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联合作战体系和能力建设丨把“硬指头”攥成“铁拳头”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加强联合作战体系和能力建设丨把“硬指头”攥成“铁拳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11-17 10:18

把“硬指头”攥成“铁拳头”

——怎么看加强联合作战体系和能力建设

  “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系列联合实兵演习,陆海空天电网等作战单元无缝链接,情报信息、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等作战要素有机融合……一场场联合作战演练,铺陈出一幅幅联合赋能的强军画卷。现代战争,无战不联,无联不胜。只有着眼联合一体、同步释能,把每个节点、每个要素都建强练硬,通过整体联动、高效聚合实现攥指成拳,才能把握战争大势,掌控战场大局,谋取联合制胜主动权。

  为什么要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冰山运动,是自然界的一种奇观,它的巨大力量不仅来自于水面上的八分之一,更蕴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现代战争,如果说火力、机动力等是水面上的“八分之一”,那么水面下起支撑作用的“八分之七”则是体系能力。

  当前,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演变,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平台作战、体系支撑,战术行动、战略保障成为现代战争的显著特点。可以说,现代战争拼的是体系、打的是联合,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如此需要各种作战力量的整体联动、高效聚合。战场上,飞机看似还是那架飞机,大炮看似还是那个大炮,但“机”自为战、“炮”自为战已成为历史,如果不能融入体系、形成联合,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难以高效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改变以往“各自为战”的思维,各作战力量、要素、单元主动融入联合作战体系,依托体系聚合,实现统一意图、共享信息、协同行动,达到1+1>2的联合效益。

  现代战争作战指挥战略性、联合性、时效性、专业性、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先进作战指挥体系,在敌方强力干扰和猛烈打击下,很可能一打起来就同自己的部队“失联”,无法联络,也无法指挥,更谈不上消灭敌人。

  2022年9月的一天,时针跳过“零点”,东部战区联指中心大厅内依然充满着浓浓的“战味儿”,大屏上的态势图实时更新,各军兵种信息在这里融合流转,各席位值班人员有条不紊分析、研判、处理……近年来,随着任务区域情况越来越复杂,处置要求越来越高,战区不断加强联合作战指挥运行机制建设,情况处置更加灵活高效,联合指挥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亲自决策领导下,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创设军委联指中心,划设五大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起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

  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应战而生,也必将因战而变、向战而优。经过改革,我军领导指挥体制“联”的壁垒已被打破,“联”的机制已经建立,但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构建绝非一劳永逸。我们要打赢未来战争,必须持续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这个“大脑”和“中枢”,有效协调控制力量聚合和能量释放,让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配合起来,打通联合作战全系统全流程指挥链路,使部队行动如臂使指、如虎添翼,真正形成强大整体威力。

  为什么要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

  朱日和,原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塞北小镇,今天却广为人知。10多年来,朱日和训练基地先后导调、保障上百场陆空联合演习和网上对抗演习,参训部队越来越全、演练强度越来越大、演练科目越来越多,一支支部队在联合对抗中加快战斗力生成。放眼今天的演兵场,体系、联合、对抗成为部队训练的高频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科技练兵。这对我们抓好新时代军事训练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要聚焦“深化”用劲,瞄准“深化”发力,坚持以联合训练为牵引、对抗训练为核心、科技练兵为支撑,不断提高练兵备战质效和水平。

  现代战争对联合训练提出强制性要求,不开展体系训练、不深化联合训练,打赢未来战争就是一句空话。“多军兵种联合时的‘分界线’和‘结合部’由谁负责、由谁保障?”“地面分队如何利用空军无人机进行战场侦察?”“医疗保障分队怎样预判战局、对接任务?”这是2022年7月陆军某师携手12家军兵种单位开展复盘检讨时的场景。一场联演联训刷新多项纪录,军兵种单位共研联训之道,推动联合训练不断向深处走、往实里落。平时多磨合,战时才能实现联合制胜,让部队从“积木组合”走向“血脉相通”,增加打赢明天战争的砝码。联合训练服务联合作战需求,催生联合作战能力,必须不断实起来、联起来。要坚持以联为纲,强化体系训练思想,抓好全系统、全要素、全流程训练,破解联合训练、联合行动、联合保障方面的重点问题,加速提升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刘伯承元帅在指导一次演习时指出:“对抗就要互为敌人。敌人会对你仁慈吗?你会对敌人手软吗?平时多搞强一些的对抗,上了战场才打得了硬仗。”对抗训练是强化实战练兵最有效的练兵方式之一,对于摸清能力底数、提高实战本领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敌情设得越“像”,环境设得越“真”,态势设得越“活”,越能发现自己的“长”和“短”。深化对抗训练,要创新对抗训练模式,瞄准强敌对手、围绕关键任务、着眼能力检验,创新管用实用的战法训法;优化对抗训练条件,体系推进实战化训练环境和对抗条件建设,构建规模适度、要素齐全、合成高效的蓝军力量体系;完善对抗训练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实施、过程监管、裁决评判、运行保障等制度规范,确保对抗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真正抗起来、严起来。

  为什么要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供给与需求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党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决策。供给和需求作为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军队为打仗而存在,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备战打仗根本需要。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必须着力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

  东北老航校被誉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为培养人民空军的“种子”,他们发扬“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精神,创造了人推火车、马拉飞机、酒精代汽油、直上高教机等奇迹,在1946年3月创办后的3年多时间里,就培养出126名飞行员、24名领航员和410名航空工程、通信、气象等各类航空技术人才,造就了一大批懂航空技术业务的军事、政治、后勤、技术管理干部。他们有的一毕业就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涌现出王海、张积慧、刘玉堤等众多空战英雄。正是依靠无数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军事人才,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锻造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无论形势任务怎么变化、战争形态怎么演变,备战打仗人才方阵强了,制胜战场就有了坚实的支撑保障。

  我军人才工作说到底是为战争准备人才。解析现代战争,无论是作战概念开发还是武器装备操作,无论是战争筹划设计还是作战计划实施,都要靠人才。我军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滞后于强军实践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说到底是人才队伍实战能力素养不强。必须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坚持以作战需求牵引人才需求,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集中更多资源,构建新型军事人才体系,建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等各方面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建设水平整体跃升,确保以人才优势支撑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执笔:肖学祥、刘杨钺、申红心)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