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写在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成立70周年之际
首页 > 军事频道> 军事图库 > 正文
[责编:丁玉冰]

写在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成立70周年之际

来源:新华社2024-06-19 15:47

24小时热图
  • 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会谈

  • 习近平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 习近平会见刚果(布)总统萨苏

  • 习近平会见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加载更多

海军某潜艇支队任务潜艇完成任务后浮起返航(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茆琳摄)

  深海伏兵 水下“长城”

  ——写在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成立70周年之际

  黎云、孙飞、孙鲁明

  大连旅顺口,一座由北洋水师始建的军港里,一艘艘国产新型潜艇静卧其中,伺机而动。

  1954年6月19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人民海军从此有了第一支潜艇部队。

  那一年,距离中日甲午海战恰好过去了整整一个甲子。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海军潜艇部队从白手起家到核常兼备,从近海防御到远海慑战,铸造了坚不可摧的水下钢铁“长城”。

  艇行万里不迷航

  6月,在海军潜艇学院2024年春季新兵入伍训练结业典礼上,一场跨越70多年的时空对话围绕“忠诚”展开。两位为海军潜艇事业奋斗一生的老人——92岁的慕恩盛和91岁的刘作根登上了主席台。

  1951年,近300名来自不同军兵种、不同专业的优秀官兵,奔赴大连旅顺口某基地,开始学习潜艇知识和技术,翻开了潜艇部队从“0”到“1”的序篇。

  慕恩盛、刘作根就在其中。3年学习期满,慕恩盛成为了潜艇部队第一代鱼雷兵,刘作根当了电工班长。

  “潜艇兵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慕恩盛与新兵们讲述当年的故事。初创时期,潜艇事业从零起步,步履维艰。第一代潜艇兵的选拔极其严格。第一批入选潜艇学习队的学员几乎都是党员和团员。

  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是确保潜艇能够伏兵深海、一剑封喉的制胜密码。从成立之日起,艇行万里不迷航就是潜艇官兵一辈子的信仰。

  2014年,海军372潜艇执行战备远航任务时遭遇“水下断崖”重大险情,海上临时党委带领全艇官兵在生死关头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齐心协力、迎难而上,成功处置险情,圆满完成任务,创造了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某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水下先锋艇”荣誉称号的某核潜艇奉命远赴深海大洋执行重要任务,突遇紧迫局面,一时间险象环生。危急关头,海上临时党委抱着必胜的信念严格执行上级命令,在极度困难情况下出色完成任务。

  深海之中,潜艇官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艇由我操纵,我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重大任务。

  舍生忘死闯大洋

  2023年7月,宋润鹏从军校毕业后分配到潜艇部队。第一次远航出发前,一名老班长提醒他: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再给家人写上几句话。

  “刚开始我不理解,但老班长说这是出海的惯例。”宋润鹏回忆,“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什么是舍生忘死。”

  艇动三分险,生死一瞬间。复杂的水下环境、看不见的敌人、突发的危机险情都会对潜艇造成巨大威胁。然而,在潜艇官兵心中,“怕死不当潜艇兵”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次次直面考验时用行动作出的回答。

  “当时一切都是未知数,今天出海了,回不回得来,谁也不知道。”回忆起30多年前核潜艇首次组织深潜试验,“水下先锋艇”首任航海长范喜德说。

  潜得深,才伏得久。极限深潜是潜艇不得不闯的“鬼门关”,一着不慎,艇毁人亡。在艇体被压得嘎嘎直响的紧张时刻,全体艇员镇定自若、精准操作,一米一米地稳健下潜,创造了该型艇首次潜至极限深度的纪录。

  一次远海任务中,某核潜艇反应堆舱内突发蒸汽泄漏故障,时任机电长孟昭旭第一个进入辐射环境下作业,一鼓作气排除了故障,但他的身体因此受到严重伤害。孟昭旭于45岁那年永远倒下了。临终前,孟昭旭说:“我选择干核潜艇无怨无悔,死而无憾。”战友们含泪追忆:他是在舍身“堵枪眼”。

  “铁血艇长”蔡一清、“深海铁汉”李洪海……环境在变、时代在变,但潜艇兵肩负的使命和心中的热血从未改变。

  舍生忘死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新的纪录。

  1985年,潜艇部队以90昼夜长航的辉煌壮举,创造世界核潜艇长航时间新纪录。1988年9月,潜艇部队水下成功发射运载火箭,使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我国海基战略防御力量初步形成。

  勇挑重担当拳头

  在向海图强的征程中,潜艇部队作为人民海军的“急先锋”和“铁拳头”,勾勒出从无到有、从常到核、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壮美航迹。

  随着一艘艘新型潜艇的列装,一个个首次、一个个第一、一项项新纪录被不断改写、突破、延伸。

  潜艇攻击力强但视距范围有限,海军某潜艇支队张洪星带领部队与水面舰艇、航空兵协同作战,提高潜艇快速识别目标、稳定跟踪效率,在一次演习中成功突破封锁区。

  全面过硬的水下尖兵,必须人人都过硬。某新型潜艇列装海军某潜艇支队后,面对装备代差,以范杰为代表的首艇艇员不信邪、不服软,一年后几乎能蒙着眼从艇艏摸到艇艉,完成上百个操作口令,被称为“潜艇的活管路”。

  近年来,潜艇部队常态参与中俄、中巴、中泰等双多边海上联演,积极开展对外培训、出访等国际军事交流活动,与各国海军合作持续深化,航迹不断延伸,既彰显了大国力量,更向世界传达出中国海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决心。

  海军自主研制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装备相继入列并实践运用,推动水下攻防作战样式加速转型,潜艇部队水下攻防综合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随着力量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潜艇部队战训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已成为应急应战中坚力量。

  “你说你看不到我的军旗航迹,我只能告诉你我是制胜霹雳……”潜艇部队不断提高海上威慑和实战能力,默默守护着身后的万家灯火。他们潜伏深海,一生鲜为人知,但永远和胜利在一起。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海军某潜艇支队任务潜艇赶赴任务海域执行实战化训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董存金摄)

海军某潜艇支队官兵进行损管灭火训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茆琳摄)

海军某潜艇支队官兵进行岸港损管堵漏训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茆琳摄)

海军某潜艇支队任务潜艇完成任务后返回港口(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茆琳摄)

海军某潜艇支队任务潜艇组织艇员在舱底进行装备线路检修(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茆琳摄)

  海军某潜艇支队任务潜艇出航前进行备航备潜,艇员关闭水密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茆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