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先进事迹引发热烈反响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先进事迹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05-30 10:06

强化使命担当 激发奋进力量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先进事迹引发热烈反响

  近日,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军部队和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杨根思连”为榜样,锐意进取、自信自强,不断强化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激发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为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不懈奋斗。

  西部边陲,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玉其塔什边防连8名巡逻官兵,刚从海拔4300多米的某山口武装巡逻归来,立刻学习了“杨根思连”先进事迹。“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老英雄杨根思在入党志愿书上特意加上的那句话——‘我这一辈子都交给党了’。”连队干部孙延山说,“忠诚,是军人的底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边防军人,我一定会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备战打仗的动力,以昂扬的状态扎根边防、守卫边防、建功边防。”

  皖东某综合训练场,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走下训练场,陆军第71集团军“攻坚劲旅”把学习“杨根思连”先进事迹与“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结合起来,开展了一次学习讨论。中士王文洲说:“我们要像‘杨根思连’官兵一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强军实践中提升能打胜仗的素质能力,锤炼敢打必胜的血性胆魄,以不负时代、不负青春的强烈使命感,在担当强军重任中立起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

  黄海之上,风大浪急,海军某驱逐舰支队淮南舰正高速奔赴某海域执行任务。突然,舰艇遭遇不明“敌”情,战斗警报响起,全舰官兵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展开综合攻防演练。“‘杨根思连’是全面提高打赢能力的突出代表。打赢之路上,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从难从严真抓实备,努力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过硬本领。”该支队领导说,他们将紧盯战场需求,继续组织舰艇在多个海域展开实战化训练,在逼真的战场环境中练好战斗本领、练强战斗作风。

  国家安危事,军人肩上责。训练场上,北部战区空军通信某旅机动营官兵们席地而坐,三级军士长黄恩军和战友们分享、学习“杨根思连”先进事迹的体会时表示:“身处练兵备战第一线,我们要不断锤炼胜战本领、砥砺血性胆魄。无论未来接到多么复杂的任务、身处多么困难的处境、面对多么强大的对手,都要不服输、永向前!”

  火箭军某旅在进行国防施工的间隙,组织官兵学习“杨根思连”先进事迹,随后开展了一场“学习先进事迹,争做打赢工兵”主题畅谈会。“和‘杨根思连’一样,我们部队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先辈们在战火硝烟中,顶着敌人的炮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和平年代,吃沙拌饭、喝盐碱水,托举起了‘两弹一星’的‘东方巨响’。”某连干部殷国庆说,作为一名常年为导弹“筑巢”的工程兵,新征程上,面对国防施工建设的爬坡之艰、闯关之难,还要继续保持“石头越硬越亮剑、任务越重越攻坚”的冲劲儿,坚决完成好目标任务。

  沿海某野外训练场,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部官兵通过野战影音设备认真学习了“杨根思连”先进事迹。“只有平时过得硬,战时才能打得赢。”从军校刚毕业不久的参谋柳卫青表示,“作为新时代‘联勤人’,我们要学习‘杨根思连’谋战研战、矢志打赢的使命担当,瞄准保障打赢,练出过硬本领,见任务就上、见第一就争,不怕任务重、越重越勇猛,不怕遇挫折、越挫越坚韧。”

  冲锋舟编队行进,水上搜救、战场救护等课目接连展开……在安徽省合肥市某水域,武警合肥支队官兵正在加紧训练,随时做好季节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的准备。“‘杨根思连’官兵多次参加抢险救灾,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三级警士长徐伟感慨,“作为一名军人,必须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有你们在,我们心安”“致敬英雄的‘杨根思连’”……网络平台上,“杨根思连”的先进事迹引发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留言:“‘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铿锵有力,代代相传,激励着我们团结奋斗、奋勇向前。”(本报记者 李龙伊)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云南盐津: 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 三支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成员信息文件公开展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