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他们的戍边故事,体味一场携手奔赴背后的勇气和力量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从他们的戍边故事,体味一场携手奔赴背后的勇气和力量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7-08 09:19

因为热爱,所以奔赴

  ■李学文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国涛 刘大辉

  “如果不来这里当兵,祖国边防线在我脑海中的样子,或许将一直是地图上的那条线。”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色乡边防连大学生士兵费叶胜望着远方的山峰,向记者说道,“如今,真的站在这里,越发理解了‘祖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少’的深刻含义。”

  就读于清华大学的费叶胜在大一时选择了参军入伍,从北京一路奔赴西藏。和费叶胜一样,大学生士兵康厚宏、陈鸿宇等人均来自知名高校,同样在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开启了军旅生涯。

  不同的青春相同的色彩,不同的经历相同的梦想。与梦想相向而行,他们满怀憧憬与期待,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在很多人眼里,我们是名校生,拥有夺目的过往。但曾经的高光时刻不仅是光环,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一张入伍通知书,让我走向了新的海拔高度,也站上了人生的新高度。”康厚宏感慨。

  “这里的生活为我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来了边防,生命从此有了更深刻的意义。”一年前,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陈鸿宇决定先到军营服役,他很庆幸抓住了这次为祖国戍边的机会,希望能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

  今天,让我们一同了解他们的戍边故事,体味这一场携手奔赴背后的勇气和力量。

巡逻官兵向着点位行进。

  执着的奔赴,蜕变的开始

  去年3月,预定新兵的役前集训中,当组训干部问起谁愿意主动到西藏边防服役时,费叶胜是第一个站起身的。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的军旅梦,已经在费叶胜的心中埋藏了很久。当青春遇到边关,他选择义无反顾地追寻梦想。

  飞机、火车、汽车……一路辗转,费叶胜既紧张又兴奋。沉甸甸的行囊里,有父母的牵挂和嘱托,有同校师生的赞许和祝福,更有他的赤诚与担当。

  同学们曾说费叶胜身上有天生的军人气质,大学新生军训期间,他获评了“优秀个人”。然而以往身体素质一直不错的费叶胜,却在部队的新兵新训中遇到了“拦路虎”:3公里考核刚刚及格,和预期相差甚远;手榴弹投不远、单杠拉不多,落在很多同年兵后面……

  “军装,是好不容易才穿上的,说什么也要对得起这份使命和责任。”腿绑沙袋,费叶胜一有时间就在操场上加练,每晚达成自己的训练“小目标”后再睡觉。3个月后,他以优异成绩荣登新兵连“龙虎榜”。

  去年6月,费叶胜下了连队,定岗为侦察兵。

  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变的自然气候,是高原侦察兵首先要克服的难关。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天气阴晴不定,有时突然一场大雨倾盆,温度乍暖还寒。

  一次专业课目训练,费叶胜和战友遭遇了大自然的无情“洗礼”。全队行进至一片湖泊前,正准备武装泅渡之时,骤雨袭来。

  指挥员命令快速渡河,费叶胜第一个下水,凭借着良好的水性,他奋力游向前方。雨越下越大,水面逐渐升高,远山浸没在雾霭中。冷雨拍打着脸庞,费叶胜拼命对抗着水流的阻力,历时30分钟,终于抵达了对岸。

  突然间,雨过天晴,太阳露了头。“天公都在作美,奖励我顺利渡河。”费叶胜咧嘴一笑,快速换好干衣服,同战友们朝着下一个任务点前进。

  一趟训练下来,20多公里的路程,背负着几十斤的装备,战友们直呼“脱了一层皮”。可费叶胜心中却升腾起一种说不出的快感:“那是我第一次正式参加专业训练任务,经历了从未遇过的磨砺,更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当青春融入使命,脚下的步伐便会更稳、更快。费叶胜格外珍惜每一次的练兵机会,总是奋不顾身地拼搏。对他而言,上哨所、攀雪坡、穿密林,每一次跋山涉水,都是一次蜕变和成长。今年初,连队组织的群众性练兵比武中,费叶胜以出色成绩获得单杠引体向上课目第一。

陈鸿宇眺望远山。

  奋斗的成长,逐梦的甘甜

  去年底,同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康厚宏也参军来到了费叶胜所在的边防团,分配至另一连队。

  中断学业参军入伍,康厚宏曾一度有些犹豫,直到学长张美瀚从西藏军营返校复学归来,看到学长回忆军旅生活时语气的不舍和眼里的泪花,他终于下决心实现萦绕心间多年的梦想:当兵去,到最苦的地方锻炼自己!

  令他惊喜的是,他如愿来到边防,而且所在的边防连曾被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成为模范连队的士兵,意味着要主动给自己压更重的担子。”他向着远山郑重许诺,一定要给连队争光。

  人生的诺言,须用奋斗的脚步丈量。今年3月,康厚宏写下上哨申请。因为各方面表现突出,他成为同年兵中第一个登上哨所执勤的战士。

  群星之下,群山之上。哨楼的灯光,多么像群星中的一颗星,守望着祖国的壮丽山川。抵达海拔4000多米的前哨后,康厚宏这才真切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事关身后万家灯火,脚下的战位连着祖国万里河山,一种难以名状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无论前路有什么荆棘,我都要跨过去。”康厚宏重新制订训练计划,用强健的体魄战胜高原反应;兜里揣着笔记本,遇到不懂的问题便向老班长们请教;夜深了,他还在挑灯反复背记相关点位信息……

  终于,他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各项考核,手持钢枪站上哨位,迎来了人生第一次观察执勤任务。尽管眼前的点位信息早已烂熟于心,也掌握了观察识别目标的各种方法,不知是紧张还是激动,他仍听到了自己巨大的心跳声。

  眼前旭日升起,“执勤一分钟,警惕六十秒”的神圣使命感涌动在康厚宏的胸膛。他暗暗想:“这一次的奋斗和成长,有机会一定要说给同学们听。”

  守边是艰苦的,执勤任务也是艰巨的,风霜雨雪,康厚宏在哨位上都体验过了。可他总把守边的日子,当作人生中的“小确幸”:“我在这里见到了最美的星空,看到了倔强生长的杜鹃花,闻到了雨雪后的芬芳,也遇到了一辈子难忘的战友……”

  “有人问我这里有多苦?可我想告诉大家,逐梦的滋味是甘甜的。”前段时间,康厚宏特意与远在校园的同学们进行了视频连线,向大家分享这里的生活点滴,“每一次执勤、每一次训练,都是我逐梦旅途中的幸福时光。我想,若干年后,每当回忆起自己在这片土地的坚守与付出,内心将是充实的、甜蜜的。”

费叶胜在色乡小学开展国防教育。

  青春的接力,梦想的传递

  “校园里的林荫路上,随处可见征兵标语;军事理论课上老师激情四射的教学,让我对军营生活充满向往……”得益于学校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当年的费叶胜有了更多实现梦想的勇气。

  而今,他也在传递这份力量。不久前,费叶胜来到驻地附近的色乡小学,向学生们普及国防知识、讲述戍边感悟。

  “守边苦不苦、累不累?”“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边防战士?”……一双双好奇的眼神投向费叶胜。边关的故事,讲不尽也说不完,他与孩子们的交流分享,直到傍晚才结束。

  “将来,希望祖国大地的边防线上,也有你们的身影和足迹。”这场00后与10后的对话,以费叶胜的激励和鼓舞告一段落。孩子们天真的目光、真挚的情感让费叶胜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决心以后有机会向更多人讲述边关的故事,点燃更多梦想与渴望。

  青春的接力从未停止,梦想的传递一直在继续。

  该边防团某边防连大学生士兵陈鸿宇入伍前靠着一股拼劲,两个月内跑步锻炼减重近30斤,最终如愿通过体检,来到边防。年初,学弟唐晨尧打来电话,向他请教通关“秘籍”。一直想参军入伍的唐晨尧也是因为超重,多次与军营擦肩而过。

  结合在部队积累的经验,陈鸿宇特意为学弟制订了一份体能训练计划,嘱咐他坚持锻炼、增强体质。几个月后,唐晨尧成功实现瘦身目标,陈鸿宇鼓励他继续报名参军,两人相约,一同在军营内实现梦想。

  唐晨尧的变化同时也启发了陈鸿宇,他想把自己的奋斗故事告诉更多想加入军营的同学,鼓励他们勇敢追梦。

  前不久,他动笔写下书信,寄回校园:“第一次参加巡逻任务,正下着暴雪,一脚下去,积雪便淹过了膝盖。加之山体那样陡峭,任务难度加大不少。连长在队伍最前面开路,我跟在后面举步维艰。当我喘着粗气到达了点位,一路以来的辛苦瞬间烟消云散,心中生发出一种热烈的情感。我的身后是祖国,如今我也成为了能够张开双臂守护亿万人民的边防战士……”

  从都市校园到雪域边关,陈鸿宇尽情抒发着内心的赤诚、炙热,并在信的最后,发出一位边防战士的深情呼唤:“……以前看到身边当过兵的同学退伍后仍然腰板笔直、走路生风,便知道从军对人的影响多么深远。如今来到边关,更加明白这段奋斗的经历将是终生的财富。如果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关于军营梦的火苗,那就让它激情燃烧吧!”

康厚宏和战友坚守在哨位。

  图片:曹 腾、曾厚望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二号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 我国在建最北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