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瞄准实战强能力,海军士官学校有的放矢抓好人才培育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瞄准实战强能力,海军士官学校有的放矢抓好人才培育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2-28 09:31

  海军士官学校有的放矢抓好人才培育——

  紧贴岗位搞教学 瞄准实战强能力

  ■解放军报记者 向黎鸣 特约记者 倪 帅 通讯员 涂拥军

  日前,记者走进海军士官学校采访,恰逢新一期预选军士培训班开班。

  “此次预选军士培训深入落实学校‘高阶性、实战化’教学改革要求,全面推行科目化训练模式。”该校领导告诉记者,他们打破学科性较强的课程化培训模式,系统梳理预选军士岗位职责和能力需求,提升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操性。

  何为“科目化训练”?带着疑问,记者来到该校雷达专业教学课堂一探究竟。

  “我舰驶入陌生海域,导航雷达值班员迅速就位!”收到指令后,学员王超迅速奔赴值班战位。

  “发现海面目标,疑似沉船!”王超根据荧屏显示信息,迅速判明目标性质,并上报指挥员。指挥员立即下令采取规避措施,确保舰艇安全航行。

  然而,此前该校领导在部队调研时发现,用人单位对预选军士毕业学员的军事素养和装备使用能力满意度较低。很多学员培训结束到岗后,仍需通过多次岗位带教才能独立上岗,培训质量与部队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精准、预选军士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素质……带着这些问题,该校广泛开展办学能力大调查、办学问题大梳理。

  调研中,他们发现预选军士学员普遍存在实践经验较少、技能水平偏低等问题。过去组织培训,他们把大量学时用于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对提升学员岗位操作能力重视不够,导致技能培训质效打折扣。

  如何在短短几个月的培训期内,快速帮助学员提升能力、胜任岗位?随着调研、探索、实践持续深入,答案渐渐浮出水面——

  初级军士属于技能型人才,岗位职责较为单一,培训必须铆定“一般操作员、基础战斗员”这一目标。为此,该校瞄准学员岗位工作实际,调整优化培训内容,把学习任务设计成若干训练科目,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帮助学员快速实现“技能合格、上岗顶用”目标。

  在此基础上,他们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聚焦操作能力和实战能力培养,打出一套精准高效组合拳。他们以岗位初次任职要求为依据,构建“专业认知—科目训练—岗位综合实践”新型内容体系,帮助学员打牢专业基础理论,练强操作技能,实现课堂与岗位无缝衔接;升级改造专业技能训练实验室,完善教学训练装备,开发虚拟训练软件,打造实战化教学环境,让学员在紧贴作战任务的环境中进行技能强化训练。

  与此同时,该校坚持开放、联合的育人理念,组建“院校教员—部队军士—厂所技术员”联合教学团队,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实施全程分段考核,将技能考核分布到科目训练各环节,增强考核的规范性、科学性。

  预选军士学员“科目化训练”改革实施以来,不少专业课堂呈现出全新面貌:柴油机专业删减部分与岗位任职关联不大的专业理论,将培训主体内容设置为10余个训练科目,全面提升学员岗位操作能力;舰船电气修理专业聚焦实战化技能训练,采取对比教学法,优化考核形式,课堂“含战量”大幅提升……

  “军士晋升培训按照专题形式设置教学内容,提高岗位特情处置能力”“军士职业技术教育突出‘深、实、精’,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战性”……该校以此次改革为契机,结合不同培训层次特点和岗位任职需求,围绕“培养层次升高、培养目标升高、教学内容升高”的“高阶性”要求,精准界定各类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推行预选军士“科目化训练”、晋升培训“专题化教学”、军士职业技术教育“高阶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整体推进学校“高阶性、实战化”教学改革工程。

  教学育人理念转变,带来人才培养新景象。军士晋升培训以复杂环境下装备运用、特殊故障应急处置、分队战术管理为重点,广泛实施专题化教学,着力培养专家型人才;军士职业技术教育以打牢专业理论根基、熟练作战运用技能为重点,广泛开展原理验证、技术保障、体系对抗等合作探究式学习,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军士预选培训以装备操作运用能力和日常维护保养能力为重点,广泛开展岗位基础技能训练,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如今,一批批学员在教学改革中淬火成钢,加速成长。他们走出校门,奔赴万里海疆,在训练一线发挥重要作用,为强军事业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短 评

  精准培养打仗所需人才

  ■肖旭升

  习主席深刻指出:“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这一重要论述,为军队院校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军队院校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可以说,院校人才培养得好不好,不仅影响部队战斗力提升,更关乎长远建设。

  “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人才队伍强不强,发掘是前提,培养是关键。当前,军队院校培养的人员类别多、目标定位各不相同,倘若“一锅煮”,必定影响人才培养质效。如何精准培养部队打仗所需的高质量人才,是各级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海军士官学校围绕实战探索实施“高阶性、实战化”教学改革,精准界定各类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规划成长路径,让一批批军士学员快速成长为技能型、复合型、专家型人才,满足岗位所需、打仗急需、转型必需,为部队练兵备战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建设是服务强军、服务打赢的基础工程。各级应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牢牢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研究各类人才培养新特点、新规律,探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路子,加快推动人才建设提层次、增质量、强效能,实现人才供给侧与作战需求侧精准对接,不断激活人才建设“一池春水”,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举行会谈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民间投资实现增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04-22 09:14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