报……临走前,吕刚白天忙着上课,晚上赶紧把从教心得写下来。

  一项人才培养跟踪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年来,军士教员助力该校培养的军士毕业学员中,90%以上担任关键岗位操作号手,85%以上担任班组台站骨干,成为火箭军高素质打仗型军士人才的生力军。

  多方受益,构建高素质军士培养大格局

  一场“四会”教练员比武在火箭军某旅激战正酣。最终,从该校代职教员返岗的一级军士长王文亮脱颖而出。

  一段代职教员的经历,到底给这名军士带来怎样的变化?

  代职之前,王文亮被旅里选拔为教练员。可他一直在教学上成绩平平,有时还因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守旧,受到官兵“冷落”。

  从火箭军士官学校代职回来后,大家发现王文亮的教学风格发生了变化——能从官兵实际出发,带着问题、带着成果,善于聚焦备战打仗的“点”、抓住听课官兵的“心”,授课满意率大幅提升。

  “当教员的经历,是我军旅人生的宝贵财富。”代职教员期间,王文亮与专家教授一起钻教学、搞科研,更新教学观念。回到部队后,他不仅立足岗位担当作为,还向上级提出一系列合理化建议。

  细数近年来“兵教员”的收获,该校教务部门领导欣喜地说:“他们完成的教学训练系统,在多支部队投入使用,上报参评军队科技进步奖;编写的教材,被军队院校士官教育联席会评为一等奖……”

  选送军士到院校代职任教,基层部队也尝到了甜头。火箭军某部领导说:“双向奔赴带来院校、部队和军士个人多方受益。能力升级的‘兵教员’,像一颗颗酵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有力推动部队各项建设发展。”

  那天,发射架下,学员们整齐地坐成两排,教研室领导望着一张张稚嫩面庞,对刚刚走上岗位的“兵教员”耿立营说:“从今天开始,他们就是你的学员,为部队培养比自己更优秀的军士,是你的新任务。”

  谈到新学期的教学计划,耿立营说:“我们要到一线部队去授课,也争取把更多练兵备战成果带回课堂。”原来,该校从基层部队军士培养需求出发,准备派送优秀教员前往部队,开启现地办学,进行“订单式输送”,把人才培养课堂办到战场、办到阵地、办到一线。一听到这个消息,耿立营第一个主动报名。

  构建高素质军士培养大格局,前路可期。该校“剑锋广场”上的士兵楷模灯箱熠熠生辉,越来越多的优秀军士人才,从这里走向未来战场。

  锐视点

  让更多“大师傅”带出“好徒弟”

  ■姬建春

  “要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努力做大师傅,带出好徒弟。”习主席的殷切嘱托,为更好地加强军士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士官学校作为军士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更需要做好“大师傅”这篇大文章,丰富院校教员队伍多样化构成,把“兵教员”的地位作用凸显出来,推动军士教育蓬勃发展,更加高效供给打仗人才。

  我军兵教兵的优良传统由来已久。进入新时代,更应赋予兵教兵新的内涵,创新思维观念,延揽集聚优秀人才,推开专长化任教路子,让“兵教员”真正走上院校讲台,充分发挥“酵母”作用,把备战打仗的真功绝活带到课堂,倾心教给学员,推动由“兵教头”零散带兵向“兵教员”系统育兵转变、由小范围受益向大面积辐射转变。

  “兵教员”来自士兵群体、成长在基层一线,最清楚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最熟悉士兵岗位需要什么能力,也最了解士兵该怎么学怎么训,与学员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感召力。

  “兵教员”拥有军士和教员双重身份,是院校专职教员的“左右手”和“连心桥”,用兵言转化知识、用兵语训练技能、用兵行亲身示教,能够让学员从心理上缓解学习压力,更容易找到理解共鸣点和情感认同点,拉近“教”与“学”的距离,助力提升育人成效。

  军士教员是在部队的磨砺锻造中成长起来的,是献身国防、建功军营的鲜活典型,丰富的阅历经常感染着学员、非凡的事迹时刻激励着学员,在言传身教中引领学员廓清思想迷雾,找准自身定位,明晰发展方向,激发前进动能。

  军队院校因战而生、为战而建,培养打仗人才是根本使命,“兵教员”更是教战练战中坚力量。“兵教员”长期处在练兵备战最前沿,掌握部队战训研究最新成果,能够有效促进院校教战内容更新,使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部队需求侧精准对接;他们技能娴熟、本领过硬,能够标准展现装备运用流程和操作细节,既为学员观摩学习、模仿训练打造示范样板,也为院校组训模式创新、新型教材开发提供重要借鉴;他们在操作演训一线身经百战,应变应急能力强,在院校装备实操、综合演练、实弹发射中,常编入把关组、导调组和技术室等岗位,负责当好实战标准检验员和训练安全守门员,确保实战实训放心托底。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酷暑催热“清凉经济”

  • 多措并举 应对高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