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抢险救灾中交出民兵答卷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在抢险救灾中交出民兵答卷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7-03 09:46

在抢险救灾中交出民兵答卷

  ■刘开才

  救灾现场,迷彩色成为温暖的颜色;抗洪一线,民兵的旗帜在风雨中飘扬。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连日来,南方受持续性强降雨侵袭,广东、广西、福建、安徽等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灾情就是命令,救援刻不容缓。广大民兵闻令而动、奋勇当先,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发挥了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

湖北省咸宁市民兵冒雨出动铺设挡水板。汪植诚摄

  这是民兵换装之后的精彩亮相。2023年8月1日起,全国基干民兵和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配发启用21式作训服,精武兴武、应急应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持续提升。身着新式作训服的民兵,精神振奋、勇挑重担,哪里灾情最严重,就战斗在哪里;哪里任务艰巨,就拼搏在哪里,危险面前冲得上,关键时刻顶得住,持续奋战打得赢。

  这是民兵转型建设的实战检验。新时代以来,国防动员系统吹响了民兵建设转型升级的奋进号角,一支支知识型、技术型专业民兵分队陆续组建。抗洪救灾现场,插上了科技翅膀的民兵分队今非昔比,气象水文保障、直升机运输救援、智能机器人侦察等新质力量频频亮相,救援能力和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安徽省黄山市民兵在屯溪区转移一名82岁老人。鲍壮志摄

  救灾现场是战场,也是考场。抗洪抢险,既考验民兵的绝对忠诚,又检验民兵的应急能力;既彰显民兵的优良作风,又见证民兵的使命担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眼下,防汛形势依然严峻,任务繁重。各民兵分队还需做好一切应急准备,厉兵秣马、严阵以待,确保一声令下、迅即出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动员,战争之要,国之大事。”当年,淮海战役战场,543万支前民工、88万余辆小推车支援解放军,创造了60万兵力歼敌80万的奇迹。抗洪抢险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斗。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健全机制、完善预案,军民一体、联动联保,动员最广大的力量,动用各方面的资源,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

广东省平远县民兵为群众提供卫星电话报平安。郑继林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曾几何时,98抗洪抢险,广大军民带着锹、镐和编织袋,靠肩挑背扛沙袋加固堤坝。如今,新时代民兵队伍正加速实现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的战略性转变,专业种类更全、装备配置更强、高素质人才更多。只要充分利用民兵专业分队的科技力量,发挥高科技装备的技术优势,科学筹划、周密组织,就一定能够收到如虎添翼之力、事半功倍之效。

  “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胜者鼓也。”战争年代,我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靠的是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顽强作风。现在和洪水较量,敢打必胜、血战到底的战斗意志仍然是制胜关键。气可鼓而不可泄,劲可鼓而不可松。只要洪水不退,我们就不能解除思想上的警报,就要继续保持旺盛斗志,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安徽省黄山市民兵在屯溪区营救转移被困老人。鲍壮志摄

广东省平远县民兵利用无人机进行防疫消杀。曾 瑜摄

  安徽省黄山市民兵——

  闻汛而动,第一时间抵现场

  ■方澍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蔡永连

  “歙县绍濂乡多地出现塌方,村庄道路损毁严重,请求支援。”6月21日夜间,安徽省歙县人武部向黄山军分区防汛专项值班室电话报告,值班员报军分区应急指挥所批准后,调集市民兵应急营50人火速赶往绍濂乡。

  “灾情当前,时间就是生命。民兵力量能迅速出动,得益于快速响应机制的建立,军地顺畅高效的配合。”黄山军分区领导介绍,进入汛期以来,他们时刻关注汛情研判形势,提前部署抗洪抢险工作,将民兵应急力量预置在防汛重点区域。

  6月20日上午,汛情形势严峻,黄山军分区、人武部两级领导根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进入市、县(区)防汛指挥部席位。同时,军分区、人武部两级防汛专项值班室与地方防汛指挥部保持不间断通联,便于第一时间掌握汛情形势、调度民兵队伍、协调部队力量参与应急救援行动。

  据了解,黄山市内山高林密,易发森林山火、山洪内涝,抢险救灾面临多重挑战。近年来,历经多次抢险救灾任务,该军分区应急响应机制及应急调度指挥流程不断优化完善,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

  响应的前提,是第一时间发现灾情、准确判断灾情。黄山军分区领导介绍,他们与地方水利、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保持情报信息通联,及时掌握重要情况,同时升级情报信息系统,加强情报信息员培训,建立情报信息员共享群,形成双向互通的情报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军地信息渠道畅通、情报预警及时。

  6月20日,休宁县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多处山洪内涝。14时11分,休宁县民兵情报信息员、民兵应急连连长潘志鹏正在指挥铲车抢修道路,一条信息在情报信息员共享群中弹出:“海阳镇水灾严重,有群众受困。”同时发送的照片显示村庄已成“孤岛”。潘志鹏立即将信息上报至防汛指挥部。14时24分,潘志鹏接到命令,带领民兵应急连迅速向海阳镇新兴村方向机动。15时17分,民兵队伍到达新兴村。经过5个小时奋战,将全部50余名受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域。

  很多民兵和潘志鹏一样是情报信息员,每到汛期都会保持在位、提高警惕。早在6月中旬,歙县民兵张学宇看到天气预报有连续降雨,心里就响起了“警报”。作为一名冲锋舟操作手,他提前赶到县人武部,配合人武部工作人员对冲锋舟进行检查保养,将冲锋舟挂上指挥车,保证随时听令出动。

  “汛前准备充分,关键时刻才能拉得出、用得上!”张学宇参加过2020年黄山市抗洪抢险,他说,熟悉家乡地理环境和民情社情是他的优势,他驾驶冲锋舟能够比较容易躲过绿化带、避开高压线,灵活穿行在受灾区域。在这次抗洪抢险中,他赴富堨镇青山村参与救援任务,成功救出两名被困老人。

  “防汛工作离不开完善的机制和预案,更离不开军地各级和广大官兵、民兵强烈的防汛意识和充分的准备。”黄山军分区战备建设处负责人廖增为介绍,每年汛前军地都会开展联合防汛勘察、水上救援演练和全市冲锋舟操作手集训,及时更新补充救援器材装备。目前,各县(区)均拥有一支熟悉山区和水道环境、掌握专项技能,能迅速响应的民兵应急队伍。

  广东省梅州市民兵——

  换羽高飞,救援战场显身手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刘一诺

  平远县民兵侦察分队无人机操作手黄文辉,遥控无人机观测方位和道路情况,为民兵分队快速进入差干镇“导航”;梅州市民兵通信保障分队将便携式移动基站、发电机和卫星电话投送至受灾地区,架起平远县泗水镇大新村联通外界的“信息桥梁”;梅县区民兵公路护路分队驾驶装载机、挖掘机等机械,累计抢修抢通道路2.5公里,搭建简易便桥3座……

  6月16日以来,广东省梅州市连续强降雨引发山体滑坡、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个乡镇受灾严重。梅州军分区组织民兵紧急驰援,民兵专业分队成为抢险救援的“排头兵”“急先锋”。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还不多见。”梅州军分区领导介绍,人员和装备的专业化推动民兵抢险救援能力大幅提升,民兵队伍已成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

  此次抗洪抢险过程中,民兵李裕斌既是冲锋舟操作手又是通信抢修能手,谢坚既是冲锋舟操作手又是铲车驾驶员,每名队员都有一技之长,两三个民兵就是一个抢险救援战斗小组。

  关键时刻顶得上,源于平时抓得紧。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以山地为主,夏季常因局部暴雨引发洪涝等自然灾害。针对地域灾害多发的特点,梅州市军地专业应急力量常态化联合开展抗洪抢险、森林灭火、灾后应急处置等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升级专业装备。梅州军分区还注重民兵专业技能训练,每个县(市、区)都有一支由优秀退役军人组成的民兵教练员队伍,每人精通一门以上专业技能,教授专业分队民兵掌握大型机械操作、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往,洪水过后的洗消防疫,民兵都是手工作业,易出现地面消毒有死角、雾化效果不均匀等问题。”平远县人武部领导告诉记者,他们借助地方高新企业资源,组建民兵卫生防疫分队,预征预储专业装备。现在,民兵操纵无人机一次可搭载16公斤消毒剂,飞行半径可达1公里。无人机操作手设置好飞行航线、高度等参数,半天时间就能完成平时人工作业5天的工作量。

  此次梅州市民兵抢险救灾中,各种型号的舟艇、无人机、水上智能遥控机器人等装备大显身手,专业精良的装备大幅提升救援效率。

  “进入新时代,民兵救援力量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一般化建设向专业化建设转变,由一般装备向专业救援装备转变,由一般应急向紧急救援转变。”梅州军分区领导告诉记者,当前,梅州市正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大批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数字创意等新兴企业。军分区乘势而上,充分挖掘地方产业、科技资源,依据未来担负的支援保障任务,兼顾平时应急、特别是抗洪抢险之需,积极拓宽民兵编组范围,强化民兵应急分队、对口专业分队、专业技术分队建设,组建多支专业民兵分队,进一步提高民兵支援保障打赢能力,打造与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相匹配的新型民兵队伍。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