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由“士”成“师”:“兵教员”走上三尺讲台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由“士”成“师”:“兵教员”走上三尺讲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7-24 09:54

一名军士教员的课程计划表

  ■王语晨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兵峰

  “这个地方是教学重点,操作示范时一定要放慢动作……”深夜,火箭军士官学校教学楼里一间办公室灯火通明。教练员、二级军士长赵树波正对照课程任务书,带领班组成员逐个知识点拆分备课。

  赵树波已经养成习惯。每次上课前,他都要带着班组成员集中备课。作为火箭军士官学校第一批军士教练员,这名“兵教员”见证了该校军士任教制度的发展。

  “走上讲台给学员授课,自己就像‘脱胎换骨’一样。”说起第一次上课的情景,赵树波至今记忆犹新,“从那一刻起,我心里明白,自己的军旅人生有了更重的责任。”

  为了上好课,赵树波拜身边优秀教员为师,从一言一行、一词一句练起,从教学设计、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功夫,慢慢地让自己的课“色香味”俱全,受到学员热烈欢迎。

  一张张课程计划表上,镌刻着这名老兵为战育人的铿锵步履。“当兵、带兵、教兵,作为一名军士教员,我享受这种骄傲和自豪。”

  如今,再翻看赵树波这一学期的课程表,课程排得满满当当——毕业学员班次208学时,新学员班次60学时,短训班次18学时。赵树波用不同颜色对每个课程进行标记,涵盖专业基础、操作技能、特情处置等3大类12个方面。

  “我也想像赵教员一样,在学校课程计划表上‘榜上有名’。”班组辅助教员、一级上士张航看着赵树波的课程计划表,不禁有些羡慕。

  这些年来,赵树波参与编写各类大纲、操作规程等辅助教材和资料,累计完成数千教学课时,整理汇总多型号导弹特情资料,培养数百名一线专业骨干和操作能手,荣获火箭军院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赵教员讲课通俗易懂,尤其是很多技能操作要点的讲解和示范,直观鲜活,能让我们快速掌握知识和动作要点。”谈到赵树波的授课,学员们称赞有加。

  “我是一名战士,每张课程计划表上的课程,就是我的‘战斗任务’,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每天坚守三尺讲台,对于赵树波来说,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就是从完成好课程计划表开始。

  由“士”成“师”:“兵教员”走上三尺讲台

  ■王诗菡 王语晨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兵峰

火箭军士官学校军士教员开展现地授课。卞文静摄

  “兵教员”,在教学转型大潮中应运而生

  前不久,一堂导弹专业示范课在火箭军士官学校操作训练大厅拉开帷幕。让优秀教员为新入职教员上示范课,立起“好教员”“好课堂”样子,是该校一个传统做法。

  此次,给众多军官和文职教员授课的,是该校“兵教员”、一级军士长王俊峰。

  这所被誉为“火箭军军士人才的摇篮”的军校校园内,到处活跃着优秀军士教员的身影。

  像王俊峰这些“兵教员”,是在该校教学转型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当年,该校实装操作课上,一名教员要带数十名学员,轮到每名学员上手的时间少之又少。加上教员对武器装备操作实践少,经验不够丰富,导致有些课程授课效果不够理想。

  一次,一名教员讲授一个操作规程,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台下学员听得云里雾里。负责教学保障的王俊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站出来当起“助教”——让教员专心讲解理论知识和原理,他同步进行动作示范。一番配合下来,教与学、教与练等问题迎刃而解。

  “必须紧贴军士人才培养特点规律,不断优化教员队伍结构,打造能教善战的‘名师’方阵。”该校着眼培养新型军士人才,发挥高级军士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突出等优势,从本单位遴选部分高级军士承担专业教练任务,探索走开优秀军士任教制度。

  从激烈比拼中脱颖而出,王俊峰正式入列军士教员方阵,成为该校首批“兵教员”之一。

  随着人才培养任务日益艰巨,该校一方面持续挖掘本单位军士队伍潜力,一方面拓展“兵教员”来源渠道。他们从一线部队中高级优秀军士中选拔代职教员,每次任期半年,迄今已有40余名优秀军士走上该校讲台。

  发射架下,一堂实装操作课正在进行。23名学员先后完成10余个特情课目。教学接近尾声,大家正想松口气,“兵教员”、三级军士长吕刚又叠加一个特情。瞬间,学员们又重新上紧“发条”,投入新的战斗。

  从“军士”到“老师”,从战位到讲台,吕刚是该校从基层部队选拔的一名军士代职教员。学员们说:“吕教员上课,有各种招数让你从不会到会,刚学会就又上难度。一节课的内容总是‘量大管饱’,大家一刻不得闲。”

  “这些优秀军士长期扎根练兵备战一线,了解部队装备、岗位需求。”该校教授汪徐胜说,军士教员已经成为教学力量的有益补充。

  如今,该校一支专兼结合、集优配强的“兵教员”队伍已经初见成形。紧盯战场需求,聚力教战育人,他们搭建起学训一体、训战一致的桥梁,为走开军士培训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路子注入了新动能。

  拔节成长,跨过能力素质转型这道“坎”

  “想当好一名教员可真不容易!”回顾自己的任教之路,“兵教员”、三级军士长张琳坦言——当时上岗好些天,仍没找到“当教员的感觉”。

  第一次上课,张琳就露了怯。“教员,这个元器件有什么功能?容易出现哪些故障……”虽然脑子里装着知识内容,也掌握实操技能,却表达不到位。空有一身本领,不知道如何施展。

  那天,在学员的不断发问中,张琳仓促结束了“首秀”。

  “一名士兵,能当好教员吗?”有人心里打起问号,张琳自己心里也有些打退堂鼓。

  可是想想跨入“兵教员”行列的初心,经历的层层选拔考核,张琳又不甘心。当时,除了学历、任职等多项条件限制外,还要连闯实装操作、命题试讲、面试答辩等数道关口,可谓是竞争激烈、优中选优。

  张琳暗下决心,必须跨过能力素质转型这道“坎”。

  “带学员上课和带班里战士训练完全不一样。张琳遇到的‘拦路虎’,每名‘兵教员’都可能会遇到。”该校党委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些“兵教员”要想适应岗位需求,无论是从知识结构、授课技巧还是思维理念,都亟需转型升级。

  很快,该校接连出台一系列举措,助推“兵教员”快速转型——

  进行上岗强化培训。他们对“兵教员”承担哪些职责、需要哪些能力进行量化明确,从教案编写、课件制作等方面加强岗前培训,并进行严格考评,合格方能上岗。

  开展结对帮带培养。他们把“兵教员”挂靠到每个专业教研室,安排优秀教员进行“一对一”帮带,从讲好每一堂课的细节点滴进行锤炼。

  推出强能提质“套餐”。他们为“兵教员”量身规划成才路线图,针对短板弱项进行补差,深度参与教学科研任务,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等能力……

  拿张琳来说,为了让他尽快成为教学骨干,所在单位不断给任务、压担子。

  一次,学校组织学员执行实弹发射任务,张琳既作为教员参加,又担任专业负责人,每天带领学员在发射场上摸爬滚打。

  那天,导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剑飞天,直刺苍穹,在天际划出一条壮美弹道。张琳和学员们久久凝望着天空——那是军士学员在发射场上书写的毕业答卷,也是张琳向着优秀军士教员迈进的扎实一步。

  战教相融,增强教学科研针对性实效性

  “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

  “兵教员”、三级军士长郭美超从装备车底钻出来,让现场数十名军士学员惊住了。

  课堂上,前来督导教学的一名专家临机设置了一个故障特情。这一下难倒了学员,大家围着装备鼓捣了好一阵,仍然找不到头绪。

  大家的目光聚焦到授课的郭美超身上。只见他一边娴熟操作、一边细致检查,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没多久就成功排除故障。

  “这样的硬核教员,就是我们的好榜样,跟着他们学操作、练打仗,心里有底气有信心。”学员们为郭美超送上热烈掌声。

  前不久,在该校某教材编写推进会上,数名“兵教员”集思广益,让一批新战法新训法新成果进入教材进入课堂。某教研室主任陈超说:“他们了解部队所需、熟悉学员所想,教学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很强。”

  因为这些独特优势,“兵教员”接连带来喜讯。去年底,由该校军士教员参与完成的某教材,亮相上级组织的基础训练规范交流活动,受到部队各级指挥员一致好评。

  教位战位无缝对接,课堂战场紧密相连。去年以来,该校探索推行学员“教管训”融合式培养新模式,军士教员再次担纲重任。他们不仅是学员的专业课老师,还成了学员“模拟营”的带训教官,从日常管理、学习训练等方面,参照作战部队模式实行,让学员提前进入未来岗位角色,锤炼带兵打仗能力。

  月明星稀,代职即将期满的吕刚,仍在办公室忙碌。半年任教时间,他写下了优秀的“成绩单”——参与6个项目建设、编写7本教材和资料,获得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有3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报……临走前,吕刚白天忙着上课,晚上赶紧把从教心得写下来。

  一项人才培养跟踪调查数据显示,这些年来,军士教员助力该校培养的军士毕业学员中,90%以上担任关键岗位操作号手,85%以上担任班组台站骨干,成为火箭军高素质打仗型军士人才的生力军。

  多方受益,构建高素质军士培养大格局

  一场“四会”教练员比武在火箭军某旅激战正酣。最终,从该校代职教员返岗的一级军士长王文亮脱颖而出。

  一段代职教员的经历,到底给这名军士带来怎样的变化?

  代职之前,王文亮被旅里选拔为教练员。可他一直在教学上成绩平平,有时还因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守旧,受到官兵“冷落”。

  从火箭军士官学校代职回来后,大家发现王文亮的教学风格发生了变化——能从官兵实际出发,带着问题、带着成果,善于聚焦备战打仗的“点”、抓住听课官兵的“心”,授课满意率大幅提升。

  “当教员的经历,是我军旅人生的宝贵财富。”代职教员期间,王文亮与专家教授一起钻教学、搞科研,更新教学观念。回到部队后,他不仅立足岗位担当作为,还向上级提出一系列合理化建议。

  细数近年来“兵教员”的收获,该校教务部门领导欣喜地说:“他们完成的教学训练系统,在多支部队投入使用,上报参评军队科技进步奖;编写的教材,被军队院校士官教育联席会评为一等奖……”

  选送军士到院校代职任教,基层部队也尝到了甜头。火箭军某部领导说:“双向奔赴带来院校、部队和军士个人多方受益。能力升级的‘兵教员’,像一颗颗酵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有力推动部队各项建设发展。”

  那天,发射架下,学员们整齐地坐成两排,教研室领导望着一张张稚嫩面庞,对刚刚走上岗位的“兵教员”耿立营说:“从今天开始,他们就是你的学员,为部队培养比自己更优秀的军士,是你的新任务。”

  谈到新学期的教学计划,耿立营说:“我们要到一线部队去授课,也争取把更多练兵备战成果带回课堂。”原来,该校从基层部队军士培养需求出发,准备派送优秀教员前往部队,开启现地办学,进行“订单式输送”,把人才培养课堂办到战场、办到阵地、办到一线。一听到这个消息,耿立营第一个主动报名。

  构建高素质军士培养大格局,前路可期。该校“剑锋广场”上的士兵楷模灯箱熠熠生辉,越来越多的优秀军士人才,从这里走向未来战场。

  锐视点

  让更多“大师傅”带出“好徒弟”

  ■姬建春

  “要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努力做大师傅,带出好徒弟。”习主席的殷切嘱托,为更好地加强军士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士官学校作为军士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更需要做好“大师傅”这篇大文章,丰富院校教员队伍多样化构成,把“兵教员”的地位作用凸显出来,推动军士教育蓬勃发展,更加高效供给打仗人才。

  我军兵教兵的优良传统由来已久。进入新时代,更应赋予兵教兵新的内涵,创新思维观念,延揽集聚优秀人才,推开专长化任教路子,让“兵教员”真正走上院校讲台,充分发挥“酵母”作用,把备战打仗的真功绝活带到课堂,倾心教给学员,推动由“兵教头”零散带兵向“兵教员”系统育兵转变、由小范围受益向大面积辐射转变。

  “兵教员”来自士兵群体、成长在基层一线,最清楚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最熟悉士兵岗位需要什么能力,也最了解士兵该怎么学怎么训,与学员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感召力。

  “兵教员”拥有军士和教员双重身份,是院校专职教员的“左右手”和“连心桥”,用兵言转化知识、用兵语训练技能、用兵行亲身示教,能够让学员从心理上缓解学习压力,更容易找到理解共鸣点和情感认同点,拉近“教”与“学”的距离,助力提升育人成效。

  军士教员是在部队的磨砺锻造中成长起来的,是献身国防、建功军营的鲜活典型,丰富的阅历经常感染着学员、非凡的事迹时刻激励着学员,在言传身教中引领学员廓清思想迷雾,找准自身定位,明晰发展方向,激发前进动能。

  军队院校因战而生、为战而建,培养打仗人才是根本使命,“兵教员”更是教战练战中坚力量。“兵教员”长期处在练兵备战最前沿,掌握部队战训研究最新成果,能够有效促进院校教战内容更新,使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部队需求侧精准对接;他们技能娴熟、本领过硬,能够标准展现装备运用流程和操作细节,既为学员观摩学习、模仿训练打造示范样板,也为院校组训模式创新、新型教材开发提供重要借鉴;他们在操作演训一线身经百战,应变应急能力强,在院校装备实操、综合演练、实弹发射中,常编入把关组、导调组和技术室等岗位,负责当好实战标准检验员和训练安全守门员,确保实战实训放心托底。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资料图片  深秋,去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马儿庄村的乡道上,簌簌黄叶生出几分萧瑟。张文攀摄/光明图片  如今,马儿庄村有滩羊养殖专业合作社8家,全村滩羊年饲养量5万只,远高于封山禁牧前。
2025-10-28 08:57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摆在新时代医学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卓越”与“有温度”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构筑新时代医学人才的素养基石。
2025-10-28 08:55
肿瘤细胞会通过细胞内部、细胞间、不同组织乃至器官间多个层面的复杂机制,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逃逸”。研究团队表示,使用国内外均已上市的偏头痛治疗药物CGRP抑制剂,可阻断感觉神经介导的“肿瘤-TDLN通信”,显著增强免疫治疗疗效并抑制癌痛,从而实现抑瘤与镇痛的双重作用。
2025-10-28 08:52
我国下一代光伏技术取得新进展,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和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常超团队联合运用太赫兹技术,对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内部载流子输运行为实现精准、无损探测。
2025-10-28 08:48
科技赋能是本次火炬传递的一大亮点,在传递过程中,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将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以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尝试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2025-10-28 08:46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27日完成全系统发射演练,各系统完全满足发射要求,神舟二十一号具备发射条件。
2025-10-28 08:44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交通安全副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精准预测交通事故风险。
2025-10-27 10:34
近段时间,国产算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2025-10-27 10:33
24日至26日,以“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2025-10-27 02:40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有一座特殊的“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它是全国327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科学家纪念馆。三层楼的建筑,让无数人致敬仰望、驻足流连。
2025-10-27 02:40
记者从在山东东营市召开的2025中日韩澳候鸟保护工作组会议上获悉:我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白鹤、青头潜鸭、黑嘴鸥、中华凤头燕鸥、朱鹮等多个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2025年同步监测越冬水鸟数量连创历史调查监测新高。我国连续6年开展“清风行动”,相关违法案件数量和违法犯罪人员数量明显下降,鸟类等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25-10-24 10:21
光明日报银川10月23日电 记者张文攀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多年来,宁夏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工作,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5-10-24 09:57
光明日报海口10月23日电 记者王晓樱、通讯员张阳日前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热带油茶研究团队在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进行油茶种质资源收集时,发现油茶新物种——五指山油茶。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形态学比对和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确认这次发现的油茶为独立物种。
2025-10-24 09:55
自半导体产业诞生以来,光刻技术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彭海琳告诉记者,在芯片制造的光刻流程中,“显影”是决定图案成败的核心一步。
2025-10-24 09:54
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24 09:52
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机器人,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技术,从节能改造到绿色转型……当前,我国制造业进入一个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新时代。其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利于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不断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2025-10-24 09:51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5-10-23 10:31
近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截至10月19日,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人数超15.79万人,环比增长6.3%。
2025-10-23 10:27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无人机蒙皮超薄一体化集成射频传感器挂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曲面天线全3D打印技术向实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10-23 10: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