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战士打靶把营归

来源:解放军报2024-03-21 10:17

  47年前的那个春天,福建闽南海防前哨。我与一首军歌相遇了,从此一唱就是几十年。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新兵连在驻地几公里外的罗山山麓靶场进行实弹射击。我们都是入伍后第一次打枪,心情既紧张又激动。打靶射击进展得很顺利。我当时是连部通信员,由于工作表现出色,肖连长还额外奖励我多打了一次。我的两次射击成绩都很好,心里美滋滋的。

  待全连射击结束时,已是夕阳西下。靶场上空,霞光万丈。全连官兵迎着红彤彤的晚霞,步行向驻地返回。我个子高,背了一支枪,走在队伍前列,可神气了。

  肖连长大声说道:“有一首军歌叫《打靶归来》,今天我们要多唱几遍。”随后,他唱一句,我们学一句,很快大家就学会了这首朗朗上口的军歌。当时我就觉得,这首歌太好听了。我一边跟着大声唱歌,一边默默记着歌词:“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一路歌声飞扬。我们把《打靶归来》唱了一遍又一遍。那欢快的歌声,伴随我们回到驻地。晚饭集合前,新兵们又挺起胸膛、满怀骄傲地唱了一遍。那一幕,永远刻印在我的记忆中。

  新兵连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团部警卫排。警卫排训练强度大,隔三岔五就要进行实弹射击。每次打靶归来,我们都会唱这首歌,唱得声音特别洪亮。但团机关管理股的李股长,老说我们这首歌唱得不到位。有一天,他请来了宣传股陈股长。陈股长先听我们唱了一遍,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你们歌词、音调都没唱错,但是没有唱出饱满的感情来。”

  听陈股长这么一说,我们几个新兵一头雾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等着他往下说。

  “我先不讲歌怎么唱,先给大家讲讲这首歌怎么来的。”陈股长卖了个关子,给我们介绍起《打靶归来》的创作背景。

  这首歌曲的歌词作者名叫牛宝源,当时只是一名有着小学文化、年仅20岁的坦克兵。1959年3月,牛宝源所在部队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一天傍晚,他看见一队战士戴着大红花、扛着枪、拿着靶牌,兴高采烈地从靶场归来。被眼前练兵场景感染的牛宝源,按捺不住心中激动,写下了“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清脆的枪声满天飞”的小诗。随后,他将小诗寄给了原沈阳军区的文艺刊物,不久就被刊载出来。某部队业余词曲作者王永泉觉得这首小诗很有部队生活气息,对其进行了完善,将“清脆的枪声”改成“愉快的歌声”,进而谱成歌曲。在1960年全国业余歌曲创作比赛上,这首由牛宝源作词、王永泉作曲的《打靶归来》,荣获一等奖,从此在军内外被广为传唱。

  “《打靶归来》脍炙人口,曲调的欢快、自信,来自战士的军事素质过硬,有了好成绩才能那样豪迈、那样潇洒。这是一首人民战士流露真挚感情的好歌曲,也是一首汇报军事成绩的歌曲。你没有好成绩,怎么汇报?所以,大家不仅仅是会唱这首歌,而且要领会歌词的真正意义,苦练过硬军事技术。”陈股长巧妙地将唱歌同军事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很受教育。大家纷纷点头,对这首歌更加喜爱,也决心更加努力地提高军事训练成绩。

  接下来的训练中,我们更加刻苦。尤其是射击考核中,经过艰辛训练,新兵们的成绩有了大幅提升。陈股长闻讯,在一次打靶后又来到我们中间。他打着拍子指挥我们唱起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歌声一停,陈股长笑着称赞道:“很好,唱出了精气神,唱出了战斗力。”

  这首歌,总是与我那些难忘的打靶经历相伴相随。最令人难忘的一次打靶,是有一年我们远离驻地,奔赴闽西宁化打靶。部队取得优异成绩,我也经受了考验,圆满完成任务。打靶结束后,我们在一个镇上休整,等待乘坐军列返回。那段时间里,我们唱得最多的歌,就是《打靶归来》。记得在南下的军列上,我们团部直属队的战士迎着扑面而来的寒风,高唱着:“歌声飞到北京去,毛主席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得好,夸咱们枪法数第一……”掌声、歌声,交织在一起,飞扬在军列上空。

  时光如梭,一晃我已经离开部队几十年了。去年夏天,我在深圳国防教育基地参加民兵军训。身穿迷彩服、头戴军帽,腰间扎着武装带,手握95式自动步枪,我仿佛又回到了火热军营。在实弹射击中,我两次射击都名列小组第一名,赢得一片赞扬声。大家都说我这个老兵不减当年勇。

  山谷靶场里,枪声在回荡。忽然,一阵嘹亮的歌声传来,还是那首我无比喜欢的《打靶归来》。我不禁热血奔涌,心绪跌宕起伏,轻声跟着哼唱起来。伴着那熟悉的歌声,过往的军旅经历,仿佛又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打靶歌歌声嘹亮,老兵不老;打靶歌高奏凯旋,战士与荣光同在。

  作者简介:杨勤良,1976年12月入伍,坚持文学创作近50年,发表作品两百多万字,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系列丛书写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进入建成通车倒计时

  • 202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