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未来战场,重型武装直升机将面临怎样的新挑战、新机遇
首页> 军事频道> 滚动大图 > 正文

未来战场,重型武装直升机将面临怎样的新挑战、新机遇

来源:解放军报2023-09-08 11:20

   重型武装直升机“飞”向何方

  今年4月,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研制的T-929重型武装直升机在安卡拉完成首飞。这标志着T-929成为继美国AH-64“阿帕奇”和俄罗斯卡-52、米-28之后,全球第四型完成首飞的重型武装直升机。

  重型武装直升机研发的技术难度不小,碍于其较高的技术门槛和巨额的投入,不少国家对其研发“敬而远之”。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防空手段的增多及防空武器效能的提升,重型武装直升机战场生存所受威胁变大,这使得美国、俄罗斯在规划下一代直升机发展时开始把目光转向别处,一度引发“重型武装直升机还能存续多久”的疑问。

   T-929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为重型武装直升机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注脚。那么,今后的重型武装直升机,能不能在陆战场上继续占有一席之地?新机型的出现,是否使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发展之路变得更为清晰?未来战场,重型武装直升机又将面临怎样的新挑战、新机遇?请看解读。

   T-929武装直升机。

   战场生存空间被压缩催生“天问”

  今年8月中旬,俄罗斯军队的几架重型直升机上演了惊险一幕。在一架卡-52武装直升机被便携式导弹击落后,一架米-28武装直升机实施火力压制和掩护,一架米-8运输直升机快速降落,救起了成功跳伞的卡-52直升机飞行员。

   卡-52M武装直升机。

   3架重型直升机中,有2架是重型武装直升机。一方面,这显示了重型武装直升机在陆战场上的活跃性,另一方面,则折射着重型武装直升机战场生存压力变大的事实。不仅是卡-52,美国的AH-64“阿帕奇”多次被击落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重型武装直升机战场生存压力变大,主要源于它的“天敌”和竞争者正不断增多、变强。

   尤其是便携式防空导弹、车载防空系统的发展,让昔日重甲护身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所受到威胁日益增大。

  面对已经发生变化的战场环境以及重型武装直升机的战损,美军在规划未来直升机发展时,没有推出全新的重型武装直升机研发计划,而是启动了一个名为“未来攻击侦察直升机”的计划,计划中的新直升机以高速飞行见长,并以此取代“基奥瓦”武装侦察直升机和部分AH-64“阿帕奇”直升机。在之前的2009年,美军曾推出联合多用途直升机计划。这一计划中,美军大致列出了未来将研发的几种直升机机型,其中也没有研发新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内容。

  事实上,不少国家的军工企业研制新一代直升机时,把目光投向了中型直升机。2022年8月,意大利莱昂纳多集团完成首飞的AW249新型侦察/武装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7.5吨。尽管增强了装甲防护、武器载荷超过1.8吨,但是,该型直升机并不是重型武装直升机,只能算打了一个“擦边球”。有分析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无论市场还是战场,都对中型直升机更加青睐,侦察与攻击兼重的中型武装直升机有时也可以发挥重型武装直升机的作用。

  攻击型无人机被认为是重型武装直升机的有力竞争者。除了因为“无人”可以为挂载武器弹药留出更大空间外,攻击型无人机在制造成本、维护保养、战场生存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凭借越来越强大的滞空能力和多样化弹药发射能力,攻击型无人机已能胜任更多的昔日由重型武装直升机肩负的打击任务。

   技术与成本“门槛”也成为重型武装直升机生存空间被压缩的重要因素。

  直升机研发涉及总体、气动、结构、隐身、抗弹、耐坠、雷达等多方面的关键技术。尤其是重型武装直升机对发动机、变速箱、桨毂、桨叶等重要部件要求更高。

  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一些重型运输机的研制中。以美军列装的V-22“鱼鹰”重型运输直升机为例,该机研制期间,进度一拖再拖,产品下线后依旧故障不断。今年8月27日,一架演习中的MV-22B“鱼鹰”在澳大利亚北领地提维群岛坠毁,造成3人死亡,至少5人受伤。去年3月,美国一架搭载4人的MV-22B“鱼鹰”在挪威参加演习时也发生坠毁事故。这无疑为前不久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24财年不再采购V-22“鱼鹰”的文件提供了新的佐证。

  飞控系统、火控系统、防护系统、弹药挂载,尤其是像卡-52这样的重型武装直升机还安装了K-37弹射座椅,有的重型武装直升机还得兼顾上舰要求。如此的高度集成,把重型武装直升机的“门槛”垒得更高,也不由得让人们发出“重型武装直升机生存空间还有多大”的“天问”。

   持续改进与新机问世彰显其独特效用

   “天问”归“天问”,毋庸置疑的一个事实是——如今的重型武装直升机还在发展。这种发展虽然不包括推出下一代重型武装直升机,但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表现:一是对现役重型武装直升机不断进行升级改造,二是一些国家还在努力研发本国的与当代重型武装直升机类似的产品。

  以俄罗斯米-28武装直升机为例,先是推出了日间使用型,后又推出了全天候使用型米-28N,再后来又推出了米-28NM,进一步增强了指挥能力。卡-52武装直升机也是如此,经过对雷达、航电系统、武器系统、机身结构、通信系统、自卫系统等的改进,卡-52M在作战能力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它可以发射射程达14.5千米的LMUR对陆攻击导弹,打击范围进一步增加。

   米-28NM武装直升机。

   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阿帕奇”直升机自问世以来,也先后经过数次较大改进和升级,比如20世纪90年代推出加装毫米波雷达等设备的“长弓阿帕奇”,2011年开始研制AH-64E“守护者”,以及近年来推出现代化“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概念,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作战性能。

   俄、美两国之所以持续改进和升级重型武装直升机,是因为重型武装直升机在当今乃至今后战场上仍有其独特效用。

  一是作为空对地近距离打击火力的输出者,重型武装直升机携带弹药类型多样、数量较大,在对手的对空反制能力比较有限的地区,仍可远距离、长时间地从空中提供伴随性对地打击,为己方地面部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一些新型导弹的列装,更使重型武装直升机可以在防空火力网之外发射,进一步提升重型武装直升机的战场生存力和作战能力。

  二是各国现役装甲集群的存在,使作为“空中的坦克克星”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有了存在的充足理由。借助视野方面的优势,以及其他不断增强的态势感知能力,重型武装直升机不仅可掩护自己一方的装甲集群,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生存下来,也可远距离出击,猎杀对方的装甲力量。从打击效能上讲,强烈的电磁干扰,可使巡飞弹、FPV自杀式无人机、察打一体无人机在一定程度上失能,而有人驾驶的武装直升机可灵活做出应对,尤其是对一些时间敏感目标,有人驾驶的武装直升机的打击效能更好。巡飞弹、FPV自杀式无人机、察打一体无人机攻击装甲力量时,后者损毁程度有限,有的略经翻修即可再次投入战场,而重型武装直升机所发射重型导弹,可使装甲力量彻底失去作用,不得不作报废处理。

  三是各国两栖攻击舰相继下水,为重型武装直升机提供了新的“舞台”。在重型武装直升机助力下,两栖攻击舰将具备更强大的立体攻击能力。

  有观点认为,武装直升机是反制对手武装直升机的较好办法。尤其是在直升机所用空空导弹不断问世、性能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重型武装直升机这方面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尽管轻型、中型武装直升机能力在升级,可以遂行更加多样的任务,但其滞空时间、载弹量、抗打击能力,都比不上重型武装直升机。这也正是土耳其在研制T-129武装直升机后,还要推出T625中型武装直升机和T-929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原因之一。

  当然,借此获得自主研发重型武装直升机能力、满足本国直升机高低搭配需求、企图在重型武装直升机出口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也是T-929问世的重要原因。

   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重型武装直升机还能在战场上发挥较大作用。

   多类武直携手作战或成未来趋势

   中型直升机能否给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存续带来根本性挑战?在这个问题上,还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能够确认的是,一些国家研制的中型直升机的确能担负以往重型武装直升机的部分任务。以意大利的AW249直升机为例,它不仅在火力上可与一些重型武装直升机平分秋色,还可能被赋予网络中心战能力,具备有人-无人合作功能,由后排的飞行员充当无人机操控员。

  一些体形较小的无人武装直升机,也因可省掉以前有人机为“服务”飞行员而占用的不少空间,而受到各国军队青睐。通过提高任务载荷或减小自身体积重量,无人武装直升机可有效提升作战能力和战场生存力,还可通过增加数量来提高作战效能。2021年,土耳其泰特拉公司在民用无人运输直升机基础上推出“阿尔平”军用无人直升机,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同年公布其无人攻击直升机原型机,显然也与此有关。

  但是,这种冲击与青睐,远不能替代重型武装直升机的作用与地位。否则,土耳其也不会在本国发动机仍存在短板的情况下,继续推进T-929重型武装直升机的研制。

  有分析认为,今后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发展之路,很可能是与其他类型的直升机“齐飞”,甚至是与其他武器装备平台“共同进步”,在彼此取长补短中增强战场生存力与作战能力,从而继续活跃在战场上。

   总的来说,今后重型武装直升机有可能朝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一是复合化、模块化。“对地打击能力”不再是衡量新一代武装直升机的唯一指标。通过模块化设计以及搭载更多类型的武器弹药,它可用来执行不同的任务包括攻击更多不同的目标。同时,重型武装直升机有可能更深地嵌入战场体系,尤其是注重与其他武器装备平台的协同,从而获得更高层次上的作战能力。

  二是高速化、隐身化。高速与隐身,能有效提升武装直升机的战场生存力。尽管俄、美两国还没有拿出研制下一代重型武装直升机的规划,但其所推出的下一代直升机计划中,对直升机的高速化、隐身化都有要求。比如,贝尔公司研发中的invictus360外形上近似武直,具有一定隐身能力,有可以开合的内部弹舱。土耳其的T-929重型武装直升机外形也部分采用了隐身设计。西科斯基公司研制中的S-97直升机采用碳纤维机身,平飞速度超过480千米/小时。今后如果研制重型武装直升机,势必会兼顾这两种能力。

  三是智能化、自主化。今后,武装直升机的战力将更多地来自其智能化和自主水平。这既包括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自主化程度,减轻飞行员操作压力,也包括借助数据链采用“人在回路中”方式遥控无人武装直升机作战。尤其对重型武装直升机来说,很可能会变身为搭载、指挥无人机作战的母机,让小型无人机来执行风险更高的任务,同时提升重型武装直升机的生存能力。

  四是信息化、网络化。即以强大的作战网络为支撑,使重型武装直升机的“眼睛”更亮,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强,超视距打击和实施电子对抗更加精准,从而在严酷的作战环境中,扮演“战场多面手”的新角色。(李丹阳杨 杨 李学峰 刘含钰)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主席的话官兵们记住了!

  • 探馆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