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阿拉山口边防连——大风起兮,我自岿然不动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阿拉山口边防连——大风起兮,我自岿然不动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9-22 10:42

  

该连战士在瞭望哨执勤。赵晨 摄

  祖国西北边境线上,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之间的谷地,有一条中国通向中亚的大通道,阿拉山口就在这条通道上。有着“风口第一哨”之称的新疆军区阿拉山口边防连,即驻守于此。

  9月8日,记者一行从博乐市出发,前往阿拉山口边防连,探访“与风共舞”的边防官兵。

  起伏的山岗间,蓝顶黄墙的新式营房格外醒目。放眼望去,无论是营房周围环境还是营房内部现代化设施,都令人耳目一新——宽阔平整的柏油路替代了坑洼不平的“搓板路”;能抗大风的输电“水泥桩”替代了以往的“黑杆杆”;屋内窗明几净,液晶电视、电脑、空调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山口,也是风口。西伯利亚冷空气带来的狂风,成为阿拉山口的主角,每年8级以上大风,平均要刮160天以上。

  大风给官兵工作生活带来了困难:风大时,上哨十分艰难,只能手脚并用往上爬;巡逻路上,飞雪砂石被风裹挟扑面而来,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官兵告诉记者,瞭望哨哨楼是驻地的制高点,也是风力最大的地方。如今,为了保障哨兵安全,哨楼已由开放式围栏改成封闭式外墙,还专门设计了登哨楼的密闭通道,大大降低了刮大风时官兵上下哨的安全风险。

  大风,给官兵工作生活带来不便,许多官兵患有沙眼和鼻炎,犯病时眼睛红肿发痒,不停地流泪、打喷嚏。

  中士郑富强告诉记者,现在配发的防风沙镜和防风沙脖套可有效进行防护,对症治疗的药品也很齐全,患病的官兵已大大减少。

  “大风如歌、责任如山”,瞭望哨后方的山坡上,战士们用石头垒起的8个大字格外醒目。在瞭望哨旁边的英雄山上,阿拉山口第一任边防站站长吴光胜的雕像屹立风中。

  1962年8月,吴光胜带领17名官兵,拿着1张地图、拉着3匹骆驼、背着1口行军锅,从博乐徒步几十个小时抵达阿拉山口,在荒无人烟、狂风肆虐的戈壁滩上开始艰苦的戍边生活。

  “2001年,老站长吴光胜在江苏老家去世。临终前,他叮嘱家人把他的骨灰带回阿拉山口,撒在他魂牵梦萦的边防线上。”该连连长告诉记者。

  “大风起兮,我自岿然不动!”一茬茬官兵以革命前辈为榜样,风大意更坚,苦多志更长,扎根边防、奉献边防、建功边防。

  ——风再大,训练标准一丝都不能降。

  “新兵训练时,我3000米跑成绩优秀,来到连队第一次考核,恰好赶上大风,结果跑了个不及格。”中士成良雄告诉记者,为了战胜狂风,他给自己的小腿绑上沙袋,苦练下肢力量;用背包绳拉着班长跑步,模拟大风带来的阻力;一次次进行冲山头练习,增强耐力和爆发力……他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很快又拿到了优秀。

  “其实,风中训练有很多窍门。比如,顶风时要调整姿态侧点身,不能大口呼吸……”如今已成为训练骨干的他,谈起风中组训颇有心得。

  采访中,记者看到,连队修建了室内训练场,前哨班也建成了地下训练室,训练条件的改善为连队军事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

  ——风再大,巡逻执勤一步都不能落。

  一年冬天,二级上士陈卫兵和5名战友徒步前往界标巡逻,途中突遇10级大风和暴雪。电台和北斗手持机因气温骤降,电池电量很快耗尽。

  “狂风卷着大雪,完全遮蔽了视线。我们只能一步步挪动。防寒面罩被风雪吹透了,回到连队时,迎着风的半边脸都失去了知觉。”陈卫兵说,再苦再累,看到界标那一刻,大家都觉得值了。

  这些年,为了完成执勤巡逻任务,连队官兵摸索出多种抗风队形。

  “大风中巡逻,一路队形,人与人的间距要从5米缩短到1米,后一个人要紧紧拉着前一个的腰带;风吹久了,第一个人容易耳鸣和晕眩,大家要交替站到队伍最前头,顶风前行……”说着,战士们从背包中掏出一条背包绳给记者看,这是他们巡逻时的必备装具,风太大时就要用背包绳拴在一起走。

  ——风再大,卫国戍边一天都不能少。

  再过3个月,坚守阿拉山口16年的一级上士闫晓飞,就要退役返乡了。

  “从来不提要求的他,最近主动找我提了3个要求。”该连连长动情地说,“一是,在瞭望哨再执勤1个月;二是,到国门前哨班再站1个月岗;三是,在连队像平常一样再干上1个月。他说,卫国戍边一天都不能少,干满这3个月,就再也没有机会听到山口呼呼的风声了。”

  走下瞭望哨哨楼,石墙上一张彩色的中国地图映入眼帘,地图两侧镌刻着两句话:“祖国在心中”“故乡在梦里”。

  那一刻,记者肃然起敬:一代代戍边人就这样在阿拉山口的风雪中,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解放军报记者 费士廷 钱宗阳 李 蕾)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