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绵炸弹”:以军对付哈马斯地道的秘密武器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海绵炸弹”:以军对付哈马斯地道的秘密武器

来源:参考消息2023-10-30 11:03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0月27日报道,以色列针对哈马斯地道内部将使用一种新型秘密武器“海绵炸弹”。

  报道称,以色列正准备在穿越加沙地道系统时使用新型“海绵炸弹”打击哈马斯。

  以色列国防军一直在测试这种化学炸弹,它不含炸药,不过可以用来封堵缺口以及战斗人员可能出入的地道口。

  这种炸弹会突然迸发出泡沫并迅速扩散,然后硬化。2021年时就曾见到以色列士兵在演习中部署这种装置。以军在靠近加沙边境的军事基地打造了一套模拟地道系统。

  报道认为,以色列军队如果发动预料中的地面进攻,在穿越有着“加沙地铁”之称的地道系统时会面临一场血战。据称哈马斯的地道系统长达数百公里,里面密布陷阱。

  “海绵炸弹”能够堵住哈马斯可能发动袭击的地道缺口,从而防止以军在地道中向前推进时遭到伏击。

  报道介绍说,这种特殊装置放在坚固的塑料容器内,中间有金属隔断分隔开两种液体。一旦去除隔断,两种液体便会混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士兵会将“炸弹”安放在合适的地方或者把它抛向前方。

  以色列工程兵中的专业人员已组成若干个地道侦察小队,并配备了地面和空中传感器、地面穿透雷达以及专门的钻探设备,从而确定地道的位置。

  他们还领到了特殊的装备,用来在地下环境进行观察。军方标配的夜视镜需要在具备环境光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在进入地下后,由于所有自然光都被遮蔽,军人将依靠热技术才能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看到东西。

  除此之外,以色列还开发出了新型无线电设备,根据身处地下时的极端环境进行了优化。

  不过,在地下使用的这些武器可能也存在一些复杂的问题。“海绵炸弹”——严格来讲是液体乳剂——操作起来十分危险,目前已经出现以色列军人因为对液体混合物处理不当而导致失明的情况。

  以色列可能还会利用机器人和无人机来帮助士兵指引在地道中的行进方向。不过到目前为止,在地道中采取军事行动仍存在着困难。

  报道称,曾担任过少校、目前在美国西点军校现代战争研究所主持城市战研究工作的约翰·斯潘塞说,地下战“更像在水下作战,而不是在建筑物内部作战”。

  他说:“在地面上使用的任何装备在地下都无法发挥同样的作用,或者说难以产生同样的效果。观察、呼吸、导航、绘制地图、交流信息以及部署具有杀伤力的作战工具都需要专业的设备。”(编译/李凤芹)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乌鲁木齐:老巷道提升改造成打卡新地标

  • 山东青岛:盘活闲置土地 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