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和平方舟”航程累计达280800海里 相当于绕赤道十三圈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和平方舟”航程累计达280800海里 相当于绕赤道十三圈

来源:新华社2023-09-13 09:22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前出赶往预定海域。黎宇 摄

  新华社和平方舟9月12日电(黎云 李伟欣)9月11日0时0分,正在执行“和谐使命-2023”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航渡途经班达海域,总航程累计达280800海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3圈。

  “和平方舟”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万吨级大型远洋医疗救护平台,主要担负战时海上伤病员医疗救护与后送,平时为我岛礁居民和部队官兵巡诊,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疗服务、重大灾难应急医疗救援和对外军事医学交流与合作等任务,填补了海军远洋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空白。“和平方舟”先后11次走出国门,18次参加重大演习演练任务。2019年12月13日,中宣部授予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时代楷模”称号。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船长邓强介绍,入列15年以来,“和平方舟”已9次出国执行“和谐使命”任务,航迹辐射全球,累计到访45个国家和地区。与其他舰艇不同的是,医院船执行任务多为单船出航,途经陌生海域较多,靠泊条件复杂,对官兵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一些到访国家和地区港口水域狭窄,浅滩碍航物多,有时还需要在无拖船和无引水员条件下进行操作。近年来,“和平方舟”先后进行了舰艇维修、装备管理制度等改革试点,具备在航行期间快速排除和修复故障的能力,始终保持舰艇良好状态。

  在“和谐使命-2023”任务中,“和平方舟”为基里巴斯、汤加、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和东帝汶5国各提供了为期7天的人道主义援助和医疗服务,在做好舰艇平台基础保障的同时,共派出船员万余人次,担负安检、导医、警戒工作,为医疗服务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撑,高标准完成舰艇礼仪、文体交流、甲板招待会等工作,展示中国海军军舰和军人良好形象。按照航行计划,“和平方舟”将于9月19日结束“和谐使命-2023”任务,抵达舟山某军港。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结束对基里巴斯的访问驶离塔拉瓦港。桂江波 摄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在海上航行。黎宇 摄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靠泊汤加王国期间,医疗救护直升机进行起飞前准备。新华社记者 黎云 摄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