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塔合曼边防连——“戍边团结柳”,根根相连守边防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塔合曼边防连——“戍边团结柳”,根根相连守边防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9-12 09:40

塔合曼边防连——

“戍边团结柳”,根根相连守边防

  该团官兵与驻地群众举行联谊活动。彭源 摄

  塔合曼,塔吉克语意为“四面环山”。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合曼乡,新疆军区塔合曼边防连官兵常年驻守在这里。在一代代军民合力守护建设下,这里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

  金秋时节,记者一行探访该连。连队营区内,绿柳成荫,格桑花开。只有营房背后高耸入云的慕士塔格峰提醒着我们:这里曾是帕米尔高原东部的荒滩戈壁。

  从播下种子到扎根高原,从一片荒芜到满眼绿色,从彼此守望相助到协力稳边固防……塔合曼,见证了一代代戍边官兵洒下的血汗,也见证了一个个军民一心、团结如磐的传奇故事。

  出营区向北,14座蔬菜大棚一字排开。蔬菜基地内,辣椒、西红柿、卷心菜……十几种瓜果蔬菜长势喜人。这是塔合曼乡各族群众的“菜篮子”。

  “没有连队官兵的帮助,就没有这座蔬菜基地,我们在这里就扎不下根、过不上好日子。”蔬菜基地负责人田迎国动情地给记者讲起那段难忘的经历。

  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种菜曾经是一种奢望。20多年前,田迎国从甘肃张掖来到塔合曼乡务工。为连队修缮营房时,他发现大棚里有一片绿油油的蔬菜,当时就动了心:“要是我也能在高原种出蔬菜该多好。”

  不久后,田迎国拿出所有积蓄自建蔬菜大棚。然而,他满怀期待地播下种子,长出的菜苗不是被“冻死”,就是被“热死”。

  “当时,我急得满嘴是泡。”田迎国回忆,眼看自己的心血就要“打水漂”,他急忙向连队官兵请教。

  换土、育苗、沤肥……官兵把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倾囊相授,手把手帮他种出了第一茬蔬菜。

  “从那以后,大棚连年丰收,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田迎国笑着告诉记者,如今,他建起了县里最大的瓜果蔬菜基地,种出的各类果蔬成了当地市场的抢手货。

  连队荣誉室里,陈列着一张16年前官兵捐资助学的老照片——画面中,时任连队指导员白雪源给一名塔吉克族男孩赠送文具。旁边,一位头戴红色小帽的塔吉克族小姑娘,抱着官兵赠送的新书包,满脸幸福。

  今年“七一”,连队官兵与塔合曼乡寄宿制小学师生举行军民共建活动。女教师卡尼加汉·巴扎尔加米里参观连队荣誉室时,指着照片里的小姑娘,激动地说:“那就是我!”

  卡尼加汉·巴扎尔加米里给记者讲述了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卡尼加汉·巴扎尔加米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塔吉克族家庭,兄弟姐妹4人靠着父亲微薄的收入度日。刚上小学一年级,她就差点因贫困辍学。

  连队官兵得知情况后,决定帮她完成学业。此后,连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这家人的资助从未中断。

  一年冬天,塔合曼乡突降暴雪,卡尼加汉·巴扎尔加米里全家被困在放牧点。危急关头,连队官兵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将他们一家人和牛羊全部安全转移。

  “18岁那年,我如愿考上了师范大学。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毕业后回到家乡,像连队官兵那样帮助更多孩子圆梦。”卡尼加汉·巴扎尔加米里说。

  在塔合曼,边防官兵与当地群众守望相助、生死相依,像慕士塔格峰的冰雪融水一样,绵绵不绝,时刻滋润着彼此,为荒凉的戈壁孕育出无限生机和力量。

  一次,连队官兵巡逻时遭风雪袭击,车辆抛锚在一座海拔4700米的达坂上,如果不能及时脱困,后果不堪设想。

  紧急时刻,塔吉克族护边员木拉利开上自己的车,拉着一名汽车修理工,带上氧气、药品,在厚厚的积雪中赶往车辆抛锚地点。在他们的帮助下,官兵成功脱困。

  连队营区南侧,有一片枝繁叶茂的树林。记者走近细看,竟是百余棵白柳簇拥成林。

  戍边32年的军医杨保盛向记者介绍,20世纪80年代,连队整修营区,周边的塔吉克族村民闻讯,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前来帮忙。大家都说,“解放军的事就是自家的事。”

  在村民帮助下,营区很快修葺一新。事后,官兵和村民一起种下这105棵象征军民团结的“戍边团结柳”。

  如今,当年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百余棵柳树相守相依、根根相连,成为一代代官兵与当地群众军民一家亲、协力守边防的历史见证。

  记者离开塔合曼时,这里秋意渐浓。不久后,这里将迎来漫长的寒冬。官兵们说:“在风雪边关,只要我们和群众紧紧相依、血脉相连,就能像‘戍边团结柳’一样,战胜凛冽的风雪,在帕米尔高原傲然挺立、茁壮生长。”(解放军报记者 费士廷 钱宗阳 李 蕾)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 但细节尚待敲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