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装备展台丨土耳其“枪鱼”入水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新装备展台丨土耳其“枪鱼”入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4-19 10:21

  ■姚欣彤 王 顺 刘 凯

  蓝色海洋深处,一艘灰白相间、流线优美的“快艇”扬起阵阵浪花泛水而行,它就是刚刚入役土耳其海军的“枪鱼”武装无人艇。这艘配备电子战系统的无人艇,不仅在土耳其国内引发了“围观”热潮,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

  今年初,土耳其亚洛瓦市造船厂交付其第一艘全自动电子战“枪鱼”武装无人艇,埃尔多安总统在交付仪式上表示:“这一举动将大幅提升土耳其军队的战斗力和威慑力。”

  “枪鱼”武装无人艇为何在此时现身?又为何能如此吸睛?今后的海上战场,“枪鱼”一类的海上武装无人艇将会担负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力量?请看本期解读。

土耳其“枪鱼”武装无人艇。资料图片

  “海上蜂群”呼之欲出

  近几年,土耳其在其“蓝色家园”海洋战略下大力发展海军,根本目的是加强土耳其的海上力量,特别是在地中海地区的军事实力。

  土耳其发展武装无人艇,与其地缘政治环境息息相关。在土耳其临近的爱琴海一带,近海岛礁密布,水域面积有限,传统大型水面舰艇难以在此地“施展拳脚”。因此,能在复杂海况中灵活运用的无人艇,受到土耳其海军的青睐。无人艇以造价低廉、操作简便而闻名,即使遭受损伤,在战术与战略层面造成的损失也远小于有人舰艇。此外,土耳其近年来在军工技术上取得一系列突破,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装备研发技术发展迅猛,也为土耳其大力发展武装无人艇创造了条件。

  不只土耳其,无人艇已成为很多国家竞相发展的“热点兵器”。新年伊始,韩国国会召开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自主航行船舶法”,表明将加速研究无人船舶技术;俄罗斯金吉谢普机械制造厂为俄国防部生产的首艘军用无人艇已建造完成;美国也于今年年初完成了4艘无人舰艇的首次部署任务。

  除了不断积累无人舰艇技术,土耳其长期研究和演练以无人舰艇为基础的“海上无人蜂群”战术。2021年,土耳其出动数艘“信天翁”无人艇,演练海上如何自主规避障碍物、攻击预定目标等课目。2022年,土耳其再次展开“海上无人蜂群”演练,阵容中还出现了指挥类型的无人艇。这次,土耳其研发的具备电子战能力的“枪鱼”武装无人艇,是土耳其推行“海上无人蜂群”战术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随着先进电子设备在军事领域中广泛应用,海上电子战趋势日益凸显。如德国潜艇将装备RESM/CESM电子系统,加拿大海军部队将装备“下一代达盖”(NGDS)诱饵发射系统等。土耳其高度重视无人舰艇小型化和隐蔽化在电子战中所具有的优势,这也为“枪鱼”武装无人艇的诞生提供了理想的“出发点”。土方希望“枪鱼”武装无人艇能在海上“悄无声息地行动”,将收集到的电子情报及时传回指挥部,或者直接对敌进行电子干扰。

  “枪鱼”武装无人艇是前沿作战理论的实践产物,它的诞生或将成为土耳其应对未来海上局部冲突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无论是对抗敌方电子侦察装备,还是在热点地区执行军事任务,都具有可观的潜力。

  作战领域独具优势

  “枪鱼”武装无人艇作为全球首款可用于电子战的无人水面舰艇,是土耳其国防工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枪鱼”长约15米,最大航程为400海里,最高时速36节,可携带导弹、电子战设备、情报搜集系统等多种装备。

  通过装备电子战系统,“枪鱼”武装无人艇不仅能执行常规的侦察、监视任务,更能在电子战领域发挥作用。其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侦察范围广,拓展海基作战力量。通常,由于地球曲率限制,海基侦察平台对海电子侦察距离主要在视距范畴,侦察目标范围较小。“枪鱼”可通过卫星、数据链通信等手段与母舰指挥中心建立连接,将侦察数据回传。如果采用“枪鱼”协同组网,形成区域覆盖,将进一步提高海上态势感知能力。相比由民用船只改造而来的美国海军“游骑兵”号和“游牧民”号,“枪鱼”自主发现目标的能力明显更强。

  侦测精度高,提高海上侦察效能。在搜潜任务中“枪鱼”使用小孔径基阵,便于对目标实施近距离侦察,提高侦测精准度。通过缩短侦察距离,增强接收信号强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检测装置灵敏度不足的问题。相比之下,以色列无人艇搜潜时,一般运用拖曳式探测装备,须使用大孔径基阵声呐,增加空间处理增益,以获得较高输出信噪比,但这种设备侦测精度欠缺。

  抵近干扰强,提升电子打击能力。如今,追求对跳频电台干扰的良好效果,已成为电子对抗系统的重要作战目标。对“敌”目标实施抵近干扰,可以使用较低干扰功率获得较好的干扰效果。“枪鱼”实施抵近侦察干扰,可有效降低跳频电台所具有的传输时延优势,一旦对准其跳频频率,能产生较好的干扰效果。此外,“枪鱼”能将电子干扰功能从母舰分离,降低母舰对无人艇上电子设备的影响,在取得对敌方最佳干扰效果的同时,还降低了对己方水面舰艇的雷达、通信、导航等电子设备的自扰。

  随着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枪鱼”可装备太阳能电池和新型锂电池等,提高续航能力。其续航表现优于法国 “FDS-3”、以色列“海上骑士”等无人艇。战时“枪鱼”可预置在主要作战海域,对主要作战目标实施长时间侦察。同时“枪鱼”通过降低自身电磁辐射,拥有一定隐身能力,能够有效应对海上电子对抗作战持久力差的难题,进而提高海战场制信息权能力。

  虽然“枪鱼”的设计展现了独具前瞻性的优势,但技术的成熟度、操作的稳定性有待考验,未来还需在实战中验证价值。可以预见的是,海上作战网电空间斗争日趋激烈,“枪鱼”的优势反映着当今海上武装无人艇的发展趋势。

  瞄准未来海战需求

  “枪鱼”武装无人艇的问世,只是个开端,但也折射出一个事实:武装无人艇很可能会成为未来海上军事竞争的关键一环,开启海战更多新可能。那么,未来武装无人艇需要瞄准哪些现实需求?

  组合化需求,能有效应对未来海战“精、快、准”要求。如今,很多无人艇技术特点针对性较强,如“CUSV”无人艇主要针对扫雷任务,“太平洋950”无人艇主要用于监视、引导攻击。随着战场态势升级和技术发展进步,未来更多无人艇将是“察、扰、打”一体武装无人艇,像“枪鱼”一样拥有侦察、干扰一体化与软、硬杀伤一体化的综合作战系统,具备对目标快速指挥控制、灵敏侦察干扰和精确火力打击的全面能力。

  智能化需求,能与未来技术无缝衔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在无人艇领域的发展应用,“枪鱼”所代表的武装无人艇,有望具备自动航行、主动侦察、智能决策等能力。这对其提高战场适应性和作战效能,成为未来海上作战中重要的信息化、智能化作战装备至关重要,这也是世界无人艇自主化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

  集群化需求,能提供未来海战的多重运用场景。无人艇集群作战将是未来海上无人作战的主要模式之一。2020年,美国海军用多艘无人艇进行了一次“蜂群”作战演示,依托雷达和红外传感器探测目标,但也是在直升机提供的威胁报警下,才实施了对“入侵目标”的包围和拦截。当水面舰艇编队有了武装无人艇的编入,可轻而易举获取作战海区各类信息,实现对水声电磁信号的侦察、干扰一体化。若再配备上覆盖电磁波和水声波的综合侦察或干扰系统,构建新型水声电磁信号综合处理系统,将实现水上水下、多平台的态势感知与信息处理,进一步实现无人艇从集群协同自主控制向智能群体控制的跃升。

  当然,相比于无人机近年来在世界军事热点地区上“独领风骚”,无人艇目前只能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虽然武装无人艇在关键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但还需落实到集群化战术层面,才能从“独具优势”进阶为“中坚力量”,对未来海战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及时发现战场威胁并生成态势。如舰艇编队在执行任务时,多艘武装无人艇可在编队附近区域实施协同电磁频谱侦察和水声侦听,对各类电子辐射源和水下目标进行监视搜索,并与天基、空中和水面有人、无人平台各类侦察系统共同形成联合立体监视网,通过多种侦察手段相互引导、信息汇聚综合,为作战提供信息支援。

  多措并举反制敌方侦察行动。针对敌方反潜探测雷达、光学成像侦察以及来自水面或岸基的雷达监视、水下侦听网等威胁,多艘武装无人艇可组成集群,通过电磁干扰、假目标欺骗、烟幕遮蔽、水声对抗等多种手段为己方编队提供掩护。

  逼真模拟各类敌方电磁信号。针对敌方信号情报侦察、电子情报侦察的监视窥伺,多艘武装无人艇不但可以在特定区域、频段形成强力干扰,还可生成虚假的海上电子战斗序列和电磁频谱活动场景,以此迷惑对方。

  多艘协同提升己方防御效果。针对敌方岸基反舰导弹、舰载反舰导弹、空中反舰导弹对己方航母、大型舰船等高价值平台的打击威胁,多艘武装无人艇可协同伴随保护对象,采用微波射频和光电对抗等技术手段,结合交叉闪烁、平台机动等战术应用,对来袭导弹进行干扰或诱偏,降低来袭导弹的命中率和毁伤效果,也可对无人机蜂群攻击等新型威胁进行电磁反制,从而有效扩大防护区域、应对饱和攻击。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