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回眸2023·中国担当⑤丨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回眸2023·中国担当⑤丨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

来源:中国军网2023-12-20 10:54

  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

  ■解放军报记者 孙 琦 实习记者 裴永桢

  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地区冲突不断,世界并不太平。面对各种安全挑战,中国军队忠实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履行大国军队担当,向国际社会持续提供公共安全产品,为维护和平不断作出贡献。

联南苏团向中国第9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700名维和官兵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图为授勋仪式现场。赵建毅摄

  加强合作,共谋和平之道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世界迫切希望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提供宝贵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止戈为武,和合共生。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合之道”。今年2月,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进一步阐释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理念和原则,倡导以团结精神适应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以共赢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为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指明了方向。

  重知行合一,树大国典范。今年以来,中国军队积极服务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新时代国际军事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举办北京香山论坛、中非和平安全论坛等主场军事外交活动,推动建立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与各方共同探索全球和平安全之道;

  参加“和平友谊”“和平天使”“友谊盾牌”等演训活动,推动中国军队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展,增进各国军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着眼于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与周边国家建立防务安全磋商机制,战略互信不断增强……

  事实有力证明,中国军队以实际行动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接力前行,履行和平使命

  世界需要和平,也需要捍卫和平的力量。

  目前,我军常态化派出官兵在各维和任务区和联合国总部执行维和任务。在黎巴嫩,中国维和官兵以精湛的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当地民众扫除雷患,开辟生命通道;在南苏丹,中国维和步兵营执行武装巡逻、警戒搜查等任务,为稳定当地安全局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阿卜耶伊,中国维和直升机分队承担部队投送、空中运输等任务,为联合国在该地区的维和行动提供重要支撑……一批批中国维和军人接力前行,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为和平坚守,展大国担当。今年是中国海军执行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护航任务15周年。经南海,过马六甲海峡,跨越印度洋……在这条4400海里的航路上,前后45批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接力执行任务,一批批编队官兵践行着对这条深蓝航路的庄严承诺,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危急时刻,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总会挺身而出。今年4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紧急执行撤离中国在苏丹人员任务,不仅从苏丹港撤离出940名中国公民,还应有关国家请求,撤离出231名外籍人员。走向深蓝的中国军队,坚守保障和平发展环境的初心,以真诚的善意、过硬的担当和积极的作为,展现出中国的大国风范。

  生命至上,护卫和平安宁

  今年是中国派遣援外医疗队60周年。60年间,中国累计外派医疗队员3万余人次。其中,军队卫勤是中国援外医疗的一支骨干力量。

  今年2月,我军第8批援助老挝人民军医疗专家组,在老挝人民军103医院完成老挝首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国军医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优良的作风,赢得当地医护人员高度肯定。除了直接提供医疗服务,专家组还帮助当地医院成立了老挝首个胸痛中心,并在医疗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传授先进理念。在中国专家指导下,越来越多的老挝医生不断提升临床技能,从而能更好地为老挝患者解除病痛。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面对当地复杂的安全形势,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传承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高标准完成伤员救治、技能培训、联合演练等各项任务。中国赴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与当地医院结成帮扶对子,军医专家用中医药为当地人民带去健康,展示了中国军人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良好形象。

  今夏,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再次解缆起航,第9次执行“和谐使命”任务。任务期间,医院船到访5国,航行1.2万余海里,诊疗各国民众超过4万人次。医院船到访发生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7月16日,在基里巴斯塔拉瓦,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宣告此次任务中首位“和平宝宝”的诞生。中国军医还多次随直升机前出,将优质医疗服务送至不便登船的到访国外岛民众身边,为众多患者祛除病痛。

  此外,中国军队还积极参加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从阿富汗到尼泊尔,今年以来,空军官兵多次闻令而动,驾驶运-20运输机执行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及时将救援物资运送到灾区。可以说,中国军队所到之处,带来的是温暖与希望,彰显的是责任与担当。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军队始终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正义力量,将持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