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韩国采购“标准-3”导弹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韩国采购“标准-3”导弹

来源:中国国防报2024-05-10 11:09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防卫事业厅日前在国防部大楼召开第161届防卫事业推进委员会会议。会议决定,2025至2030年,韩国将投入8039亿韩元(约合6亿美元)引进“标准-3”(SM-3)导弹,以拦截高度超过500千米的弹道导弹。

  近年来,韩国军队一直在强化由“杀伤链”“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大规模惩戒报复作战计划”组成的“韩国型三轴体系”。其中,“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是指一种探测和拦截多种来袭导弹的复合多层防御系统,该系统包括弹道导弹多层防御系统和远程火炮应对系统。在陆基防空反导系统方面,韩国正在改良现有的“爱国者”导弹性能并增加拦截弹数量,发展国产导弹拦截系统“天弓-Ⅱ”,推进L-SAM远程地对空导弹拦截系统和韩国版“铁穹”防御系统的性能提升,目的是逐步强化复合多层防御能力。同时,在韩美联合防卫体制下,韩国加强了与驻韩美军导弹防御系统的互操作性,以发展韩美同盟共同应对能力。此外,由于朝鲜半岛面积狭小、缺乏战略纵深,韩国主要威胁也并非来自海上,其在海基反导能力方面的发展紧迫程度相对较低。

  “标准-3”导弹由美国和日本自2006年起共同研发,专为解决海上反导问题而设计。该导弹已进行多次试射,技术较为成熟。其主要用途是中段拦截高空来袭的远程甚至洲际弹道导弹,因此被称为“海上萨德”。过去,考虑到国内强烈的反日情绪,韩国没有与日本合作参与“标准-3”项目研发。同时,由于担心引进“标准-3”导弹可能引起国内外对韩国加入美国主导的导弹防御系统的争议,韩国曾一度否认引进“标准-3”导弹的可能性。

  然而,韩国军方实际上一直在推动引进“标准-3”导弹。2013年10月,韩军首次提出采购意向,时任国防部长金宽镇表示,“需研究多层导弹防御系统”。韩国国防部也曾向国防委员会报告称,“标准-3”导弹可与“爱国者”导弹系统互补提升防御能力。2016年,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后,开始制订引进“标准-3”导弹的计划,并在2017年9月的第320次联合参谋会议上正式决定引进,随后于2018年1月启动相关研究。

  当前,韩军正大力提升海上作战能力,发展下一代“宙斯盾”驱逐舰。按照美产“标准-3”导弹单价200亿韩元估算,韩军此次采购数量达40枚,这些导弹将装备于韩国海军的“宙斯盾”驱逐舰上。韩国防卫事业厅表示,希望通过此项目有效应对弹道导弹威胁。

  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看,“标准-3”导弹是其海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心拦截弹。美国通过在军舰上部署远程反导武器,尽可能将反导火力网向外扩展,甚至直接部署至潜在对手附近海域,以提升其反导系统的效能。近年来,美国加快在亚太地区完善由海基和陆基防御系统共同组成的反导防御网,其系统建设重点主要在日本方向。2019年8月,美国与日本签订军售合同,日本已向美国采购73枚“标准-3”导弹,总价32.95亿美元。然而,日本缺乏导弹防御系统所需的预警和探测系统,韩国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美国反导系统的情报资源。

  目前,美国的“标准-3”导弹主要装备于改进型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日本则专门建造新型爱宕级驱逐舰以搭载“标准-3”导弹。韩国KDX-Ⅲ计划中的第二批驱逐舰首舰“正祖大王”号已经下水,同时韩国也在加快研制下一代KDDX驱逐舰,它们均将装备新式“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即可搭载“标准-3”导弹。

  分析人士指出,韩国采购“标准-3”导弹,将进一步把自己绑上美国的战车,成为美国推行所谓“大国竞争”策略的重要一环。随着美日韩搭载“标准-3”导弹的“宙斯盾”驱逐舰开展联合行动,可能进一步加剧地区军备竞赛。(陈岳)

[ 责编:张璐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