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部战区陆军某旅三级军士长张宁金用专注的态度做专业的事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中部战区陆军某旅三级军士长张宁金用专注的态度做专业的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7-10 09:44

中部战区陆军某旅三级军士长张宁金——

用专注的态度做专业的事

  ■刘芳芳 闫涛

  主题词:专注

  什么是军人的专注?有人说,是“择一事终一生”的矢志不渝;有人说,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百折不挠;有人说,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毅然决然;也有人说,是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的坚定选择……

  这些说法都对。在具体实践中,衡量一名军人的专注,首先要看他如何在本职岗位聚精会神,如何在专业领域深耕厚植,确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理想追求。

张宁金在测试数据。邓青华摄 

  认识张宁金之前,对周勇来说,“忘我”只是纸面上的形容词,但在见到张宁金之后,这两个字在他心中一下子具象化了。

  张宁金是中部战区陆军某旅通信连三级军士长、班长,周勇是他所在连队的主官。

  4年前,周勇来到这个连队任职时,对张宁金有所耳闻,无非就是“工作劲头特别足”之类的话,印象并不深刻。直到不久后的一个深夜,他才真正见识到这名老兵的真实状态。

  “我成功了!”一天夜里,伴随着“咚咚”的敲门声,一声兴奋的呼喊,惊醒了已入睡的周勇。

  打开房门,借着走廊里昏暗的灯光,只见张宁金捧着一个30厘米长的盒子和一部野战电话单机,满脸的兴奋:“有了这个多功能用户分线盒,我们就可以干很多事了。”

  见张宁金如此激动,周勇有些诧异。在周勇眼里,张宁金平时情绪稳定、不爱说话,只有谈及专业时,才会多说几句。

  半信半疑间,周勇接过盒子仔细端详,又接上电话线试了试,顿时睡意全无:“这个装置确实很有用,没想到真被你研制出来了!”

  解决野战电话单机的“一机多用”问题,是张宁金的一块“心病”。为了找到“药方”,将近3年时间,他一直在默默努力。那天夜里,随着最后一个技术难题被攻克,张宁金难掩内心激动。

  “当时,我就想着第一时间向连里汇报,根本没注意到时间那么晚了。”谈及那次“深夜造访”,张宁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工作起来就忘我,他就是这样的人。”对于张宁金的举动,战友们并不感到意外,“在专心思考问题时,他的眼睛和耳朵就像与外界隔绝了。”

  有一次,张宁金到机关办事,跟旅领导打了个照面,就好像没看见一样,径直走了过去。见状,与他同行的营教导员赶忙上前解释:张宁金正在研究一项课题,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试验的事。旅领导听后,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要是全旅官兵都有张宁金这种钻劲儿,那可不得了!”

  笔者见到张宁金时,他正蹲在通信车一个角落里,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注意有人来访,连忙站起来打招呼。

  张宁金正在研发一个信息终端,目的是让指挥员摆脱“战位局限”,扩大活动范围,同时保证指挥通信的安全高效。眼下到了攻坚期,为了抓紧时间测试数据,他恨不得吃住都在通信车上。

  “就连周末,其他已婚官兵轮流回家住宿了,他还待在车上搞研究。”周勇让与他相熟的班长前来劝说,张宁金却三句话不离设备研发。

  见劝说无望,担心张宁金的妻子有意见,周勇只好打电话说明情况。对张宁金这种忘我的工作状态,他的妻子早就习惯了,第二天便煮好饺子直接送了过来。

  “还是家里的饺子好吃啊……”张宁金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哄爱人开心。吃饱肚子,放下碗筷,他又快步返回到了车上。

  其实研发工作,张宁金即使不做,也没人怪他。干了10多年通信专业,他很多时候都是“自找麻烦”。“张班长的脑子里,总是装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张宁金一起做过试验的中士杨会松说起一个细节:张宁金经常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一想到新点子、好创意,他就立马记下来,随后再去试验验证。

  “老百姓说,3年入行,5年懂行,10年称王。作为军人,总得有几项拿得出手的技能吧。”张宁金的想法很简单,“在组织需要的时候,我能顶得上。”

  前些年,张宁金在演训任务中发现,实现固定电话远程调度所采用的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

  如何做到既省钱又高效?张宁金查阅大量资料后,提出一个构想。当他联系装备厂家技术人员讨论其可行性时,却遭到了否定。

  张宁金不甘心,决定攻克这个难题。然而,整个试验过程磕磕绊绊,尤其到了后期,上百次尝试皆以失败告终。

  有的战友劝张宁金:“厂家技术人员都说实现不了,你何必为难自己?”但张宁金不为所动:“就像爬山,这条路走不通,就换另一条,总有一条能到达峰顶。”

  二级上士王海龙一下连就跟着张宁金学习。当时,张宁金的试验进入一个艰难的阶段——理论上可行,实践中却遇到了死胡同,需要另辟蹊径。

  “最难的就是自己不断否定自己,一遍遍推倒重来。”王海龙懂得“事非经过不知难”的道理,但在成果形成之前,他还是暗暗为张宁金捏了一把汗。

  一天,午饭还没吃上两口,张宁金突然一拍大腿,大声说着“我想到了”,随即起身就往外走。

  战友们愣愣地看着他的背影,一脸懵懂,王海龙则端起餐盘追了出去。他知道,以张宁金的脾气,一旦错过饭点,就压根不会再想起来。

  “班长,先把饭吃了吧。”果不其然,王海龙在通信车里找到了张宁金。

  可是,张宁金就像没听到他的话一样,指着一旁的设备说:“海龙,你来得正好,帮我检查一下接口有没有问题。”

  那天,从中午到傍晚,张宁金一直在聚精会神地鼓捣着设备。他把“顿悟”到的方法一试再试,结果与之前没啥两样。

  眼看成功无望,王海龙借故离开了,留下张宁金一个人在冥思苦想。换成别人,此时肯定无比懊恼,但看张宁金专注的表情,就像这么多次失败从未发生过一样。

  终于,夜幕降临之时,张宁金拨通了另一台车上的电话,固定电话远程调度实现了。

  那一刻,张宁金如获至宝,跳下通信车,躺在草地上,开心得像个孩子。

  “如此忘我地投入,不感到累吗?”听完他的故事,笔者问张宁金。

  “有时候也会觉得累。但与累比起来,人生一事无成、整天碌碌无为更可怕。”张宁金憨憨一笑,“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编辑感言

  用心一者,必有所成

  ■胡 璞

  “工作起来就忘我,他就是这样的人。”战友对张宁金的评价,反映出一名老兵的朴素追求。

  张宁金从事通信专业十几年来,把解决专业难题当目标,一门心思干工作、搞研发,帮助部队提高战斗力。从张宁金身上,编者悟出一个道理:用心一者,必有所成。

  当前,在一些基层单位,个别官兵用心不够专一,没有把全部心思和精力花在提高专业能力、精进打仗技能上。有的对短期见效、领导关注的工作趋之若鹜,对需要久久为功、深耕细作的领域敬而远之;有的干脆当起了“仰卧起坐式”干部,对与自己无关的事选择“躺平”,对自己有利的事“孜孜以求”……凡此种种,正是干事创业、奋斗强军所不能容许的,必须加以克服和纠治。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做,往往可能什么都做不好,到头来一事无成。对此,有人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很多口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请相信,生活总会厚待那些努力又专心致志的人。当你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投入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并持之以恒、不离不弃,收获成绩、取得成功就是早晚的事。

  “军人是要打仗的。”这话既讲明了“军人之责”,也强调了“军人之专”,即专司主责主业、专心备战打仗。希望战友们像张宁金那样“忘我”,以专注的工作状态履职尽责、精武强能,在奋斗强军接力赛中跑好自己这一棒。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非遗月”处处有“非遗”

  • 江苏南通:“第二现场”观赛区 城市“全域”看“苏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26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一项开创性研究,成功将复杂难处理的混合废塑料变废为宝,为根治全球塑料污染顽疾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06-27 10:16
近日,一组“清华学生戴头套看演出”的照片在网络引发热议。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社会伦理与隐私保护方面的争议,如何平衡科学技术创新与社会伦理、监管要求等仍是难题。
2025-06-27 10:15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二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已满两个月,身心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6-26 09:48
66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而就在撞击点附近,一种神秘的夜蜥蜴可能是唯一幸存下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区域,形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2025-06-26 09:47
在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等提出了一个衡量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程度的全球框架。论文合作作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Pedro Conceicao表示,面对当今严峻的地球系统变化,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健康、互惠的关系纳入发展愿景。
2025-06-26 09:46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这项调查系统查清了我国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资源“家底”,实现了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的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2025-06-26 09:41
记者邱玥25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 目前,“深海一号”大气田已经达到最高产能设计状态,年产气量有望超过45亿立方米。
2025-06-26 09:40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