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应该如何看待基础训练?“基础功”不是“无用功”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应该如何看待基础训练?“基础功”不是“无用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4-01-24 10:54

  “基础功”不是“无用功”

  ■董 强  王梓旭

  新年度军事训练展开后,某部没有急于上高难课目,而是认真抓好部队技战术基础训练。此举看似做了“无用功”,实则是进一步夯实训练基础,为提升部队整体作战水平提供坚实的能力保障。

  “无用功”一词,常常与“没意义”“效率低”“浪费时间”画等号。但在物理学上,“无用功”却是指“并非需要却不得不做的功”。对于练兵备战而言,也有很多一时难以见效却十分必要的工作,需要官兵耐心细致地去完成。

  “有用者,其用有尽,无用之用,其用无穷,故能成为大用。”练兵备战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泛、牵动部门众多、工程程序繁杂。有些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时间短、见效快,而有些则是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却暂时看不出效果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对此,一些官兵时常以见效快慢论英雄,把“有用功”等同于“见效快”,而将“打基础”视为“无用功”。殊不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那些“十年磨一剑”的工作,可能对提高实战能力发挥不出立竿见影的功效,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夯实训练基础、提升训练层次的重要保障。

  “刻画工夫初亦苦,终然芒角了无痕。”部队是要打仗的,各项建设都必须向提高战斗力聚焦用力。判定“有用”与“无用”的标准,就是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只有时刻校准这样的坐标系,才会主动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态,扑下身子、静下心来,下一番打基础、利长远、管根本的“慢功夫”。

  胜战先胜于练兵,练兵首成于基础。基础训练是一切军事训练活动的根基,往往不显山不露水。比如耐力、爆发力、速度的提升,只有通过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不下苦功打基础,练兵备战就会像在泥塘里跳高,越使劲陷得越深。“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千锤百炼、长期磨砺,方能练出强悍的体能、精湛的技能。

  理论是一切训练实践的基础。科学的军事理论也是战斗力。然而,从现实情况看,个别官兵对“练兵备战、理论先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认为学理论是“无用功”,不如到练兵场上摸爬滚打、实打实投来得痛快。岂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坚持从理论入手,把基础知识弄明白,把训练要求搞清楚,把战术原理悟透彻,才能快速提高训练水平。不从理论上打牢基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军事训练就很难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古人讲:功不唐捐。风物长宜放眼量,无用之用有大用。说到底,如何对待基础训练,体现的是智慧,考验的是担当。虽然当前军事斗争准备形势严峻,实战化训练任务繁重,但打基础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立下“坐冷板凳”的志向、甘做“地平线下”的工作,日日为继、久久为功,练兵备战的基石就一定会更加坚实稳固。

[ 责编:袁艺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人民警察节重磅视频《无界守卫》

  • 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田野考古发掘结束 出土文物过万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