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飞虎情谊”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复信飞虎队老兵让我们想起更多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飞虎情谊”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复信飞虎队老兵让我们想起更多

来源:云南网2023-09-20 11:25

  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莫耶、麦克马伦。

  习近平指出,得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和飞虎队老兵们长期以来孜孜不倦在中美两国传播飞虎队故事,越来越多美国青少年参与到“飞虎队友谊学校和青少年领袖计划”中来,迄今已有近500名飞虎队老兵和数百名老兵家属到访中国,我感到很高兴,并向你们表达敬意。

  习近平强调,追忆往昔,中美两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厚友谊。展望未来,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负有更加重要的责任,应该也必须实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新时期飞虎队员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飞虎队精神能够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新闻多一点:

  “飞虎情谊”历久弥新

  飞虎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创建,美国飞行人员组成的空军部队,在中国、缅甸等地对抗日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上空与日军展开一次次殊死搏斗。

  二战期间拍摄的“飞虎队”飞行员格伦·本尼达(前右一)和战友们在一起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据统计,援华作战期间,2193名美籍“飞虎队”队员在战斗中牺牲,200多名“飞虎队”队员被中国民众营救,数千名中国人在营救过程中献出了生命。

  80多年来,这段跨越大洋的“飞虎情谊”历久弥新。

  在二战期间的中国,美国第14航空军第23战斗团第76中队成员在两架涂着“鲨鱼嘴”标志的“飞虎队”战斗机前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飞行护眼镜、军用油气炉、与中国军民合影……在如今昆明市博物馆内的飞虎队纪念馆展厅,一件件文物还展示着当年中美军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不畏牺牲、共同战斗的经历和友谊。

  云南驿机场 资料图

  硝烟早已散去,但飞虎队和云南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2015年9月,15名参加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飞虎队老兵重访昆明。活动期间,云南网记者曾独家专访了几位老兵,其中包括飞虎队成员弗兰克·洛桑斯基,以及当时唯一在世的中国飞虎队员陈炳靖,听他们缓缓地谈起那些在云南难忘的岁月。

  2020年2月6日,弗兰克·罗森斯基(Frank Losonsky)在佐治亚州家中去世,享年99岁。2022年12月23日凌晨,陈炳靖在香港病逝,享年104岁。

  以下内容摘自云南网2015年报道《从未远去的飞虎—云南网独家专访美国二战老兵重返昆明》。

  从未远去的飞虎—云南网独家专访美国二战老兵重返昆明

  2015年9月5日,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后的第二天,15名参加阅兵的飞虎队老兵重访云南昆明——当年他们浴血奋战的主战场。

  这些老兵们平均年龄在90岁,其中有四五位已经不能走路了,全程乘坐轮椅。支撑他们不辞辛劳归来的,是他们对和平的向往,对飞虎队那段历史的感怀,也是他们对云南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

  从接机到酒店,到各项活动现场,昆明市民都热情相迎相拥。

  活动期间,云南网记者独家专访了几位老兵,听他们缓缓地谈起那些在云南难忘的岁月。

  飞虎队老兵弗兰克:为云南运送枪支弹药 战后只有4个幸存

  弗兰克·罗森斯基 

  94岁的弗兰克·罗森斯基,曾经是飞虎队的飞机修理师。年迈的弗兰克老先生坐着轮椅,头发花白。他的两位儿子和儿媳陪同他来到昆明,5日下午的茶话会,6日上午昆明市博物馆参观抗战纪念馆,下午去三一教堂祈祷和平,晚上颁发“昆明荣誉市民”仪式,弗兰克老先生都全程参与。接下来,还随着此次到滇的抗战老兵们去保山、腾冲重走抗战路。

  5日晚,在翠湖宾馆的餐厅,记者与弗兰克老先生一同进餐,弗兰克说话来比较吃力,声音颤抖,缓缓地谈起那些在云南难忘的岁月。

  “我跟随第一批飞虎队去仰光,为云南运送枪支弹药,这让我觉得很兴奋。当时和我同行的战友,在战后只有四个活着。”弗兰克说。

  1941年7月至1942年7月,他都在云南飞虎队一起抗战。弗兰克亲历保山抗战,日军攻占腾冲后,保山作为滇西抗战的主要阵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战事频繁,弗兰克需要及时为空军3中队的战斗机进行维修,每一个环节都十分关键,关系着飞行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抗战的胜败。

  抗战结束后,弗兰克短暂在中国停留后回到美国,修理战斗机。飞虎队抗战的这段经历,始终影响着他,经历过战争,弗兰克身上也具有了冒险精神,游历了许多国家,他对世界和平有着更为深刻地感受,弗兰克认为,自己的工作,也始终为和平贡献着一份力量。

  弗兰克将自己经历的飞虎队的故事都记载下来,出版成书,其中有大量史实和图片资料。在美国期间,弗兰克向家人和周围的朋友讲述自己亲历的二战事实,也向他们传递飞虎队的精神。7月6日下午,弗兰克将自己在战争时穿的军服和一幅绘着飞虎队画像的捐赠给昆明市博物馆,来纪念飞虎队的这段历史。

  97岁陈炳靖:唯一在世的中国飞虎队员

  陈炳靖

  97岁的陈炳靖先生,一只眼睛看不见,依旧能够自己行走,不需要拐杖和轮椅,精神矍铄。与记者交谈时,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抗战时的经历,在云南作战、被日军俘虏、晚年和妻子独自在香港生活,陈老先生很是感触。

  1943年3月,陈纳德准将任司令的美国陆军航空兵第14航空队,其中唯一一名中国空军,就是在第14航空队23大队75中队服役的P-40准尉飞行员陈炳靖。

  1943年10月,陈炳靖执行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不幸被俘。这件事对陈老先生影响至深,每一个片段,他都记忆清晰。

  这场战役,十分惨烈,在发动机爆炸前的一瞬,陈炳靖幸运离机跳伞,落到一个茂密的森里里,被困6天。他掉落的地段,是法日共治地段,由于陈炳靖属美国空军,法军巡逻发现陈炳靖之后,立即为其换上法军军服。之后的巡逻,法军遇到另一队日本巡逻兵,黄皮肤的陈炳靖混迹在法国人中,引起了日军的怀疑。迫于无奈,法国军队将陈炳靖交给了日本军方,并且向他保证:“你是美国空军,他们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因为坚持声称自己是中国空军,陈炳靖受到日军严刑拷打审讯,一直到1945年8月才获释出狱。

  获释当天,也是日军枪决其他被关押同伴的时候。陈炳靖以为他也会上刑场,所以准备了一块碎玻璃,打算被日军枪毙前自杀,不愿受日军屈辱。没想到,最终还是活了下来。

  出狱后,经车上司机透露,才知道日本已经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战胜利。听到这个消息,他热泪盈眶。

  陈炳靖参与过的几次重大战役,主要都在云南。陈老先生对云南的感情,非常深厚,他说:“我曾很多次梦见云南,梦到那些熟悉的地方。我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在云南的天空中和日军作战,为国家效力。在我心里,云南就是我的故乡。这次回到昆明,下了飞机,我在机场亲吻大地,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这样的情感,我太想念这片土地,是它成就了我,丰富了我人生的意义。”

  美国空军在作战20年后,可以领取养老金。陈炳靖服役16年后就退役,没有养老金,晚年的他带着太太到香港生活。

  “在香港,我从来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因为粤语讲得不好,去公司求职比较艰难,陈炳靖和太太靠自己劳动、做点小本生意,粗茶淡饭过日子。”

  飞虎队员们的云南情怀

  飞虎老兵重访昆明

  弗兰克在云南的那些年,当地的群众始终热情地帮助他们,为他们安排住房,帮他们洗衣服,自发地照顾飞虎队的饮食起居。讲话已经稍显吃力的老兵弗兰克,依旧兴致勃勃地讲述在云南的那些日子,中国人对美国军人们的关心和照顾,是他在其他国家难以体会到的。

  “我还记得那时有三个男孩常常主动来帮我清洗飞机,工作量很大,时间又很紧迫,他们没有一句怨言,为飞虎队作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离开中国后,也希望能够再见到这三个男孩,可是却再也联系不到了。”弗兰克说。

  不仅陈炳靖老先生对云南有感情,他在飞虎队的战友们,也都时常惦记着这里。陈老先生说,有一次第十四航空队例行任务,一位队友所驾驶的飞机在腾冲边境被击落,跳伞受伤,一个中国人救了他,带着全家翻山越岭三天,用自家仅有的小推车把他送回昆明机场,美国长官知道这件事情后满含热泪,感动不已。获救的美国战友一直对救助他的这家中国人感恩在心。说到这里,老人神情黯然,有些哽咽。

  曾经来云南作战的飞虎队队员们,始终不能忘怀云南这片土地。美国飞虎队队员杰·温雅德在昆明作战期间,也曾受到许多中国人的帮助。陈炳靖老先生此行,在昆明市博物馆的媒体及公众见面会上,情感饱满地说道:“我是云南的儿子,我回家了!”

  陈炳靖老先生说:“战后,我的队友们每次打电话给我,都会问:‘云南好吗?’作为军人,他们对这里有着很深的感情,云南人对他们的好,他们也记在心里。”。

  美国支援中国抗战,许多美国人战死在中国。云南,承载着抗战军人们的理想。

  策划:韩焕玉

  编辑:李亭亭 郭小煜 何宣颖 

  部分内容综合自新华社、云报客户端报道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赴西部,时代青年新舞台

  • 地质灾害防治·北京在行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