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送温暖、讲理论、谋创新,这是一群军校学员的“春日行动”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送温暖、讲理论、谋创新,这是一群军校学员的“春日行动”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2-27 09:35

  一群军校学员的“春日行动”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肖力铭 通讯员 郭明宇 贺文康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温暖而柔和地洒进房间。陆军工程大学学员杨瑷琪仔细收拾着行李,小心翼翼地将一份“特殊礼物”装进背包。

  作为大学“红色薪火”强军故事宣讲团的一员,她将奔赴雪域边关,为常年坚守在那里的官兵带来远方的问候。

  与此同时,学校“创客”团队的成员们,正围绕科技创新项目展开激烈讨论,期待在不久之后的比赛中一鸣惊人;“蒲公英”小分队的成员们走进社区,在不同城市展开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点燃信仰的火炬……

  送温暖、讲理论、谋创新,这个春天,陆军工程大学的学员们怀着满腔赤诚投身实践活动。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在不懈奔跑的过程中,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陆军工程大学“红色薪火”强军故事宣讲团走进某边防团,军士毕笑扬为学员讲解连队历史。徐 毅摄

  “薪火”在燃烧——

  薄薄的信纸越过万水千山,带来直抵人心的温暖问候

  翻开陆军工程大学“红色薪火”强军故事宣讲团成员的行程表,高原、海岛、戈壁……几乎每名成员都为自己安排了一场边关之行,学员杨瑷琪也不例外。

  去往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的路上,道路崎岖蜿蜒,车辆不时打滑。坐在车上的杨瑷琪,一只手抓着安全扶手,另一只手紧紧抱住胸前的背包。这个普通的背包里,装着从南京带来的几十封信件。

  “零下30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为了完成潜伏任务,战士小祁趴在1米多厚的积雪上一动不动……”3个月前,杨瑷琪跟随宣讲团来到南京市后标营小学,为那里的学生讲述边防军人的事迹。

  现场,孩子们眼里噙着泪花,目不转睛地盯着讲台上的杨瑷琪,完全沉浸在一个个感人故事里。

  宣讲结束后,小朋友们纷纷给“远方的解放军叔叔”写信,为他们送上真挚的问候与祝福。

  那时,杨瑷琪心里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要亲自当一回“信使”,把孩子们简单而质朴的心声传递出去。

  于是,杨瑷琪又一次千里跋涉来到了这里,见到了“老朋友”——一级上士毕笑扬。看着眼前这位边防老兵脸上熟悉的高原红,杨瑷琪的思绪不禁回到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

  去年,杨瑷琪刚加入“红色薪火”强军故事宣讲团不久,就跟随团队来到这里。宣讲时,看着官兵们期待的目光,杨瑷琪满怀激情地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院校的成长经历。一时间,战士们对军校生活充满了兴趣。宣讲一结束,毕笑扬就兴冲冲地找到杨瑷琪,想和这个军校00后聊聊自己的故事。

  近距离看着老兵脸上的红晕、粗糙的双手和清澈的双眸,杨瑷琪忽然觉得眼眶微微有些潮湿,她本想说些什么,却只是张了张嘴。通过几天的接触,杨瑷琪下定决心,要把这些边防军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一年来,她跟随宣讲团去学校、进社区、到工厂,在一次次宣讲中重温边防故事、感悟戍边精神,这次再把跨越千山万水的纸短情长带回边关,她感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解放军叔叔,希望你们多注意身体健康……”“谢谢你们一直守护着我,长大以后我要像你们一样保护大家……”毕笑扬小心翼翼地拆开远方来信,为大家深情朗读。

  连队俱乐部里,官兵们笔直端坐、认真倾听,满脸洋溢着幸福。听罢,大家认真地写下回信。毕笑扬还精心挑选了边防特有的桦树叶,仔细地粘在信笺上,送给远方的孩子们。

  薄薄的信纸承载着相隔千里的牵挂,带着直抵人心的温暖。回程途中,杨瑷琪一如来时,紧紧捂住胸前的背包。在她心中,这是一次“双向奔赴”,也是一场属于时代的最美相遇,关乎着家国与边关、希望与未来。

“创客”团队成员针对仿生青蛙跳跃体态进行研究。陈劲霖摄

  “创客”在行动——

  一次次“云端”交流,思维碰撞产生的创新火花闪耀光芒

  合上笔记本电脑,学员张宸浩长舒一口气。此刻的他,迫不及待地想向指导教员沈新民报告“青蛙”的情况。

  “青蛙”,是张宸浩和4名战友一起设计制作的高性能仿生机械。近一个月来,他和“创客”团队成员们,围绕“青蛙”跃起的空中姿态稳定性进行了集中攻关,在实现“青蛙”的优化迭代中,也实现了自身的拔节成长。

  上个学期,为了这只“青蛙”,成员们一有时间就往实验室跑。从讨论思路到研究方案,再到着手设计制作,张宸浩和战友们几乎“挤”出了所有的课余时间……

  今年1月底,成员们自主研制的第三代仿生青蛙终于亮相。他们满怀期待地来到实验室,并邀请沈教员指导验收“青蛙”试跳。

  启动电机、压缩弹簧,随着一阵轻微震动,伺服电机发出低沉的嗡鸣声,“青蛙”的身体开始向前倾斜。突然,“青蛙”的腿部结构猛然伸展、蹬地跃起,迅速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

  然而,就在大家面露喜色、准备欢呼庆祝时,眼前平滑的弧线陡然下降,“青蛙”重重地摔在了实验台上。

  “减震系统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应该是机身的震动导致落地不稳。”捡起“青蛙”仔细检查,沈教员发现了问题所在,“大家别灰心,先思考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室里一下子静得出奇,大家耷拉着脑袋不知从何开口。

  “寒假我留下来,接着弄!”一个声音响起,团队成员郑雪龙为大家打气。

  彼时,距离学校放寒假只剩下几天。为了能够继续使用实验室的3D打印机,郑雪龙和另一名成员肖枫申请留下护校,继续对仿生青蛙进行改良。护校期间,每天完成执勤任务后,他们总会一起相约学员队的学习室,研究如何提高零部件精度,优化零部件配合。

  一天,刚刚巡逻完的郑雪龙来不及休整,一边抖着沾满雪花的迷彩大衣,一边跑到学习室坐下。顶着一张冻得通红的脸,他贴到电脑前紧盯屏幕,生怕错过哪个关键环节。

  又一次线上会议,视频那端,成员们依次汇报自己工作进展:张宸浩对“青蛙”跳跃时的体态进行分析、绘制图纸;张博凯展示着已经修改了很多遍的汇报视频;段程耀则将修改后的产品说明书发到群里再次征求大家意见……

  经过一次次“云端”交流,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最终闪耀光芒。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连接轴强度不足以承担机体重量,于是线材打印代替了原来的光固化打印;打印精度不够,5位成员就共同探讨打印文件的修改;零部件配合松动,再次进行尺寸计算……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的追求推动着团队加速前进。

  在火热的讨论中,一个个新点子、新方法不断涌现。再次试跳,看到“青蛙”平稳落地的那一刻,视频里,五位成员同时欢呼雀跃。

  这只是该团队创新之旅中的一幕风景。近一个月来,他们接连解决了“青蛙”的腿部结构设计、舵机选型、运动机构搭建、图纸绘制等一系列难题。回到学校,带着最新的创新成果,他们又将开始新一轮冲锋。

  与此同时,陆军工程大学“创客”团队中,还有许许多多学员同张宸浩、郑雪龙他们一样,在实践中探索未知、开阔视野,尽情遨游在创新的世界里。

  深夜,检查完已经修改了无数遍的CAD工程图,张宸浩按下给沈教员的发送键。起身远眺,他仿佛看到了即将进行的第十届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他深知,自己的“创客”征途才刚刚启程,远方,还有无限可能等着他们去探索。

“蒲公英”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小分队成员和学生们分享自身经历。孙思文摄

  “蒲公英”在飞扬——

  在一场场追寻中感悟使命与担当,把信仰的火种播撒在祖国大江南北

  不久前,陆军工程大学“蒲公英”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小分队成员们,分别在自己的家乡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

  学员胡岑语是辽宁省阜新市人。春节期间,除了和自己的亲人团聚外,他心里还惦记着一件期盼已久的事——为家乡群众进行一次国防安全宣讲。走进社区之前,胡岑语专门去往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充电蓄能”。

  一件件见证战火的藏品、一沓沓暗黄色的史料、一帧帧还原历史的影像……走遍展厅的每一个角落,一路参观,一路记录,胡岑语在手机的记事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带着深深的震撼,胡岑语回到博物馆大门前的广场上。和当天的众多参观者一样,他缓缓走到那座高大的“残历碑”前。注视着碑体上的累累弹痕,胡岑语面色凝重,眼神坚定。回望历史,他对使命与责任、血性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步履不停,走出博物馆,胡岑语立刻紧锣密鼓地准备接下来的宣讲。查找资料、走访了解、请教教员、完善讲稿……几天时间里,他一遍遍反复演练,直到能够自然熟练且声情并茂地完成讲述。

  春日,阳光斜照在会议室窗边的绿植上,展现勃勃生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里座无虚席,早早等待在那里的人正翘首向门口望去。

  整理了一下军装,胡岑语缓缓推门走上讲台。伴着热烈的掌声,他深吸一口气,向大家郑重敬了一个军礼,开始他的宣讲:“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从抗战英雄到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从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国家安全法》的出台……台上胡岑语讲得深入浅出,台下大家也听得十分认真,或点头,或深思,振奋人心之处掌声热烈。讲到高潮处,他还展示了一组公开报道的部队实战化训练火热场景,一幅强军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宣讲结束后,不少社区群众走上讲台跟胡岑语交流感受,小朋友们更是将胡岑语团团围住,兴奋地问个不停。看着孩子们眼中那一闪一闪的清澈目光,他仿佛看到一颗颗“种子”正在孩子们心底悄然生根。

  河北西柏坡、山东沂蒙山区……“蒲公英”小分队其他成员的一场场宣讲如火如荼展开。

  “乘风而起,落地而生,我们在红色追寻中感悟使命担当。”学员队组织的社会实践交流会上,胡岑语目光坚定,掷地有声,“我愿做一株蒲公英,播撒信仰火种,点亮真理之光。”

[ 责编:张璐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包惠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 广西三江:风雨桥上遇非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