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营观察丨比武之变立起训练风向标 助推夯实胜战根基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军营观察丨比武之变立起训练风向标 助推夯实胜战根基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9-13 09:19

  400米障碍比武,报务兵夺得季军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马 振 王钰凯 通讯员 陈 浩

  “400米障碍,第三名,罗佳宾。”第76集团军某旅礼堂内,副参谋长正在宣读“先锋杯”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各课目前三名名单。

  听到自己的名字,报务兵罗佳宾很激动。入伍近4年,他还没有在大项比武竞赛中获过奖。

  连长卢允升对此并不意外。虽然连队主要承担通信保障任务,但他们抓基础训练的力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罗佳宾切身感受到这一变化。前些年,针对一些基础训练课目,官兵只要成绩合格就能免训。但从今年开始,“良好”变成了战友们给自己定的最低标准。于是,连队官兵的训练热情空前高涨。

  开饭前、换班间隙,他们都会到训练场练一练。连队制订了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耐力、爆发力和核心力量进行强化训练。不断提升的训练成绩,被罗佳宾记录在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上。

  手捧奖杯那一刻,罗佳宾自豪地说:“下一次,我要向第一冲刺!”

  “前几届比武竞赛,400米障碍、3公里武装越野这些课目的前三名,基本上被主战分队包揽了。”该旅领导说,从这届比武竞赛开始,支援分队、保障分队的官兵逐渐在这些课目上崭露头角。

  前不久,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召开,强调“形成大抓基础训练的强大合力”。为此,该旅结合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反复征求营连意见,不断修订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竞赛的实施细则。

  作训科参谋王慧莹全程参与了这次比武竞赛细则的制订。他告诉记者,这次比武方案,广泛征求了各营连的意见。

  一场比武,几多变化。“比武场刮什么风,训练场就下什么雨。”在该旅领导看来,这次比武竞赛,既是对上半年旅队大抓基础训练的一次成果检验,也立起了大抓基础训练的风向标:从机关到基层,从旅领导到普通一兵,从战斗分队到保障分队,全体官兵都要重视和抓好基础训练,不能当局外人。

  第76集团军某旅组织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陈浩 摄

  第76集团军某旅士兵进行400米障碍训练。程烨 摄

  比武之变立起训练风向标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马 振 王钰凯 通讯员 陈 浩

  选手之变

  只有比武时把人员比全,平时才能把人员训全

  赛道上,中校蒲小刚犹如马力十足的赛车一路狂飙,将对手甩在身后。

  此刻,赛场仿佛陷入一种沸腾状态。跑道两侧,官兵一字排开,挥动手臂、呐喊助威。

  然而,这些声音仿佛都被蒲小刚过滤掉了。他精神高度集中,全身肌肉紧绷,不停奔跑,眼里只有前方的赛道。

  全力冲刺400米,对蒲小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他今年38岁,是这场接力赛中最“资深”的选手。

  2个弯道后,冲刺接近尾声。蒲小刚第一个冲进交接区,顺势向前递出手中的“接力棒”——一把自动步枪。

  这是第76集团军某旅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竞赛设置的一个特色项目:持枪接力。蒲小刚等10名机关干部组成一支代表队参赛。

  “以往的团体竞赛,是各营遴选最优秀的选手参加。”现场考官、作训科参谋王修文说,这次比武他们要求旅机关也派出一支代表队。

  最终,二营代表队夺得这场接力赛的第一名。二营的10名参赛队员分别为教导员、连长、指导员、副连长、排长、一级上士、二级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

  回顾这场10人持枪接力赛,最令队员印象深刻的,并不是夺冠时刻的兴高采烈,而是赛前准备的各个环节。

  为了鼓舞士气,教导员向光华组织了一次赛前动员。10名官兵齐声呼喊:“二营加油!”向光华说:“当我们10个拳头并在一起,全营官兵的斗志一下子被点燃了。”

  团体竞赛中,部门领导、营连主官、机关干部带头上,参赛人员梯次部署……这些都无形中传递着同一个理念: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竞赛,重在人人参与。

  向光华连续参加了3届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今年明显感到有所不同。这次比武,除重要目标值班执勤人员外,几乎全员参赛。“以前比武,大家关注的是训练尖子创破纪录;今年竞赛,重在让所有官兵走上赛场找差距。”他说。

  从推荐训练尖子参加比武,到覆盖广大官兵的普考,参考率成为重要的指标。按照竞赛规定,建制单位的最终成绩=该课目及格率×参考率×100。对此,王修文解释道:“比武竞赛既要发掘训练尖子、检验能力水平,更要树立练兵导向。只有比武时把人员比全,平时才能把人员训全。”

  课目之变

  不仅要比热门课目,更要将应训课目全覆盖

  瞄准靶心那一刻,上尉左登勇没了往常的自信。作为上届比武竞赛中某轻武器射击课目冠军,这次他却明显不在状态。

  左登勇是某连指导员,也是射击高手。这次比武第一天,他先跟着连队跑了3公里武装越野,又完成了400米障碍等课目。接着,他参加了手工标图、图上量算、作战计算等课目的连贯竞赛。等他躺在床上,已是凌晨3点。

  第二天,同样的节奏持续到下午,左登勇迎来射击项目的比武。结果,他发挥失常,仅打出“良好”成绩。

  在这次比武中,像左登勇这样的参赛军官要连贯完成多项作业内容。“这种高强度、快节奏,会让参赛选手产生巨大的压力。”作训科参谋王慧莹说,在战场上,军人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并且必须在这种高压状态下完成战斗任务。

  不久前,该旅派出一支10人代表队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集训。参赛队员们在武装奔袭、攀登滑降、牵引横渡等重难点课目中取得团体第一的佳绩,在一些“冷门”课目上却发挥不佳。

  究其原因,他们发现,近年来旅队连续执行大项演训任务,官兵将重心放在锤炼专业技能,特别是一些“热门”课目上,反而忽略了一些基础课目。

  “岗位练兵不仅要比‘热门’课目,更要将应训课目全覆盖。”作为这次竞赛方案的制订者,王慧莹没有套用之前的竞赛细则,而是以《军事体育训练大纲》《陆军军事训练大纲》为依据,围绕基础课目设置比武内容,确保应训课目一个不落,既比个人成绩,也考建制单位,全旅军官大排名,全旅建制单位大排名。

  标准之变

  只有平时树立高标准,关键时候才能应对自如

  比武场上,参赛队员一次次刷新自己的成绩。王德泰 摄

  翻看此次比武竞赛的成绩单,单杠引体向上这一课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最好成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这是我们严卡课目标准的结果。”部队管理科科长夏科银翻开《军事体育训练大纲》,找出关于单杠引体向上的考核标准:引体时下颌低于杠面、身体借助振浪或摆动、悬垂时双肘关节未伸直,该次动作不计数。

  平时训练,总会有些官兵在单杠上利用惯性甩摆身体,借用巧力引体向上。

  “这看似是一种取巧,实则树立了一种错误导向,让官兵总想着降低训练标准。”夏科银说,利用“摆浪”技巧完成单杠引体向上,即使一次性做了几十个,对肌肉增长、力量提升的效果并不大,违背了这个课目设置的初衷。

  这次获得单杠引体向上军官组第一名的,是宣传科科长王超。与他一同比拼的个别选手,在杠上利用“摆浪”技巧完成多个引体向上,监考人员并没有为其计数。

  “严卡标准,不仅能确保比武的公平公正,也能树立科学正确的训练导向。”王超说。

  当考核尺度“卡紧”,平时不易察觉的问题便暴露出来。对此,某连指导员蒋鑫深有感触。在建制连3公里武装越野课目中,他所在连竟没能合格。

  《军事体育训练大纲》中对3公里武装越野时人员携带的武器装具进行了详细规定:挎包内物品必须一件不落,手榴弹、弹夹一个不能少,水壶装满,背枪不得以任何方式固定……

  这次比武,在3公里武装越野的起点和终点,都有考官对所有人携带的物品进行严格检查,如果缺少某些武器装具或没有按照规定着装,都会直接影响成绩评定。

  因为负重增加,连队好几名义务兵这次都未能达标。蒋鑫反思检讨:“只有平时树立高标准,关键时候才能应对自如。”比武竞赛结束后,连队接到了驻训任务。利用这个训练黄金期,蒋鑫严卡标准展开训练,准备在下次比武中打个“翻身仗”。

  奖惩之变

  让训练尖子持续进步,也能激励“后进”战友迎头赶上

  大礼堂灯光璀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聚焦在第一排官兵身上:身披绶带的优胜者即将登台,领取此次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竞赛的奖牌。

  进行曲响起,获奖官兵抬头挺胸依次走上领奖台。此时,礼堂第一排最左侧区域的3名上尉却表情复杂、如坐针毡。

  这3名上尉都是连队主官,来自3个不同的连队。此刻,这3个连队的官兵静悄悄地坐在他们身后,与其他区域欢呼热烈的氛围有些不合拍。

  领奖台下方的桌上,摆着3个特殊的“牌子”,“倒数第一名”“倒数第二名”“倒数第三名”的字眼格外醒目。

  最后,这3名连队主官,硬着头皮走到桌前,领走了各自的“后进牌”。

  “以往比武,我们只注重‘奖优’,不注重‘罚劣’。”该旅领导介绍,从这次比武竞赛开始,不仅要在全旅官兵面前通报达不到大纲规定及格率的单位,还要让“后进”单位的营连主官“亮亮相”。

  这是该旅比武竞赛总结大会上的不寻常一幕。出乎记者意料的还有这样一个细节:单杠卷身上、双杠摆动臂屈伸、3000米跑等4个课目的前三名,均不予表彰。

  上等兵阿布拉·依明就是其中一个。这次比武,他荣获3000米跑的冠军,却没有资格上台领奖。

  “如果单课目第一名的成绩,没有达到往届第三名的水准,那这个课目的前三名就不予表彰。”该旅领导解释道,旅里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已经进行到第4届,只有那些突破了之前标准的参赛选手才具备上台领奖的资格。

  对此,阿布拉·依明表示认可:“这样既可以让训练尖子持续进步,也能激励‘后进’战友迎头赶上。”

  总结大会上,该旅领导多次强调:“这不仅是一场表彰大会,也是检讨反思大会,更是军事训练推进会!”

  奖罚之变,引领导向。今年以来,该旅自上而下大抓基础训练。这次比武竞赛,三分之一的课目创造了新的纪录,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该旅领导希望,通过这场比武为官兵树立一个鲜明导向:让所有官兵在基础训练上下更大功夫、用更大力气、花更多心思。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京:花团锦簇迎国庆

  •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