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习主席对人民海军的期许重托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习主席对人民海军的期许重托

来源:学习军团2024-04-23 15:58

  暮春的刘公岛,海风徐徐,浪花轻轻拍打着沙滩。

  山海之间,面积仅3平方公里的岛屿,处处可见中日甲午海战遗址遗迹。北洋海军提督署、铁码头、水师学堂……一座座历史建筑诉说着一段令人心痛的往事,昭示着一个民族不堪回首的屈辱记忆。

  130年前,在那血与火交织的1894年,刘公岛附近的海面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数千官兵埋骨沙场。

  2018年12月8日无人机拍摄的威海刘公岛铁码头。这里曾是北洋海军的母港。新华社发(郭绪雷 摄)

  “剜心之痛”!“痛彻心扉”!习近平主席曾数次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一惨痛的“国殇”。

  2018年6月12日,习主席登船来到刘公岛,登上东泓炮台遗址,并参观甲午战争史实展。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一直想来这里看一看,受受教育。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

  强大,中华民族苦苦追寻的伟大梦想;强大,几代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这次视察前两个月,如果有一颗卫星从太空俯瞰南海,就会看到令人震撼的一幕——

  一支高悬着五星红旗的强大舰队,在中华民族的“祖宗海”豪迈列阵,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这是航母打击作战群等接受检阅。新华社发(莫小亮摄)

  48艘战舰铁流澎湃,76架战机振翅欲飞,10000余名官兵雄姿英发……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是新时代人民海军的豪迈亮相。

  辽阔海天,一个深情的声音久久回荡——

  “今天的人民海军,正以全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党和人民为英雄而光荣的人民海军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约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

  海洋,是门户,也是纽带;是机遇,也是挑战。

  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间,世界列强共计470多次从海上入侵中国。

  鸦片战争的耻辱、甲午海战的悲歌,深刻印证一个铁律: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习主席曾这样道出他深深的海洋情结。

  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向海图强,是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向海图强,离不开建设强大的现代化人民海军一路护航。

  习主席对海军建设期许厚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告别百年前的苦难与屈辱,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片帆不得下海”的闭关之国,对外开放程度前所未有,海洋经济日趋繁荣。我国对外贸易95%的运输量通过海上完成,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浩瀚的海洋紧密连接着中国与世界,孕育着无限希望。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那片海,暗流涌动;那片海,波诡云谲。那片海能否持续稳定与繁荣,那片海能否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战略能力。

  歼-15舰载机从山东舰滑跃起飞。解放军画报 发

  昨天的耻辱来自海上,明天的机遇同样来自海上。

  2012年12月8日,习主席担任军委主席后第一次离京视察部队,就来到南海之滨,登上“中华神盾”海口舰并随舰航行4个小时。

  这是意蕴深长的一幕——

  在前甲板,习主席同身边的水兵们亲切交谈。一位水兵自豪地告诉主席:“当我们在护航期间看到中国商船打出‘祖国万岁’的时候,我感到幸运,感到很开心!”

  习主席高兴地说:“也还感觉到责任吧?有你们给他们护航,他们会觉得很踏实。”

  踏实,是对安全感的真情诠释。一个国家的“踏实”,来自于强大的国防;一个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踏实”,来自于“祖国接你回家”的底气。

  这次视察期间,习主席作出重要论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主席擘画蓝图、亲力推动,开启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新航程。

  在潜艇狭小的空间里,习主席与围拢过来的艇员们亲切交谈,称赞官兵们吃苦耐劳、训练有素,希望他们在大风大浪、远海大洋中磨炼意志、茁壮成长。

  在出席山东舰交接入列仪式后,习主席接见了航母部队官兵代表和航母建设单位代表,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山东舰航母编队航行。解放军画报 发

  在万家团圆的春节前夕,习主席与正在执行战备巡航任务的海军173编队视频通话,询问编队应急处置准备情况,叮嘱他们在海上过一个战斗的春节,守护好祖国海疆。

  ……

  2017年5月24日,习主席视察海军机关,为推进海军转型建设作出全面、系统阐述,勉励海军官兵瞄准世界一流,锐意开拓进取,加快转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2018年4月12日,习主席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阅兵,发出“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伟大号召,擘画了新时代人民海军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

  那一天,南海晴空万里。蓝色海面上,一道道白色航迹,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二)

  “‘福建舰’来了!”

  2022年6月17日,中国海军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下水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引爆了网络。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2022年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在今年1月2日《新闻联播》中,福建舰再现身影。短短3秒钟的镜头,却让无数网友心潮澎湃,再次令这艘巨舰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

  一举一动,牵动着国人的心绪,也写满了骄傲与自豪。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海军加快转型建设步伐,在迈向世界一流海军的伟大征程上扬帆远航。

  10余年间,辽宁舰成军、山东舰入列、福建舰下水——从续建国外滑跃起飞航母、自建完全国产化航母,到建造平直通长甲板大型航母——新时代的人民海军有了航母“三剑客”,实现航母技术的“三级跳”。

  10余年间,新型战略核潜艇、万吨级驱逐舰、两栖攻击舰、综合补给舰密集入列,舰载战斗机批量交付,预警机、舰载直升机家族再添新成员……75年前诞生在白马庙的人民海军,今天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深蓝。

  海南舰位南海某海域开展登陆演练,舰载直升机进行连续多波次起降训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王磊 摄)

  10余年间,人民海军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远海训练成为“说走就走的旅行”,核常潜艇最大自给力战备远航、水面舰艇远海训练、航空兵远程奔袭成为常态,舰艇编队、航空兵一次次突破岛链,潜舰机攻防对抗、防空反潜、航空兵远程突击、远程侦察预警、海空联合火力打击等实战化课题演练成为家常便饭,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力度不断加大,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不断增强。

  海军官兵牢记主战职责使命,以更加紧迫的忧患意识、更加昂扬的练兵热情、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务战谋战备战。

  (三)

  “强大的人民海军,是中国人民之幸,也是世界人民之幸!”

  当地时间2023年4月27日,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南宁舰和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载着678名从苏丹撤离人员穿越红海,抵达沙特阿拉伯西部吉达港,其中668人为中国公民,10人为外籍。

  当地时间2023年4月26日,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紧急驶赴苏丹,执行撤离我在苏丹人员任务。这是撤离人员登记安检。新华社发(刘青尧摄)

  这一幕,似曾相识——

  2015年春,也门内战爆发。党中央、习主席果断决策,命令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第19批护航编队前往也门撤侨。

  10天时间,人民海军3艘舰艇辗转3国4港1岛,成功将621名中国同胞和15个国家的276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

  “中国海军带你回家”的红色横幅,触动多少人的泪点。

  女兵郭燕牵手小女孩登舰撤离的暖心照片,拨动多少妈妈的心弦。

  2015年3月29日,中国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临沂舰抵达也门亚丁港,女舰员郭燕帮助撤离的儿童登舰。新华社发(熊利兵摄)

  亚丁湾护航、马航失联客机搜救、152编队环球航行、“和谐使命”系列人道主义医疗服务、“海上联合”系列演习……人民海军的航迹遍布全球,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军队、了解中国军人的重要窗口,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合作共赢的重要力量。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2019年4月23日,习主席在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

  海军作为国家海上力量主体,对维护海洋和平安宁和良好秩序负有重要责任。习主席倡导:大家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进互信,加强海上对话交流,深化海军务实合作,走互利共赢的海上安全之路,携手应对各类海上共同威胁和挑战,合力维护海洋和平安宁。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自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以来,这条以汉英两种语言播发的通告从未中断,成为确保航行安全的“平安之音”。

  2022年1月,汤加海底火山突然喷发,给当地民众造成严重灾害。农历除夕当天,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解缆起航,为万里之遥的汤加运送1400余吨救灾物资。

  赴汤加执行运送救灾物资任务的海上运输编队官兵在装载救灾物资(2022年1月29日摄)。新华社发(薛成清 摄)

  大爱无疆,跨越山海。

  2023年儿童节前夕,习主席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鼓励她努力学习、追求梦想,传承好中孟传统友谊。

  2023年5月29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阿里法·沁认真阅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复信。新华社发

  “沁”(Chin),孟语意思为“中国”。名字的背后,是一段超越国界的真挚感情。

  2010年,沁出生时,她的母亲因患严重心脏病遭遇难产,一度生命垂危。当时正在孟加拉国吉大港访问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接到求助,派出军医第一时间赶赴当地医院,顶着巨大压力进行剖腹产手术,最终母女平安。

  2023年7月,“和平方舟”再次起航,执行“和谐使命-2023”任务,到访5国,航程1.2万余海里,医疗服务超过4万人次……外媒赞叹:中国海军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健康、和平和友爱,“和平方舟”无愧“和平使者”之名!

  (四)

  202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长达10年的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迎来收官。

  “定远”舰、“靖远”舰、“来远”舰……随着“来远”舰的考古工作结束,在威海湾“长眠”百余年的3艘甲午海战主力舰,全部揭开“面纱”。

  岁月与海水的侵蚀下,“来远”舰遗址出水的海军军刀,早已锈迹斑斑。

  “来远”舰遗址出水的海军军刀。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供图

  它的主人是谁?是那支曾经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也是那支吞下战败屈辱的北洋水师。

  一把锈迹斑斑的军刀,捍卫不了军人的荣耀;一支思想锈蚀的舰队,守护不了国家的安全。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5载岁月,人民海军也迎来成立75周年纪念日。

  苦难,我们不能忘却;荣光,我们不能忘却。今天,日渐强大的人民海军,绝不能让枪炮锈蚀,更不能让思想锈蚀。

  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这是举行成立大会的会址(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75年前,人民海军从白马庙出发,驶向即将迎来解放曙光的一个个港口、码头、岛屿……

  今天,人民军队向着新的目标奋楫前行,距离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仅剩3年时间,这段乘风破浪的百年航程也到了全速冲刺的紧要关口。

  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在远海大洋乘风破浪。张凯 摄

  站在刘公岛向远望去,祖国的万里海疆像波澜壮阔的巨幅诗卷,波峰浪谷间,新时代的人民海军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必将披坚执锐、战胜风浪,向海图强创造新的荣光!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定日县6.8级地震救援影像实录

  • 倒计时30天 "尔滨"亚冬氛围浓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