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行走万里为千余名烈士“寻亲”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行走万里为千余名烈士“寻亲”

来源:中国军网2024-05-06 10:20

  吸纳全国各地400余名志愿者组建烈士“寻亲”志愿团队,累计到访25个省份、7个国家,收集整理724座烈士墓地3万余条烈士信息,帮助1460位烈士成功找到家人……

  作为一名“85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嘉怿,将多年的青春时光,献给了“为烈士寻亲”这份志愿服务事业。

  在20多岁时,孙嘉怿和不少同龄女孩一样,喜欢将许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买好的化妆品和名牌包上,觉得只有那样做,才能让自己“美”起来。

  2006年,一次关爱老兵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孙嘉怿的这种观念发生了改变。

  “当时,我需要帮助老兵们洗手。”孙嘉怿说,接触老兵们手的那一刻,她大受震撼,“他们的手上基本都是厚厚的老茧,有的人手关节已僵硬不灵活,有的人手指都少了好几根”。

  孙嘉怿有点“看不下去”,从那时起,她便想要为军人、为老兵这个群体做点什么。

  她不再每天只盯着化妆品和名牌包,而是开始花时间频繁地去看望老兵,找老兵聊天。从他们口中,她听到了很多以前从未了解过的烈士故事。“烈士”二字在她心中的分量,一天比一天深刻。

  2012年,新婚的孙嘉怿和丈夫开始了蜜月旅行。出乎所有亲友意料的是,他们没有把目的地选在旅游胜地,却选在了云南边境的烈士陵园。

  “许多人不理解我们的选择,我们却觉得这一趟旅行非常有意义。”孙嘉怿说,半个月的时间里,她和丈夫跑了10多座烈士陵园。她发现,许多烈士牺牲时并没有留下名字,即便是有名字留下,好多陵墓也无人祭扫。

  从云南回来后,她决定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为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寻找家人、为烈士家属寻找亲人墓地。2017年,在不少志愿者的帮助下,孙嘉怿正式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公益项目。

  要为烈士找到亲人,查到准确的信息是前提。然而,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许多烈士的埋葬地点很难确认。去哪里查?又从何处入手去查?

  “一开始,我们没有什么‘高明’的办法,就是下‘笨功夫’。”孙嘉怿透露,她和同伴们要么在各种军史、战史、英烈书籍中寻找线索,要么就上网找资料,或者去问老兵及相关部门,把可靠、有用的信息一条一条整理出来。

  经过努力,孙嘉怿和她的团队如今已建立了一个包含数万条烈士信息的数据库。数据库信息被细致地分成姓名、出生年月、牺牲时间与地点等多项内容,孙嘉怿把这些信息装在一个移动硬盘里,每天随身携带。

  “现在如果有烈属向我们求助,我们最快在两分钟内,就能初步找到烈士安葬的地点。”孙嘉怿说。

  “您好,我是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我太爷爷的侄子是烈士,但是我们不知道他安葬在哪儿,您能帮帮我们吗?”

  今年4月中旬,孙嘉怿的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微信消息。有人给她留言,说偶然找到了其太爷爷的相关证件,发现有位亲人是烈士,牺牲在河南许昌。

  孙嘉怿第一时间联系了“我为烈士来寻亲”团队在许昌的志愿者刘宇辉。一天后,刘宇辉就找到了这位烈士的安葬处。

  听到消息,烈士家属激动万分,在微信群里发言说:“你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实在感谢你们。”

  这样的“寻亲”故事,孙嘉怿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着。

  “现在,除了帮烈士‘寻亲’,我们还为烈属提供许多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帮助烈士修复遗像,为烈属代祭扫、修遗物等。”孙嘉怿说,现在的她觉得,真正的青春之“美”,就应该闪耀在祖国大地上,闪耀在为社会奉献的事业之中。

  (据新华社宁波5月4日电 记者顾小立)

[ 责编:张璐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