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敢打必胜是我们的信念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敢打必胜是我们的信念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5-28 09:48

敢打必胜是我们的信念

——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践行英雄宣言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纪实(中)

  ■王昌杰 陈森军 解放军报记者 张科进 付 语

  斗室之内,战斗打响。

  记者眼前,复现的是一场现代战争经典战例。战斗中,“杨根思连”官兵运用兵棋系统分别扮演交战双方,展开激烈交锋。大家反复推演和研练作战进程、战斗细节和火力运用,不停追问“为什么这么打”“如果是我怎么打”。

  这场模拟战斗,是“杨根思连”官兵研战谋战的寻常一幕。记者了解到,上级去年翻新该连宿舍楼,原计划增设娱乐活动室,没想到官兵一致请求增设研战室。这一全旅首个研战室在连队建成后,官兵踊跃参加研训活动。

  浓厚的研战谋战氛围,诠释了英雄传人的胜战追求。进入新时代,该连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砥砺胜战刀锋,多次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重大任务,夺得“演习先进连”“强军兴训先锋连”等荣誉。

  准备打仗——

  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

  2021年7月,河南省部分地区突发洪涝灾害,上级命令“杨根思连”前出救灾。

  “杨根思连”快速实现战备等级转换,第一时间出发、第一时间到达,首战长葛、再战双洎河、驰援郑州,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那场抗洪战斗,“杨根思连”官兵出动快、抵达快,快反能力得到上级高度肯定。

  “快”字重千钧。该旅一名机关干部告诉记者,该连长年担负旅应急值班分队任务,常态化开展战备教育。官兵牢固树立“时刻准备打仗”意识,每天通过新闻关注国际形势、地区局势、天候气象等变化,做好随时战斗准备。

  那年河南地区连日的暴雨天气,就像无声的动员号令,让“杨根思连”官兵绷紧了抗洪抢险这根弦。该连专门安排值班员跟踪相关新闻报道,掌握最新汛情动态。同时,他们清点抗洪物资、组织出动演练、细化人员编组、展开救灾训练,全员进入临战状态。

  如箭在弦、一触即发,最终化作一个“快”字。在这场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杨根思连”官兵快速响应、快速出动、快速到达,让连旗在抗洪一线高高飘扬,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快,源于科学精细。“杨根思连”把战备标准细化到量、率、数、位,把能力指标细化到各指挥层级,把行动流程细化到不同级别、不同时节、不同环节,把装备物资细化到单装、单车、单兵,定期更新相关区域河流深浅、涵洞高低、桥梁载重等数据。

  快,源于习惯养成。官兵每天将单兵行动卡、急救包、携行装具等个人战备物资整理一遍;连队每周将方案预案、行动演练、车辆装备、枪械附件等检查一遍,确保所有车辆油料满基数加注、物资装备随车存放、战斗装具按编号放置。

  记者在该连研战室地图上看到,有些区域被放大到一栋建筑、一条街巷、一个涵洞。每隔一段时间,连队都要组织官兵进行兵棋推演。大家依据沿途道路、交通等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研判,制订应对之策。

  研练时哪怕出现些许迟滞,也会让该连官兵的神经瞬间绷紧,反复推演直至找到问题所在。“假如战争明天打响,我们准备好了吗”“是不是敌情研究不够、场景没有穷尽”……采访中,连队官兵的话让记者心头一热:一个“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的连队,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苦练精武——

  比对手训得更狠、练得更猛,把每一招都练到极致

  一条消息,让“杨根思连”二级上士付东旭坐不住了。

  作为某专业课目训练成绩纪录保持者,每次只要付东旭参加旅里组织的“杨根思杯”群众性练兵比武,就等于将该课目的冠军奖杯装进了连队“保险箱”。比武在即,兄弟连队却突然杀出一匹“黑马”,在训练中打破了付东旭保持的纪录。

  付东旭到兄弟连队一打听,第一感觉是不可思议:这名战友的成绩比他创造的纪录提高不少。训练场上,他看了对手的表现不禁感叹:“如果不找出新的突破办法,很难完成赶超。”

  “我是杨根思传人,就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对手。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该连一直以来对训练的极致要求,让付东旭笃信:只要比对手训得更狠、练得更猛,把每一招都练到极致,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装备性能,战胜对手。

  为更好了解对手,付东旭一有空就去观摩训练,在与对手的相互切磋中学习经验。

  突破自我,谈何容易。付东旭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抠细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压时间,几乎把自己“焊”在战车上。最终,他在比武场上战胜对手,捍卫了“杨根思连”的荣誉,也完成了自我超越。

  采访期间,恰逢该连组织一场分队战术考核。断通联、设障碍、放“毒烟”……条件怎么复杂就怎么设、课目怎么险难就怎么考,就是为了自我加压、抬高标杆。连队干部告诉记者:“战场无亚军。要在残酷的未来战场战胜对手,就必须对自己狠一点。”

  每年参加演习前,“杨根思连”都会请兄弟连队战友当对手、上门出特情,官兵连安稳觉都睡不好。有人不理解:“养精蓄锐、保持体力,才能更好完成演习任务,‘杨根思连’怎么自己折腾自己?”然而,该连官兵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接到演习命令的那一刻,就提前进入了战场。

  严格组训、科学施训,比对手训得更狠、练得更猛,把每一招都练到极致。秉持这一信条的杨根思传人,近年来在比武竞赛、大项演训任务中一次次战胜对手,连队连续6年被所在集团军表彰为“强军兴训先锋连”。

  转型重塑——

  在赶路中探路,在探路中冲锋

  转型重塑的力量,源自思想深处的“雷鸣”。

  2014年,“杨根思连”作为旅尖刀部队挺进朱日和草原,参加“跨越-2014·朱日和”实兵对抗系列演习,与蓝军旅展开激战。这场战斗,该连官兵遭遇意想不到的挑战,败走“麦城”。

  全程观摩的训练专家介绍,演习破除了“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势,探索形成了“自主对抗、随机导调、精确评估”的组训模式,是我陆军战术训练的一次突破。

  “蓝军旅出招灵活多变,让我们大开眼界。”谈起往事,参加过那场战斗的官兵依然印象深刻。战斗中,蓝军旅灵活运用先进的信息化作战系统实施机动突击、立体打击。“杨根思连”官兵还未与蓝军旅接触就遭重击。

  二级上士林思琦,当时是“杨根思连”尖刀班战士。他在采访中说:“演习中,我们很难抓住对手。好不容易抓住一次,又常被对手轻松摆脱。可我们的行动,始终在对手的掌控之中,空有一身力气却无处可使。”

  这一仗,到底输在哪?演习结束,连队请蓝军旅官兵参加复盘并介绍制胜之道,官兵恍然大悟:同样的信息化装备,蓝军旅的战法打法更能发挥装备性能、更符合信息化战场特点规律;以往被连队忽视的各类数据,成了蓝军旅作战的重要支撑……在体系作战道路上,对手已经走出很远。

  站上新的起点,打赢新的战争。一场败仗,打醒了“杨根思连”官兵,让大家更加深切地意识到,面临现代战争的冲击和考验,过去的“旧船票”登不上现代战争的“新客船”,必须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在战斗力转型道路上激流勇进、换羽新飞。

  由此开始,“杨根思连”开始了一场艰难的转型突击。面对新的体制编制、新的武器装备、新的使命任务,人才怎么培养?力量怎么编成?能力怎么合成?在火热的练兵实践中,一连串的问号萦绕在该连官兵心头,又在一场场“头脑风暴”和一次次创新攻关、砺剑试锋中被一一拉直。

  在赶路中探路,在探路中冲锋。几年前,“杨根思连”所在旅在战区陆军组织的对抗中再次遭遇蓝军旅。这一次,该连官兵没有被对手牵着鼻子走,战斗打得异常激烈、胶着。最终,连队赢得胜利。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看直博会上的新机型

  • 文化中国行丨走进四角坪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