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平凡的战位 奋斗的青春丨北纬53°的哨兵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平凡的战位 奋斗的青春丨北纬53°的哨兵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2-19 11:19

  ■解放军报记者 贺逸舒

  策划人语

  2024年到来之际,习主席发表新年贺词,强调指出:“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温暖的话语、殷切的期待,激励全军官兵锚定目标、攻坚克难,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强军事业由一个个平凡而普通的战位组成。在这些战位上,广大官兵聚精会神、不懈努力,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推动了强军事业不断前进。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每一个普通一兵集合在新时代强军征程上,恰似水滴融入海洋,汇聚成了奔腾不息的力量。

  伴随着新春的脚步,记者走进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记录下平凡战位上一个个平凡的身影。即日起,本版推出“平凡的战位奋斗的青春”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这个冬天,中国最北端的哨位在网上“火了”。

  北纬53°,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官兵在江面上,用冰块建起了一座哨位。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赶来打卡。刷屏的短视频中,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哨位上,执勤的哨兵纹丝不动。有游客猜测,这两名哨兵是不是仿真人?直到看到哨兵脱下手套向敬礼的游客回礼时,他们才发现,风霜之下,是两张鲜活而青涩的面庞。“我感觉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一位游客说。

  “看到游客向我们敬礼时,我们更加体会到了为国站哨的意义。”排长邹德勇说。

  从这里保送入学提干,2022年从军校学习结束后,邹德勇又回到了熟悉的“北极”。

  这个世界,有人岁月静好,必定有人负重前行。

  祖国最北端,素有“高寒禁区”之称。这里全年无霜期只有80天,冬季最低气温能达零下53摄氏度,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4.9摄氏度。然而,一代代边防官兵与风雪搏斗、同严寒抗争、向寂寞挑战,就像大兴安岭那屹立不倒的青松一般,扎根在这白雪覆盖的北疆,巡逻在千里冰封的江面。

  这里苦吗?这里的确是苦的。但是此时此刻,我并不想歌颂苦难。

  在这个旅,二连指导员曾是邹德勇的新兵班长。而某营教导员,又曾是二连指导员的排长。他们都曾在这里当兵,通过考学、提干走出北疆,最终又选择回来。这样的官兵,在这里还有很多很多。

  在飞往中国最北城市漠河的飞机上,广播里说,找到“北”,就找到了方向。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中国最北端,寻找他们心中的“诗与远方”。驻守在这里的哨兵们,也在日复一日的执勤巡逻中,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北纬53°的哨兵

  ■解放军报记者 贺逸舒 特约记者 江永红 通讯员 彭佳佳

  冷与热

  冰天雪地里,坚守着一颗颗炽热的心

  在中国的最北端,有两个“53度”。一个,是北纬53°,另一个,是零下53摄氏度。

  谈起对漠河的第一印象,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二级上士马亮只有一个字:冷。当兵初到漠河,马亮从车上下来打了个哈欠,他眼睁睁看着哈气蔓延到了一米开外。这让马亮一个内蒙古汉子大为震惊:“我知道这里会很冷,但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冷。”

  去年春节,漠河打破了我国有气象记载以来的历史最低气温纪录,达到零下53摄氏度。零下53摄氏度究竟有多冷?用滴水成冰来形容,毫不夸张。

  马亮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天巡逻时,我看到当地村民在打鱼,鱼从冰洞里捞上来放冰上,蹦了三五下就冻住了。”

  如今,马亮早已对这里的寒冷司空见惯:“在江面走上半个小时,人就冻透了,尤其是脚,走着走着,就冻得没有了知觉。”

  对于很多官兵来说,一年中,最难熬的还是架设和拆除拦阻设施。每到黑龙江封冻期,没有了天然的屏障,边防官兵们就需要在江面上架设拦阻设施。一片长约2米、宽约3米的阻拦设施,官兵们需要将它们从卸货的地方扛到江面中心,再首尾连接起来。以前没有车的时候,全靠官兵们用肩膀扛过去,全部架设完,要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以前,拦阻设施得靠螺丝连接。手套太厚了,拧不了螺丝;手套太薄了,没几分钟就冻僵了。”马亮说,“那时候我们得跑着干,基本不停下来休息。”今年,拦阻设施的连接方式和运输方式得以改善,官兵们仅用四五天就成功架设了绵延几千米的拦阻设施。

  江面上的体感温度比陆地低得多,“江风更是刺骨,风吹在脸上像刀刮一样疼”。由于长期被寒风劲吹,官兵们双眼周围的皮肤都被冻出了“黑眼圈”。

  然而,在这里当兵,马亮却感到由衷自豪。

  执勤中,马亮常会遇到游客向他们打招呼。“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但当一个人和一个国家联系在一起时,个人的价值会无限放大。”马亮说,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他总能感受到军人这个身份带来的意义和价值。

  在守卫国家的同时,马亮和他的战友们也在建设着自己的“小家”。小到哨所的每一个路灯,大到哨所地面的铺设和院子栅栏的修建,马亮和他的战友们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的‘家’一点点变好,心里别提多开心了。”马亮说。

  当兵15年,马亮见证和参与着这个边陲哨所的一步步变迁。

  过去,哨所冬天物资供应困难,官兵们从国庆开始就得在菜窖里屯上冬天的蔬菜,白菜、土豆、圆葱,永远是这“老三样”;如今,哨所每周都能接收物资补给,蔬菜、肉类、海鲜样样不缺。

  过去,官兵们需要去江中凿冰取水,每次用扁担挑着水桶来回几十趟,溅出的水花在裤腿和鞋子上结成厚厚的冰;如今,磨得锃亮的扁担和布满坑包的水桶已经送到了军事博物馆,官兵可以24小时享用热水,吃水用水难彻底成为历史。

  年前大扫除结束,马亮和战友将一块荣誉牌挂在了哨所的楼外侧。荣誉牌上,代表着集体三等功的勋章下面标有数字8,代表着集体二等功的勋章下面标有数字10。这是目前哨所获得的荣誉。每天,官兵们在哨所门口集合,抬头看到这个牌子时总有说不出的自豪。

  对于驻守在这里的哨兵们来说,有时候,精神的满足远比物质的丰厚更能催人奋进。

  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官兵的一天。日常巡逻。董 奇摄

  战术训练。董 奇摄

  雪地足球。董 奇摄

  近与远

  这里离家很远,但离国很“近”

  有时候,近与远,是无法用距离衡量的。

  中士王乐成第一次认识到这一点,是在他当兵后第一次休假回家的时候。

  休假结束,父母将王乐成送到机场。一路上,母亲紧紧抓着他的手,直到要过安检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松开。王乐成宽慰地拍了拍哭泣的母亲,从父亲手里接过包裹,走向安检。当他转过身的那一瞬间,眼泪滚滚而下。从那以后,王乐成休假结束返回时,都会订最早的机票。他会趁家里人还在熟睡的时候,一个人背起行李打车到机场,再也没有让家人送过。

  “我成年以后就哭过两次,第一次是当兵的时候,另一次是第一次休假的时候。”王乐成说。

  当王乐成转过身的那一刻,他突然发现,自己以后不仅仅属于父母,更属于这个国家。在家里,他只是父母贴心的儿子;在外面,他就是祖国忠诚的卫士。

  漠河远吗?从地理位置上看,漠河的确很远。新兵时,当得知自己被分到漠河时,王乐成曾经打开中国地图寻找过漠河的位置。中国的版图,就像是一只昂首挺立的雄鸡,而漠河,就在雄鸡的冠顶。那里,也是祖国的最北端。

  然而,漠河似乎也没有那么远。现代交通的便利,让时间与空间的跨越变得如此容易。王乐成从老家河南许昌出发,最快只需不到1天时间,就能到达驻地。

  对于王乐成来说,这里离家很远。远到与妻子结婚3年,相处时间加起来只有不到100天……

  过了冬至,白昼越来越长了。吃过早饭,王乐成一层层套上衬衣、绒衣、棉衣、巡逻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一天,王乐成要骑摩托雪橇前往几公里外的江中哨位执勤。随着冬季漠河旅游热度的增加,哨兵们的执勤压力也越来越大。每年冬季封江期,边防连队都会在江面中心设立几个临时执勤点位,防止游客误越国界。

  除了在哨位站岗,哨兵们还需要巡逻在所管控的一段边境线上,处理一些突发情况。由于边境线狭长,雪深冰厚,摩托雪橇便是哨兵们最好的交通工具。

  骑摩托雪橇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王乐成说:“如履薄冰,但是很自豪。”

  “这里离家很远,但离国很‘近’。”王乐成说。再也没有一个地方,能比这里更让王乐成感受到“国家”二字的重量。作为一名边防哨兵,守土卫国的职责已经具象化为每一次巡逻、站哨。肩上的使命,让他每一次执勤都不敢懈怠半分。但看看新闻里世界许多地区的硝烟战火,再对比游客来来往往的日常,他时常会为身处这样一个强大而和平的国家而骄傲。

  每次骑摩托雪橇,王乐成经常会哼唱着《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上》这首歌。他感觉这支歌特别应景:“为什么我能如此安全顺利地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因为我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每年,会有许许多多游客不远千里来到哨所外面,有满头白发却依然腰背挺直的老人,有牵着父母的手蹒跚学步的孩童,还有手挽着手满脸兴奋的年轻人。他们冲着哨塔敬礼、招手、呼喊,致以崇高的敬意。站在高高的哨塔上,哨兵们向哨所外敬礼的游客回以注目礼。那是中国最北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里与外

  镜头里的世界很小,镜头外的世界很大

  周末,排长邹德勇手持摄像机,走上了哨所的最高点——哨塔。

  从哨塔极目远眺,远方,白雪覆盖下的山崖,掩映着一派异国风光。脚下,江面千里冰封,绵延到天际。身后,出租车又拉来了一群游客,他们在哨所门口停下,冲着哨塔招手。

  邹德勇将镜头对准哨塔中正在执勤的哨兵。镜头中,中士康顺一脸严肃地端着望远镜,仔细观察着江面游客的动静。

  从来到哨所当兵时,邹德勇就喜欢上了摄影。最开始,是拍照片,再后来,是拍视频。漠河的风景很美。但对于邹德勇来说,身边的战友才是他镜头里的主人公。

  镜头中,有着“平头哥”昵称的蒙禹彤在连队组织的“雪地足球”中一马当先,开怀大笑。

  镜头中,执勤归来的李路阳满身风雪,眼睫毛上结满了冰霜。

  镜头中,哨所的灯光指引着回家的路,门前,马亮焦急地等待着晚归的哨兵……

  在邹德勇的镜头中,每一位战友都是那么鲜活。“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哨兵是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保家卫国。”邹德勇说,“我也想让他们的家人看看,我们的哨兵每天都在做什么,希望我们的哨兵和家属之间能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矛盾。”

  其实,镜头里的世界很小,镜头外的世界很大。镜头之外,还有太多东西,难以去倾诉。

  “边防有三重苦,第一重来自条件的苦,第二重来自对比的苦,第三重来自寂寞的苦。”邹德勇说。

  新春佳节,同龄人在烟花下玩耍,哨兵却只能在江面中心巡逻,此时此刻,他们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万家团圆时,哨兵却只能在冰冷的月光下站岗,此时此刻,他们内心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肉体上的苦,容易克服;精神上的苦,最难跨越。“经常有人说扎根边防,但是真正能扎下根来的却很不容易。”邹德勇说,“但当你真正战胜了自己的内心,你便能在边关扎下根来了。”

  边关出诗人,孤独与寂寞催生“思想者”。“这里考验的,不仅是能吃苦的毅力,更是能坚持下来的定力。”上等兵刘秋志说。

  “即使是最常见的扫雪,每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不同的。”作为一名入伍不久的“新人”,刘秋志认真观察着身边战友的习惯,然后在心中比较、思考,再学习。在对细节的反复琢磨中,不断收获着成长。这也让他的每一天都有新鲜感。

  上等兵陈庆洋则选择用一个个目标,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划分出一个个关键节点——

  决定了去考学,他抓紧时间利用一切机会去学习;考学失败,他决定提高身体素质,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锻炼。不管目标达成与否,在日复一日朝着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他感到了个人的进步,体会到了努力带来的变化。

  高三时,陈庆洋常常独自骑车到附近的烂尾楼楼顶看月亮。那时候,他觉得每天都是一样的,常常会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如今身处边关,每天看似相同,但当他望向同一轮明月时,却不再迷茫。

  “很多事,其实不需要想太多,先做,做了才有意义。”陈庆洋说。

[ 责编:袁艺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人民警察节重磅视频《无界守卫》

  • 救援搜救转为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