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把他们都接回来吧” 十年来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把他们都接回来吧” 十年来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来源:光明网2023-11-24 14:35

  11月23日,一架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24日上午,这25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魂兮归来,英雄安息!祖国从未忘记,人民永远铭记!

“把他们都接回来吧” 十年来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11月23日,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中国人民解放军礼兵护送烈士棺椁登上解放军空军专机。新华社记者 姚琪琳 摄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年那群十七八岁、正年轻的战士们,唱着这首慷慨激昂的军歌,为了保家卫国,告别家乡、告别父母,踏上战场。

  从“待我回家”到“代我回家”,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入朝参战,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带我回家”的愿望始终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这条归国路,他们走了70余载。

“把他们都接回来吧” 十年来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2023年11月23日,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最高礼遇迎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人民日报发

  2013年,中韩双方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达成了将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仁川机场踏上回家之路。中国空军派出两架歼-11B战机迎接护航。当天上午11时30分,中国政府在沈阳桃仙机场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六十多年埋骨他乡的英魂终归故土。

“把他们都接回来吧” 十年来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2014年3月28日,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至棺椁摆放区。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同年,国家首次公布经核实整理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19万7千多位烈士名单。为了铭记这些最可爱的人,2014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落成,牺牲志愿军烈士的名字被镌刻在138块黑金砂花岗岩上,昭示着烈士们的英雄壮举和不朽忠魂。

“把他们都接回来吧” 十年来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2014年10月29日,首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2015年3月21日,第二批6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此后,2016年至2019年,第三批至第六批共94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先后归国。

  2020年9月27日,为迎接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我国开始派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承担迎回任务。2021年9月2日和2022年9月16日,第八批109位和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相继归国。第九批烈士遗骸归国时,我国首次派出空军歼-20战机护航。

“把他们都接回来吧” 十年来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2022年9月17日,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88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7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国人民从未忘记,每当英雄归来之时,国家都举行隆重的仪式。对志愿军老兵而言,每看到战友回到祖国的场景,都是一个个念想终于有了归处。

  “今年是第十批回国的了,真好,把他们都接回来吧!”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吴善祥曾经是一名卫生兵,见过太多战场上无情的场面,“当年有很多因为物资匮乏的非战斗减员,还有很多伤员因为没有药,就那么牺牲了,这些年看着咱们国家越来越强大,我是打心眼里高兴,想让战友们也看到。”

“把他们都接回来吧” 十年来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吴善祥,1929年4月生,1944年6月参军,1950年底,作为卫生兵跟随部队入朝。(采访照片 赵颖超摄)

  94岁的李达权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战士,每年看到战友遗骸回国的新闻,他都泪流满面,“在那些牺牲的同志用生命用鲜血开辟的道路上,我只是比较幸运走过来的一个,要是身体还可以的话,我一定得去再送他们一程。”

“把他们都接回来吧” 十年来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李达权,1926年1月生,1941年7月参军,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之一,时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作战参谋。(采访照片 赵颖超摄)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金纪文一直挂念着自己战友,“我记得刚入朝有一段行军路,穿着胶鞋走着走着,就往里灌石头、灌砂子,当时一起入朝的有个很小的四川兵对我说‘班长啊,我腿痛’,刚说完敌人的飞机就开始轰炸,他在那一次牺牲了。我现在看到国家用运-20接他们回来,就想到那位小战士,如果也有飞机坐就好了。”

“把他们都接回来吧” 十年来93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金纪文,1926年10月生,1938年参加革命,1951年随六十七军二〇〇师入朝作战。(采访照片 赵颖超摄)

  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既是烈士家人的心愿,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2014年至2023年的10年时间里,已有十批共93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青山埋忠骨,英魂归故乡

  祖国和人民等你们回家!

 

  整理:王蕾

  协调:山东省军区青岛第五离职干部休养所 高敏

  资料来源:中国军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网等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一箭八星!我国成功发射天仪41星等8颗卫星

  • 秋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当下,在国内高校中,学科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
2024-09-24 09:59
未来颠覆性技术,特别是食品合成生物学技术将重新定义食品行业,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改变这个行业的市场规则,而我们应该积极迎接这样的改变。
2024-09-24 09:57
这些发现或有助开发实用的室温超导体,并可理解量子气体模拟——一个结合量子光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重要领域。
2024-09-24 09:53
张甘霖的学生、土壤所助理研究员杨顺华说,这种执着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
2024-09-24 09:50
《三体》成为世界走近中国的一份路引,更是展现当代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内容为王”仍然是基本法则。
2024-09-24 09:42
“三项改革”政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老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到路演现场,迈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重要一步。
2024-09-24 09:28
黄河孕育了千年文脉,是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涵养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打造数据中心、讲好黄河故事,有利于全景式呈现黄河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创新黄河文化表达方式。
2024-09-24 09:26
月亮很近,抬头就能望见阴晴圆缺;月球很远,需要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跋涉。中国探月20年,也拉近了星辰大海与普通公众生活的距离。
2024-09-24 09:24
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技术与氢能技术呈现显著融合趋势,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有助于推动其在氢能技术方面的创新产出。该文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氢能技术当前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也为推动氢能技术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2024-09-23 10:36
从汽车钎焊铝箔的“门外汉”,到“摸着石头过河”开发出相关产品……郭飞跃在创新路上,不服输、敢打拼,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近日,郭飞跃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讲述带领团队从零起步,潜心研发汽车钎焊铝箔产品的艰辛历程。
2024-09-23 10:34
不仅是在兰考,在“齐鲁粮仓”,稻菽飘香、鱼跃莲池、瓜果盈枝都离不开科技加持的精细气象服务。
2024-09-23 09:42
天线飞转、屏幕闪烁、无形空间、电波交织……陈杨受邀参加红蓝对抗演练,充当“磨刀石”。
2024-09-23 09:37
要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2024-09-23 09:35
主题为“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
2024-09-20 13:00
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今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分步建设、渐进发展,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2024-09-20 10:13
金秋九月,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无人机、无人驾驶、云计算等“技术活儿”正在神州大地上描绘着一幅绚丽多彩的“现代耕耘图”,让大国粮仓更丰盈。
2024-09-20 10:09
9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4-09-20 10:06
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坤元19日正式发布,这是全球首个多模态地理科学大模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
2024-09-20 10:05
卡塔尔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科学家通过分析391名志愿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中的数千种分子,绘制出人体及其复杂生理过程的分子图。
2024-09-19 09:43
(记者付丽丽)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的最新通报显示,今年9月至11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概率为55%,而今年10月至明年2月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会增加至60%,厄尔尼诺现象在此期间再次发展的概率微乎其微。
2024-09-19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