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破解战斗力生成难题?空军地导某旅注重这样做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如何破解战斗力生成难题?空军地导某旅注重这样做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6-11 09:45

空军地导某旅瞄准战斗力生成难题组成“作战保障研究班”——

“群蜂智慧”激活“军营创客”

  ■刘若男 康佳伟 欧阳文哲

  初夏时节,某驻训场,空军地导某旅组织任务分队官兵开展装备撤收架设考核。号手张振洋带领编组成员快速完成作业,全程用时较以往明显缩短。

  “行动速度更快,作业效率更高,装备操作更顺畅,与‘作战保障研究班’前期的努力分不开。”走下考场,张振洋指着雷达车上新加装的折叠式登车梯对笔者说。

  据了解,该型雷达车原本只配有一把随车梯,但官兵作业时需从车体不同位置登车,为此他们要多次搬抬调整随车梯位置,不但耗费时间,而且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号手为节省时间,试图不借助随车梯直接攀登上车,但因操作平台较高,攀登难度大,好几次发生磕碰。

  “到了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若在搬抬随车梯上耗费过多时间,势必影响作战进程,甚至贻误战机。”一次调研中,该旅领导了解情况后表示。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他们组织官兵围绕“如何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快速登车”展开讨论,并将梳理汇总的意见建议上报至旅“作战保障研究班”。

  “我们认真分析大家的意见建议后,沉到训练一线走访调研,在此基础上对装备进行革新。”该旅“作战保障研究班”成员、一级上士李正达说,他们将解题设想上报旅党委获得批准后,尝试在雷达车车体两侧各安装一个可折叠的登车梯,并结合模拟试验调整安装位置和设计尺寸。

  最终,一款符合官兵操作习惯、不影响装备一体化效果的登车梯出现在训练场,极大方便官兵登车作业。

  “基层官兵身在一线,对战斗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感受更真、认识更深,往往能提出正确的破题思路、管用的解题招法。”该旅领导说,前些年,他们通常用一个个“计划”“方案”“路线图”,管理培育人才队伍;现在,他们主动走到人才队伍中,面对面聆听意见建议。尤其是随着新装备大量列装和部队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该旅不断拓宽人才作用发挥路径,为他们施展才华、开展实践创新提供更大空间。

  工作中,该旅注重集聚基层“群蜂智慧”,鼓励官兵从部队建设实际和练兵备战需求出发,聚焦解决制约战斗力建设的瓶颈问题提建议、献良策;遴选一批任务经验丰富、综合素质突出的战勤参谋、专业技师、军士骨干等,组成“作战保障研究班”,重点就官兵提出的意见建议、革新构想、创意设想等,开展可行性论证和技术攻关;围绕“问题分析、理论指导、技术攻关、实装验证、经验总结”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为解决某型运输装填车夜间作业容易暴露的问题,高级工程师李岩根据官兵革新构想设计出微光彩带,不仅为号手开展作业提供了标识,而且增强了夜间作业隐蔽性;某型电源车车载工具箱携带物资难以满足作战需求,某连维修班班长赵壮结合战友建议,使用加固材料为其加装支撑杆、滑道等零部件,不仅实现了工具箱扩容,而且提高了维护保养便利性……同时,该旅还与科研院所、装备厂家等建立合作机制,请他们为官兵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专业指导,并帮助鉴定评估相关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该旅“作战保障研究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流程,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尤其是聚焦作战保障深研细究取得初步成果,不但为提升练兵备战实效作出了贡献,而且帮带培养了一批人才“苗子”。在该旅,先后有10多名取得革新成果的官兵受到上级表彰,参与研发车辆自行装卸载辅助设备的驾驶员曹宇被表彰为“北疆兵匠”,研创多项警卫课目训练法的班长李想被评为“岗位先锋”。

  “近段时间,机关正组织研究班骨干成员为官兵做巡回报告,进一步营造研问题、钻专业、善革新的浓厚氛围。”该旅领导说,他们还将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官兵遂行任务情况、参加比武竞赛表现、专业岗位实绩等因素,对全旅高素质专业人才进行精准“画像”;通过基层单位推荐、机关考察把关、党委考核遴选等程序建立“尖子人才库”,并及时跟进抓好专业培训和能力升级,为充实壮大“作战保障研究班”做好人才储备。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