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习主席对人民海军的期许重托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习主席对人民海军的期许重托

来源:学习军团2024-04-23 15:58

  暮春的刘公岛,海风徐徐,浪花轻轻拍打着沙滩。

  山海之间,面积仅3平方公里的岛屿,处处可见中日甲午海战遗址遗迹。北洋海军提督署、铁码头、水师学堂……一座座历史建筑诉说着一段令人心痛的往事,昭示着一个民族不堪回首的屈辱记忆。

  130年前,在那血与火交织的1894年,刘公岛附近的海面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数千官兵埋骨沙场。

  2018年12月8日无人机拍摄的威海刘公岛铁码头。这里曾是北洋海军的母港。新华社发(郭绪雷 摄)

  “剜心之痛”!“痛彻心扉”!习近平主席曾数次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这一惨痛的“国殇”。

  2018年6月12日,习主席登船来到刘公岛,登上东泓炮台遗址,并参观甲午战争史实展。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一直想来这里看一看,受受教育。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

  强大,中华民族苦苦追寻的伟大梦想;强大,几代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这次视察前两个月,如果有一颗卫星从太空俯瞰南海,就会看到令人震撼的一幕——

  一支高悬着五星红旗的强大舰队,在中华民族的“祖宗海”豪迈列阵,接受党和人民检阅。

  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这是航母打击作战群等接受检阅。新华社发(莫小亮摄)

  48艘战舰铁流澎湃,76架战机振翅欲飞,10000余名官兵雄姿英发……这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是新时代人民海军的豪迈亮相。

  辽阔海天,一个深情的声音久久回荡——

  “今天的人民海军,正以全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党和人民为英雄而光荣的人民海军感到骄傲和自豪!”

  (一)

  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约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

  海洋,是门户,也是纽带;是机遇,也是挑战。

  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间,世界列强共计470多次从海上入侵中国。

  鸦片战争的耻辱、甲午海战的悲歌,深刻印证一个铁律: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习主席曾这样道出他深深的海洋情结。

  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向海图强,是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向海图强,离不开建设强大的现代化人民海军一路护航。

  习主席对海军建设期许厚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告别百年前的苦难与屈辱,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片帆不得下海”的闭关之国,对外开放程度前所未有,海洋经济日趋繁荣。我国对外贸易95%的运输量通过海上完成,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浩瀚的海洋紧密连接着中国与世界,孕育着无限希望。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那片海,暗流涌动;那片海,波诡云谲。那片海能否持续稳定与繁荣,那片海能否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取决于我们是否具备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战略能力。

  歼-15舰载机从山东舰滑跃起飞。解放军画报 发

  昨天的耻辱来自海上,明天的机遇同样来自海上。

  2012年12月8日,习主席担任军委主席后第一次离京视察部队,就来到南海之滨,登上“中华神盾”海口舰并随舰航行4个小时。

  这是意蕴深长的一幕——

  在前甲板,习主席同身边的水兵们亲切交谈。一位水兵自豪地告诉主席:“当我们在护航期间看到中国商船打出‘祖国万岁’的时候,我感到幸运,感到很开心!”

  习主席高兴地说:“也还感觉到责任吧?有你们给他们护航,他们会觉得很踏实。”

  踏实,是对安全感的真情诠释。一个国家的“踏实”,来自于强大的国防;一个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踏实”,来自于“祖国接你回家”的底气。

  这次视察期间,习主席作出重要论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主席擘画蓝图、亲力推动,开启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新航程。

  在潜艇狭小的空间里,习主席与围拢过来的艇员们亲切交谈,称赞官兵们吃苦耐劳、训练有素,希望他们在大风大浪、远海大洋中磨炼意志、茁壮成长。

  在出席山东舰交接入列仪式后,习主席接见了航母部队官兵代表和航母建设单位代表,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山东舰航母编队航行。解放军画报 发

  在万家团圆的春节前夕,习主席与正在执行战备巡航任务的海军173编队视频通话,询问编队应急处置准备情况,叮嘱他们在海上过一个战斗的春节,守护好祖国海疆。

  ……

  2017年5月24日,习主席视察海军机关,为推进海军转型建设作出全面、系统阐述,勉励海军官兵瞄准世界一流,锐意开拓进取,加快转型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

  2018年4月12日,习主席出席南海海域海上阅兵,发出“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的伟大号召,擘画了新时代人民海军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

  那一天,南海晴空万里。蓝色海面上,一道道白色航迹,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二)

  “‘福建舰’来了!”

  2022年6月17日,中国海军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下水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引爆了网络。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2022年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在今年1月2日《新闻联播》中,福建舰再现身影。短短3秒钟的镜头,却让无数网友心潮澎湃,再次令这艘巨舰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

  一举一动,牵动着国人的心绪,也写满了骄傲与自豪。

  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人民海军加快转型建设步伐,在迈向世界一流海军的伟大征程上扬帆远航。

  10余年间,辽宁舰成军、山东舰入列、福建舰下水——从续建国外滑跃起飞航母、自建完全国产化航母,到建造平直通长甲板大型航母——新时代的人民海军有了航母“三剑客”,实现航母技术的“三级跳”。

  10余年间,新型战略核潜艇、万吨级驱逐舰、两栖攻击舰、综合补给舰密集入列,舰载战斗机批量交付,预警机、舰载直升机家族再添新成员……75年前诞生在白马庙的人民海军,今天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深蓝。

  海南舰位南海某海域开展登陆演练,舰载直升机进行连续多波次起降训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王磊 摄)

  10余年间,人民海军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远海训练成为“说走就走的旅行”,核常潜艇最大自给力战备远航、水面舰艇远海训练、航空兵远程奔袭成为常态,舰艇编队、航空兵一次次突破岛链,潜舰机攻防对抗、防空反潜、航空兵远程突击、远程侦察预警、海空联合火力打击等实战化课题演练成为家常便饭,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力度不断加大,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不断增强。

  海军官兵牢记主战职责使命,以更加紧迫的忧患意识、更加昂扬的练兵热情、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务战谋战备战。

  (三)

  “强大的人民海军,是中国人民之幸,也是世界人民之幸!”

  当地时间2023年4月27日,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南宁舰和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载着678名从苏丹撤离人员穿越红海,抵达沙特阿拉伯西部吉达港,其中668人为中国公民,10人为外籍。

  当地时间2023年4月26日,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综合补给舰微山湖舰紧急驶赴苏丹,执行撤离我在苏丹人员任务。这是撤离人员登记安检。新华社发(刘青尧摄)

  这一幕,似曾相识——

  2015年春,也门内战爆发。党中央、习主席果断决策,命令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第19批护航编队前往也门撤侨。

  10天时间,人民海军3艘舰艇辗转3国4港1岛,成功将621名中国同胞和15个国家的276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

  “中国海军带你回家”的红色横幅,触动多少人的泪点。

  女兵郭燕牵手小女孩登舰撤离的暖心照片,拨动多少妈妈的心弦。

  2015年3月29日,中国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临沂舰抵达也门亚丁港,女舰员郭燕帮助撤离的儿童登舰。新华社发(熊利兵摄)

  亚丁湾护航、马航失联客机搜救、152编队环球航行、“和谐使命”系列人道主义医疗服务、“海上联合”系列演习……人民海军的航迹遍布全球,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军队、了解中国军人的重要窗口,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合作共赢的重要力量。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2019年4月23日,习主席在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

  海军作为国家海上力量主体,对维护海洋和平安宁和良好秩序负有重要责任。习主席倡导:大家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进互信,加强海上对话交流,深化海军务实合作,走互利共赢的海上安全之路,携手应对各类海上共同威胁和挑战,合力维护海洋和平安宁。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自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以来,这条以汉英两种语言播发的通告从未中断,成为确保航行安全的“平安之音”。

  2022年1月,汤加海底火山突然喷发,给当地民众造成严重灾害。农历除夕当天,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解缆起航,为万里之遥的汤加运送1400余吨救灾物资。

  赴汤加执行运送救灾物资任务的海上运输编队官兵在装载救灾物资(2022年1月29日摄)。新华社发(薛成清 摄)

  大爱无疆,跨越山海。

  2023年儿童节前夕,习主席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鼓励她努力学习、追求梦想,传承好中孟传统友谊。

  2023年5月29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阿里法·沁认真阅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复信。新华社发

  “沁”(Chin),孟语意思为“中国”。名字的背后,是一段超越国界的真挚感情。

  2010年,沁出生时,她的母亲因患严重心脏病遭遇难产,一度生命垂危。当时正在孟加拉国吉大港访问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接到求助,派出军医第一时间赶赴当地医院,顶着巨大压力进行剖腹产手术,最终母女平安。

  2023年7月,“和平方舟”再次起航,执行“和谐使命-2023”任务,到访5国,航程1.2万余海里,医疗服务超过4万人次……外媒赞叹:中国海军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健康、和平和友爱,“和平方舟”无愧“和平使者”之名!

  (四)

  202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长达10年的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迎来收官。

  “定远”舰、“靖远”舰、“来远”舰……随着“来远”舰的考古工作结束,在威海湾“长眠”百余年的3艘甲午海战主力舰,全部揭开“面纱”。

  岁月与海水的侵蚀下,“来远”舰遗址出水的海军军刀,早已锈迹斑斑。

  “来远”舰遗址出水的海军军刀。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供图

  它的主人是谁?是那支曾经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也是那支吞下战败屈辱的北洋水师。

  一把锈迹斑斑的军刀,捍卫不了军人的荣耀;一支思想锈蚀的舰队,守护不了国家的安全。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5载岁月,人民海军也迎来成立75周年纪念日。

  苦难,我们不能忘却;荣光,我们不能忘却。今天,日渐强大的人民海军,绝不能让枪炮锈蚀,更不能让思想锈蚀。

  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这是举行成立大会的会址(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75年前,人民海军从白马庙出发,驶向即将迎来解放曙光的一个个港口、码头、岛屿……

  今天,人民军队向着新的目标奋楫前行,距离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仅剩3年时间,这段乘风破浪的百年航程也到了全速冲刺的紧要关口。

  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在远海大洋乘风破浪。张凯 摄

  站在刘公岛向远望去,祖国的万里海疆像波澜壮阔的巨幅诗卷,波峰浪谷间,新时代的人民海军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必将披坚执锐、战胜风浪,向海图强创造新的荣光!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