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七十二集团军与兄弟部队共同举办“联合制胜”文化周活动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第七十二集团军与兄弟部队共同举办“联合制胜”文化周活动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7-08 09:34

第七十二集团军与兄弟部队共同举办“联合制胜”文化周活动——

情感相通知彼此 并肩战斗更默契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陈凯 特约通讯员 何飞 彭帝烁

  炎炎夏日,一场实战背景下的协同机降训练在第72集团军某旅驻训点展开。某陆航旅飞行员驾驶战机,低空悬停。

  舱门打开,某合成营官兵采取“一机多绳、一绳多人”的方式索降离机,到达地面就迅速组成攻击队形,向“敌”前沿阵地突击。

  第72集团军某旅某合成营官兵在陆航部队配合下开展机降训练。黄士晗摄

  “感谢陆航部队战友的支持帮助,让我们探索出多种机降方法,提升了应急应战能力。”训练结束,合成营首席参谋詹博然告诉记者,大家在训练场上的默契配合与在生活中的了解熟悉密不可分。

  这要从一场篮球赛说起。

  那天,上级在该旅驻训点举办“联合制胜”文化周活动。詹博然带队参加篮球比赛,对手正是经常与他们一起执行战备训练任务的某陆航部队官兵。赛场上,双方你攻我防、互不相让;赛场下,大家座谈交流、取长补短。通过这次比赛,两支球队的队员从陌生到熟悉,两个部队的官兵建立起深厚的战友情谊。

  近年来,随着部队转型建设步伐加快,演训任务日益增多,跨军兵种、跨单位、跨建制、跨专业训练愈加频繁。然而,调研发现,虽然各部队官兵经常同驻一个训练场,在一起训练,但平时沟通交流并不多,给人一种“聚时听令而行,散后形同陌路”之感,一定程度上影响执行演训任务时的协同配合。

  说到这里,该集团军一名作训参谋讲起一段经历。那次,按照训练计划,一支装甲分队搭乘海军某登陆舰向岸滩发起冲击,然而到岸后,他们发现,前方并非最佳登陆位置。

  联合复盘时,双方一致认为,问题出在训练前缺乏深入沟通对接,仅按训练方案各司其职、各自为战,没能从对方的战术战法、作战需求考虑问题。

  “平时知己知彼,战时合力打赢更有胜算。”分析该现象,集团军领导认识到,未来联合作战既需要兵力上的协同,也需要情感上的链接、文化上的融合。为此,他们广泛走访兄弟单位,与各军兵种部队建立沟通协作机制,通过共同举办“联合制胜”文化周活动,增进彼此了解和情感共鸣。

  “风云激荡战鼓催征,沙场点兵士气如虹,时刻擦亮警惕的眼睛,用生命捍卫和平安宁……”活动中,此前合作不畅的陆军和海军两支部队官兵组建了联合乐队,深情献上一首《准备打仗》。拨动琴弦、打起架子鼓的瞬间,一种昔日少有的默契随着昂扬的旋律激荡而生。

  活动负责人、某旅战士何涛涛告诉记者,排演过程中,海军战友向他们介绍了舰艇生活和“水兵文化”,何涛涛也借自己创作的一篇诗歌,向海军战友分享了他们的军营生活。一来二去,两支部队官兵有了越来越多的共同话题和心灵契合。

  几天后,又一项联合任务下达。两支部队的指挥员提前沟通战术战法,互相熟悉用兵特点规律,明确双方任务分工。这一次,他们把重要岗位官兵的能力素质、性格特点,甚至可能发生的情况也考虑进来,让对方心中有数、未雨绸缪。

  据了解,“联合制胜”文化周活动中,除了文艺演出,还有跨军兵种“强军故事会”,以及军体运动会、篮球、拔河、野战炊事比武等竞技赛事。这些活动让官兵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放松了身心,更在各军兵种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战法沟通、经验互通、情感相通、交流融通的桥梁,“联合制胜”思想在官兵头脑中越扎越深。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前不久,该集团军某旅携手海军某舰组织誓师动员,官兵混编列队,高举右拳,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海波之上。记者了解到,未来作战,这两支部队担负着相同的职责使命,将并肩战斗、合力攻坚。

  誓师动员结束后,双方随即展开互学战史战例战法活动。某旅一线指挥员分享了在不利条件下发挥装备优势、实施有效打击的战术技巧;某舰官兵则介绍了海洋环境对作战的影响以及海上作战的特殊战法。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家围坐一起,有说有笑,气氛融洽,就像一家人。

  情感相通知彼此,并肩战斗更默契。该旅领导说,虽然分属不同军种,但两个单位沟通往来越来越多。如今,举办“联合制胜”文化周活动渐成常态,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切磋娱乐,很多官兵成了互帮互助、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有一次,该旅装卸载训练遇到难题,该舰官兵闻讯后,立即派人到该旅协助攻关,提出多条针对性建议。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这个难题很快得到破解。

  短  评

  联战联训重在“联心”

  ■刘志强

  战争的棋盘上,胜负的关键往往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各兵种之间能否密切协作。如今,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旋律。而联合作战能力的形成,既依赖于技术层面的“硬塑造”,更需要思想层面的“软融合”。只有联合思维牢固树立、联合意识不断强化、联合文化深植于心,各部队才能在战场上同频共振,聚指成拳,合力打赢。

  第72集团军携手兄弟单位共同举办“联合制胜”文化周活动,打破了军兵种之间、单位之间、专业之间的隔阂,强化了官兵对共同使命任务的认同,形成了彼此信任、增进了解、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为更好地完成重大演训任务打下坚实基础,此举不失为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

  不可否认的是,在联战联训实践中,确有个别单位不愿与兄弟单位尤其是其他军兵种单位多沟通多交往。殊不知,大家同在一个“战壕”里、共处一个“链条”上,这种“独善其身”的思想行为于己不利,于大局危害更甚。

  “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必须联万心而作一心。”无论从“形联”到“神聚”,还是从“芯联芯”到“心连心”,都需要学会运用联合文化促进诸军兵种融合,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联”的价值理念,培塑“联”的思维方式,养成“联”的行为习惯。同时,各军兵种还应主动克服“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观念做法,不争“你多我少”,不抢“主攻助攻”,自觉做到一切为了联合、一切服从联合、一切促进联合。

  上下同欲者胜,左右一心者赢。希望各级像这个集团军那样,主动想方法、积极有作为,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通过各种形式推动形成联合文化、联合思维、联合意识,以平时的“团结奋斗”锻造战时的“所向披靡”。

由陆军、海军官兵组建的联合乐队正在演出。桂方青摄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印度总理莫迪

  • 贵州从江:侗寨禾晾“晒秋”引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2024-10-23 09:3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3 09:35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024-10-23 09:29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2024-10-23 09: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2024-10-23 09:1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铸牢科技支撑力,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10-22 11:06
我国建成了由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409个海岛站、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2架高空大型无人机、546部天气雷达、9颗在轨风云气象卫星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024-10-21 09:55
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7日发布的一项新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称,全球近30亿人口和一半以上粮食都位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总量不稳定地区,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使全球一半以上粮食生产面临风险。
2024-10-21 09:54
10月16日至19日,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校和文博单位的近500名专家学者齐聚甘肃敦煌,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
2024-10-21 09:52
走进阳高县华联设施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各种颜色的“太空彩椒”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蛇瓜”等令人大开眼界。
2024-10-21 09:49
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林草科研工作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潜心科研攻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走向振兴,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林草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
2024-10-21 09:47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7.02%,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较2018年提高6.32个百分点,比非专利密集型产业高15.85个百分点。
2024-10-18 09:12
王方定利用各种机会,不厌其烦地为年轻人作报告。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内,只要是与年轻人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会以及座谈会,王方定都一定参加。
2024-10-18 09:12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142个路口,早高峰的红绿灯时长与平峰时不同。算法赋予信号灯“大脑”,让以往的“车看灯”变成“灯看车”。经测算,每个路口的通行效率可以提高13秒。
2024-10-18 05:25
为了更准确检测出亚硝酸盐的存在,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针对亚硝酸盐的荧光可视化快检技术,在实时同步可视化检测亚硝酸盐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10-18 05:25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人工智能”是这份名单背后的关键词。
2024-10-18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