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抗美援朝老兵投身红色宣讲:上过战场的人才知胜利来之不易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抗美援朝老兵投身红色宣讲:上过战场的人才知胜利来之不易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2024-07-04 09:48

陕西省西安市95岁抗美援朝老兵杨清源30多年投身红色宣讲——

“上过战场的人才知道胜利来之不易”

  ■陈 静 付离川 张红中

  “最近,我接到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邀请,要给学生们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得好好准备准备。”“七一”前夕,陕西省西安市95岁抗美援朝老兵杨清源忙着补充完善授课教案。参与红色宣讲、分享战斗故事,是他乐此不疲的事。

  1930年4月,杨清源出生于西安市桥梓口附近。抗日战争期间,家里很多亲人在日本侵略者的轰炸中遇难,国仇家恨交织,在杨清源的心里埋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

杨清源展示学生的祝福留言。张红中摄

  1950年,杨清源参军,1951年初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并荣立三等功。回国后,杨清源先后在两所军事院校任政治教员,后来转业至陕西师范大学任马列教研部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从事中国革命史、党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90年离休后,闲不下来的杨清源,结合自己的参战经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走进党政机关、厂矿企业、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宣讲。从第一场宣讲开始,杨清源就给自己立下“不要课时费、不要纪念品、不要请吃、不要接送”的“四不”规矩。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自掏腰包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为了让宣讲更富有感染力,杨清源阅读了大量历史资料和革命先辈的回忆录,现地走访参观,选取很多生动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资料。同时,他多次向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专家请教,针对青少年特点,摸索出一条特色授课路子。讲抗日战争,他挥舞着自制的木头大刀,教孩子们唱《大刀进行曲》;讲抗美援朝战争,他用细铁丝、布料、灯泡自制带着降落伞的“照明弹”,模拟敌人利用照明弹阻止志愿军行动的场景。

  “为了躲避敌机,我和战友们只能在夜里背着弹药物资送往坑道。一次,我们遇到敌机轰炸,土块碎石飞溅到身上,许多人都被划伤,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前不久,杨清源受邀为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百余名师生作《革命先烈精神永存》主题报告,平实的语言、极具代入感的讲述,让学生们听得入神。

  “杨老师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厚重的书”“杨老师不仅传授知识,还让我们懂得了使命与责任”……报告结束后,学生纷纷写下感言。

  杨清源家客厅八仙桌上摆放的一个大相框尤为醒目,这是他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时的纪念照。“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威之战,真正上过战场的人才知道胜利来之不易。作为一名亲历者,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那段历史讲给更多青少年听。”杨清源至今仍清楚地记得,1953年他和战友们回国,临行前在平壤火车站排队脱帽向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告别时的情景。“那一幕,我永远都忘不了。”他说。

  “我的精力越来越不济了,但只要脑子还好使,手脚还灵便,我就继续讲下去。”杨清源笑言,“我就是个闲不下来的人。”自离休以来,杨清源先后为240多所学校和单位作报告300多场,听众20多万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