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空军军医大学加强高学历文职人员队伍建设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空军军医大学加强高学历文职人员队伍建设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5-15 09:53

高起点培养 高规格使用

——空军军医大学加强高学历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纪实

  ■乔 帅 丛墨涵 解放军报记者 赛宗宝

  “五一”前夕,记者从空军军医大学获悉,2024年全军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政审工作接近尾声,今年会有一批高学历人才怀揣强军梦想入列该校“孔雀蓝”方阵。

  该校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坚持高起点培养、高规格使用,大力加强高学历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助力他们跑出岗位成才加速度。截至目前,该校文职人员中,110余人有省级以上重要学术任职,10余人入选空军高层次人才,涌现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团队等一大批科技精英和青年才俊。

  急需高端人才:直接引进使用

  深夜,绵绵细雨透过窗缝洇湿了窗台。某系办公室里,正埋头沉浸于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文职人员韩世鹏,对此毫无察觉。

  结果终于出来了!韩世鹏抬腕看了看手表,时针已指向凌晨一点。凝视着刚刚推演出来的机器人运动轨迹,他靠在椅背上轻舒一口气,入职以来的一些经历,又在脑海中浮现。

  2022年,还是博士的韩世鹏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研发的两款手术机器人样机系统,分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和世界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因为具备机械、医工、微电子等多学科交叉科研经验,他被空军军医大学一眼相中。

  “我们很需要像你这样的高端人才,希望你加入我们的科研团队。”某教研室时任主任邀请韩世鹏参观大学实验中心,并交流有关科研情况,共同探讨应对挑战的思路和举措。

  那段时间,韩世鹏参与的研究课题遇到瓶颈,为了一组数据辗转求证。某教研室王教授帮他搜集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实验数据。拿到王教授为他打印的厚厚一摞资料,一直有些犹豫的韩世鹏深受触动,坚定作出抉择:在王教授指导下,继续攻读博士后。

  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考虑到韩世鹏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在领域内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各项条件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大学启动了高层次人才直接引进工作。就这样,韩世鹏入列“孔雀蓝”方阵。

  加入大学顶尖团队后,在多位名师教授的悉心指导帮带下,立志建功军营的韩世鹏如鱼得水,成果频出:入选军队创新人才工程引进计划,领衔大学某重点科研项目。去年,他首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即中榜,目前已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

  实绩特别突出:提前调级晋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点亮了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某实验室内,身穿白大褂的文职人员刘世宇,正通过显微镜聚精会神地观察细胞实验。半晌,他酸涩的眼睛眯成月牙,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先前培养的细胞已经成活,这意味着他研究的战伤感染防治课题可以进入新的阶段。

  2018年,博士毕业留校的刘世宇递交了转改文职人员申请。当时,战伤导致颌面部损伤严重感染的治疗存在较多难点,刘世宇下定决心要攻克难题。经过多年探索,他提出抑制细菌感染的新机制,为创伤条件下的感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一粒种子的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刘世宇清楚记得,转改当年,大学举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为主动转改的参评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凭借过硬业务成果,他一路顺利过关,提前晋升为副教授。

  后来,刘世宇又因成绩突出,提前晋升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近两年,他又先后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据了解,随着新的文职人员制度落地落实,上级加大对技术密集型单位文职人员队伍培养扶持,在人才建设投向投量上,给予有力支持和政策保障。大学巧借东风乘势而上,每年投入相当数量的人才建设专项经费,积极推动“五大人才工程”建设,为文职人员设立专项指标,立起人才为本的鲜明导向。目前,大学已有70余名高学历文职人员获得各类人才项目资助。

  精业务善管理:兼任领导职务

  前不久,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李春英被任命为副院长,成为该院目前行政职务最高的文职人员。

  当年,博士毕业的李春英选择的研究方向,不少人并不看好:一个研究周期长、又难出成果的领域,若没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决心和勇气,很难取得突破。

  然而,令李春英欣喜的是,大学适时制订助推培养规划,为她选配10余名科研助理和研究生,组建强大的科研团队,并提供先进高效的科研平台。从那时起,她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个领域走到国内前列、做到国际知名。

  春往秋来,寒暑交替,李春英带领团队白天出门诊,晚上做实验。有时为了抓取拍摄一张关键图片,她在实验室一待就是10余个小时。别人眼中的苦差事,始终是李春英心中的热爱和执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刻苦攻关,李春英团队提出某疾病治疗思路,并探索出独创疗法,赢得世界广泛赞誉。随着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加身,李春英奋进的脚步更加笃定。

  “这种角色转换、岗位转换,对我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谈及成长经历,刚刚履新的李春英深有感触地说,“组织关爱永远是我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前路漫漫,纵有千难万险,我也定当全力以赴、担当尽责,坚决完成组织交给的使命任务。”

  大学政治处领导告诉记者,让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领域专家兼任领导职务,有助于提升指导业务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对提升高学历文职人员队伍建设质量也有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大学已有数名德才兼备的高学历文职人员,兼任各级领导职务。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乌伦古湖冬捕开始

  • “蛇展”迎蛇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两年,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不论是大学、中小学还是学生与家长,都将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与方向。
2025-01-17 12:26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不仅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关键创新资源。
2025-01-17 04:30
数千年来,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亦是如此。在这一年中,一大批探测器将承载着人类的好奇心,奔赴“星辰大海”,去揭示浩瀚星空的奥秘。此外,人类还渴望能够“扶摇直上”,亲身进入太空体验秘境。
2025-01-17 10:02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申恩志团队联合吴建平团队成功揭示了小鼠体内PIWI蛋白(MILI蛋白)与piRNA协作切割目标RNA(核糖核酸)的全过程。
2025-01-17 10:00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庞全全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玻璃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并采用该材料研制出具有优异快充性能和超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硫电池。
2025-01-17 04:30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早期陆地维管植物为何会发生复杂变化?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黄璞联合国内多名学者,发现并报道了在贵州下泥盆统蟒山群发掘的距今约4.1亿年前的“迷你”植物——包阳工蕨化石。
2025-01-17 04:30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