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两度在南极战风斗雪的机械师:退役不褪志 奋勇争先破冰前行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两度在南极战风斗雪的机械师:退役不褪志 奋勇争先破冰前行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7-05 09:04

  中新网柳州7月4日电 作者 覃庆 李丽东 林洁琪

  “参加南极科学考察队层层选拔时,早就设想过将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当真正踏上南极后,尽管遇见困难和危险,我也会坚定信心,攻克难关,别人做不了的,我来做!”来自广西柳州的退役军人、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技能专家韦苏彬说。

  2007年,韦苏彬进入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工作,2008年,他积极响应号召应征入伍,2011年回到柳工继续从事挖掘机和技术研究工作,并加入挖掘机研究院试验中心,成为研究院内备受信赖的“技能大师”。2020年5月,韦苏彬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机械师。

图为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技能专家韦苏彬(资料图)。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祖国如有需要,吾应作前锋。只要国家有需要,我都会一往无前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韦苏彬踏上南极的征途前跟家人如是说。

  2021年在南极长城站越冬时,韦苏彬发现,站区码头附近到处都是暗礁,每年船舶卸运物资时,船艇经常打到螺旋桨,因此他向站长提出用挖掘机清理码头周边礁石的方案,但会面临挖掘机抛锚、报废等无法估量的风险。

  为了安全操作挖掘机,减少损失,韦苏彬对挖掘机进行充分的全面检查、保养维护和测试性能指标,同时持续关注记录海岸线潮汐情况,在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最终顺利操作挖掘机将码头周边的礁石全部清理,并把礁石铺设在海岸线做护堤,避免海浪拍打引发路面塌陷。

图为韦苏彬在风雪中进行维修工作。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在南极的500多天里,韦苏彬先后协助科考队员完成多学科综合考察任务,参与中山站、长城站补给卸货,在长城站驻守,负责车辆机械管理使用,处理各类车辆机械故障,参与完成多项工程建设……韦苏彬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出色完成任务,他被极地中心评为“优秀中共党员”“优秀科考队员”。无论是极端环境下的紧急维修,还是持续优化设备性能,韦苏彬始终挺在第一线,早已成为队员眼中的“能工巧匠”。

  无论是入伍参军,还是投身挖掘机研究,韦苏彬都以创先争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08年入伍后至今,他获得的荣誉将近30项,在柳工的十几年里,他埋头苦干,潜心研究,争当技术尖兵。功夫不负有心人,韦苏彬先后获得全国“操作技术能手”、全国铁道部“尼红奖章”、“柳工工匠”等多项荣誉。

  为什么能再次参加南极科学考察?韦苏彬的回答是“不断学习,超越自我”。入选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后,韦苏彬跟随队伍前往南极恩克斯堡岛,参与南极秦岭站建设。

  韦苏彬表示,南极恩克斯堡岛自然环境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行走、站立等普通动作尚且有很大难度,还要面临极昼、狂风、大雪、强紫外辐射等一系列考验。

图为韦苏彬参与完成南极科学考察多项工程建设。柳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2024年1月,在中国南极秦岭站一段上坡路上,韦苏彬在排除机械故障时,突遇12级暴风雪扑面而来,使面罩很快就失去作用,他果断摘下面罩,顶着狂风忍着面部疼痛继续抢修。不到两分钟,故障排除,设备及时投入建站任务中。在南极考察站,像这样的紧急抢修时有发生,韦苏彬无一例外全部成功处置。

  从南极科考归来后,他也没有落下“传帮带”的任务。为了培养青年技术人才,他亲自授课,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毫无保留地为青年技工传授技艺,培养出数十名技能能手。他还带领班组编写完善装配安全操作规程70份,对装配、工程师开展电气、液压和动力的培训,持续为公司培养该领域多名技能人才。(完)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乌伦古湖冬捕开始

  • “蛇展”迎蛇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