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家书纸短 家国情长丨穿越73年,共读这一封封血染的家书……
首页 > 军事频道> 滚动大图 > 正文
[责编:李昱莹]

家书纸短 家国情长丨穿越73年,共读这一封封血染的家书……

来源:中国军网2023-10-25 09:41

24小时热图
  •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城区多地持续展开救援

  • 中泰“蓝色突击-2025”海军联合训练闭幕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

  • 春日茶园风景秀美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加载更多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73年前,无数中国青年喊着这句响亮的口号,告别家乡,远赴异国。

  他们是战士,炮火连天的岁月中,挺立在保家卫国的最前线;他们也是父亲、丈夫、儿子,在战斗间隙,用一封封家书倾诉着对祖国、对亲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今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纪念日,让我们共读抗美援朝烈士的家书,透过早已泛黄的信纸,感受跃动在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

  黄继光:不立功不下战场

  “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最后,请母亲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体……”

  ——黄继光烈士

  黄继光的家书。

  1952年4月29日,入朝作战1年的黄继光在战斗间歇,给妈妈邓芳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黄继光不仅向母亲立下“军令状”,还安慰鼓励母亲,“现在,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度过去的……”

  就在这封信寄出6个月后,上甘岭战役爆发。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向志愿军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就是在这场战役中,21岁的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机枪眼,壮烈牺牲。

  母亲刚刚收到的信,成了黄继光的最后一封家书。“不立功不下战场”,黄继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兑现了自己的誓言。

  黄继光牺牲后,很多年轻战士寄信给邓芳芝,希望可以作为她的孩子。为此,邓芳芝特意给前线的志愿军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她表示:“我失去了一个儿子,现在却多了千千万万个儿子,我要把慰问金都用到生产上,继续支援前线。我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邱少云:到了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

  “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邱少云烈士

  邱少云的家书。

  这是邱少云出发前在河北内丘给家中写的唯一一封信,信中说:“到了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邱少云在加入人民军队前是不识字的,在部队,连里的文化教员郭安民要求每个战士每天学10个字,邱少云学习非常刻苦,坚持每天学习30个字,一个月时间,他便能够写简单的书信了,这封家书便是在郭安民的帮助下完成的。

  1952年10月中旬,在抗美援朝一次战斗中,邱少云所在营奉命担负潜伏任务。潜伏前,邱少云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写道:“宁愿自己牺牲,决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邱少云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的草丛中潜伏时,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敌人遭到打击后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侦察燃烧弹。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饶惠谭:努力杀敌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

  “现在我们志愿军全体同志都在为打更大的胜仗、消灭更多的敌人而努力着。我们在前线上努力杀敌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

  ——饶惠谭烈士

  饶惠谭的家书。

  1953年1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军参谋长饶惠谭从抗美援朝前线寄回一封家书,这也是他写给亲人的最后一封信。信中,他描述了前线的状况,字字句句流露着志愿军战士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饶惠谭在信中说:“现时敌我相持于固定的战线,日有小接触,我们不断的(地)杀伤和小股的(地)歼灭着美寇强盗。敌人于(如)果敢于发动大的攻击作战则我必定获得大的胜利。现在我们志愿军全体同志都在为打更大的胜仗、消灭更多的敌人而努力着。我们在前线上努力杀敌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母亲和兄嫂等是光荣的家属,应当努力生产为建设新中国和支援前线而努力才好,这是一个希望。”

  1953年3月21日,二十三军指挥所遭到敌机轮番轰炸,饶惠谭壮烈牺牲,年仅38岁。

  康致中:要打好出国第一仗来回答祖国人民的关怀

  “今年再给小孩种一次痘,沙眼还要经常点药……”

  ——康致中烈士

  康致中的家书。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硝烟弥漫的战场,不仅有铿锵在耳的誓言,也有对家中幼子的关爱。

  1953年1月22日,结婚不到三年的康致中,告别妻子高亚梅以及仅2岁的儿子康明,奉命赴朝参战,时任志愿军第一军第七师十九团团长。

  在入朝作战一个多月后,康致中给妻子高亚梅写了一封信,信中讲述,“部队生活较前更好,战士们均能吃上细粮……大家均表决心要打好出国第一仗来回答祖国人民的关怀。”

  在信的结尾,这位深沉的父亲还是忍不住关心年幼的孩子,叮嘱妻子不要忘记带孩子打预防针:“今年再给小孩种一次痘,沙眼还要经常点药……”

  6月26日,康致中与全团一百多名指战员在团部召开作战会议。敌人出动40余架轰炸机对十九团坑道指挥所进行轮番轰炸致山体垮塌,团指挥所两个坑道口被厚土堵塞,参加会议的人员被埋。

  1953年7月27日,随着交战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我军工兵夜以继日地挖掘了30多天,才得以把炸塌的坑道口挖开。战士们找到了康致中的遗体,他穿着军装,躺在坑道里,像睡着了一样,在他遗体右侧还斜插着儿子康明两岁时的照片。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

  志愿军战士告别亲人奔赴战场

  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

  书信是他们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也是真实滚烫的历史见证

  透过这些家书

  我们真切感受到志愿军战士

  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胆气豪情

  以及他们

  对家人的思念、对祖国的忠诚、对和平的热爱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让我们用不懈奋斗告慰英灵

  整理:王韵、杜汶纹

  设计:任艺帆、李思佳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