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塔合曼边防连——“戍边团结柳”,根根相连守边防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塔合曼边防连——“戍边团结柳”,根根相连守边防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9-12 09:40

塔合曼边防连——

“戍边团结柳”,根根相连守边防

  该团官兵与驻地群众举行联谊活动。彭源 摄

  塔合曼,塔吉克语意为“四面环山”。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合曼乡,新疆军区塔合曼边防连官兵常年驻守在这里。在一代代军民合力守护建设下,这里呈现出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

  金秋时节,记者一行探访该连。连队营区内,绿柳成荫,格桑花开。只有营房背后高耸入云的慕士塔格峰提醒着我们:这里曾是帕米尔高原东部的荒滩戈壁。

  从播下种子到扎根高原,从一片荒芜到满眼绿色,从彼此守望相助到协力稳边固防……塔合曼,见证了一代代戍边官兵洒下的血汗,也见证了一个个军民一心、团结如磐的传奇故事。

  出营区向北,14座蔬菜大棚一字排开。蔬菜基地内,辣椒、西红柿、卷心菜……十几种瓜果蔬菜长势喜人。这是塔合曼乡各族群众的“菜篮子”。

  “没有连队官兵的帮助,就没有这座蔬菜基地,我们在这里就扎不下根、过不上好日子。”蔬菜基地负责人田迎国动情地给记者讲起那段难忘的经历。

  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种菜曾经是一种奢望。20多年前,田迎国从甘肃张掖来到塔合曼乡务工。为连队修缮营房时,他发现大棚里有一片绿油油的蔬菜,当时就动了心:“要是我也能在高原种出蔬菜该多好。”

  不久后,田迎国拿出所有积蓄自建蔬菜大棚。然而,他满怀期待地播下种子,长出的菜苗不是被“冻死”,就是被“热死”。

  “当时,我急得满嘴是泡。”田迎国回忆,眼看自己的心血就要“打水漂”,他急忙向连队官兵请教。

  换土、育苗、沤肥……官兵把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倾囊相授,手把手帮他种出了第一茬蔬菜。

  “从那以后,大棚连年丰收,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田迎国笑着告诉记者,如今,他建起了县里最大的瓜果蔬菜基地,种出的各类果蔬成了当地市场的抢手货。

  连队荣誉室里,陈列着一张16年前官兵捐资助学的老照片——画面中,时任连队指导员白雪源给一名塔吉克族男孩赠送文具。旁边,一位头戴红色小帽的塔吉克族小姑娘,抱着官兵赠送的新书包,满脸幸福。

  今年“七一”,连队官兵与塔合曼乡寄宿制小学师生举行军民共建活动。女教师卡尼加汉·巴扎尔加米里参观连队荣誉室时,指着照片里的小姑娘,激动地说:“那就是我!”

  卡尼加汉·巴扎尔加米里给记者讲述了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卡尼加汉·巴扎尔加米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塔吉克族家庭,兄弟姐妹4人靠着父亲微薄的收入度日。刚上小学一年级,她就差点因贫困辍学。

  连队官兵得知情况后,决定帮她完成学业。此后,连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这家人的资助从未中断。

  一年冬天,塔合曼乡突降暴雪,卡尼加汉·巴扎尔加米里全家被困在放牧点。危急关头,连队官兵顶风冒雪、翻山越岭,将他们一家人和牛羊全部安全转移。

  “18岁那年,我如愿考上了师范大学。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毕业后回到家乡,像连队官兵那样帮助更多孩子圆梦。”卡尼加汉·巴扎尔加米里说。

  在塔合曼,边防官兵与当地群众守望相助、生死相依,像慕士塔格峰的冰雪融水一样,绵绵不绝,时刻滋润着彼此,为荒凉的戈壁孕育出无限生机和力量。

  一次,连队官兵巡逻时遭风雪袭击,车辆抛锚在一座海拔4700米的达坂上,如果不能及时脱困,后果不堪设想。

  紧急时刻,塔吉克族护边员木拉利开上自己的车,拉着一名汽车修理工,带上氧气、药品,在厚厚的积雪中赶往车辆抛锚地点。在他们的帮助下,官兵成功脱困。

  连队营区南侧,有一片枝繁叶茂的树林。记者走近细看,竟是百余棵白柳簇拥成林。

  戍边32年的军医杨保盛向记者介绍,20世纪80年代,连队整修营区,周边的塔吉克族村民闻讯,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前来帮忙。大家都说,“解放军的事就是自家的事。”

  在村民帮助下,营区很快修葺一新。事后,官兵和村民一起种下这105棵象征军民团结的“戍边团结柳”。

  如今,当年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百余棵柳树相守相依、根根相连,成为一代代官兵与当地群众军民一家亲、协力守边防的历史见证。

  记者离开塔合曼时,这里秋意渐浓。不久后,这里将迎来漫长的寒冬。官兵们说:“在风雪边关,只要我们和群众紧紧相依、血脉相连,就能像‘戍边团结柳’一样,战胜凛冽的风雪,在帕米尔高原傲然挺立、茁壮生长。”(解放军报记者 费士廷 钱宗阳 李 蕾)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北京:花团锦簇迎国庆

  • 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天宫课堂”是一扇连接地球与太空的奇妙之门。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记者专程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地面课堂,在这里与同学们一起跟随航天员穿越波澜壮阔的星空,展开一场关于宇宙的美妙旅程。
2023-09-22 03: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9月21日在北京市调研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支持广大专精特新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更大作用。
2023-09-22 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2 03:30
报告围绕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全球与中国尺度的数据产品32套,弥补了指标监测的数据空缺,提升了指标监测与评估的空间精细度,揭示中国和全球环境变化新动态。
2023-09-22 03:3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认为,本届大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的舞台,搭建了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
2023-09-21 10: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