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揭露“恶魔”真相 守护人类良知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揭露“恶魔”真相 守护人类良知

来源:人民日报2023-08-15 10:44

  8月的日本埼玉县熊谷市,烈日持续炙烤。这座东京附近的小城,就是不久前去世的日本知名反战作家森村诚一的故乡。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夕,熊谷市遭到美军空袭,街区化为焦土,大量民众伤亡,12岁的森村诚一和父亲侥幸逃生。儿时的遭遇成为森村诚一终生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起点。上世纪80年代,森村诚一在对侵华日军731部队原队员采访的基础上,结合从中国、美国搜集的731部队相关历史照片、档案及资料,完成长篇报告文学《恶魔的饱食》,揭露了侵华日军731部队为制造细菌、瓦斯等违禁武器对约3000名俘虏进行人体实验的惨无人道行为。《恶魔的饱食》1981年发表后在日本国内外引发巨大反响,累计发行量约300万册。

  森村诚一用作品告诉世人,日本军国主义者使用残忍手段,大肆进行战争屠杀,具有“恶魔本性”。受《恶魔的饱食》的影响,许多日本人到访哈尔滨等地,了解日本侵略历史。他们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铁证如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深重伤害。

  森村诚一去世后,日本多地的图书馆和书店开设其作品专区,追思这位守护人类良知的作家。作为《恶魔的饱食》系列作品的出版商之一,角川书店也在其位于埼玉县的角川武藏野博物馆开设了森村诚一作品专区,将馆藏的相关图书向公众展出。熊谷市立图书馆内专门设立“森村诚一文艺馆”,多个版本的《恶魔的饱食》摆在展区书架最醒目的位置,其中还包括多个中文译本。图书馆副馆长大井教宽告诉笔者,自森村诚一去世后,不少普通民众专程前来参观,缅怀他一生坚持反对战争、守护和平宪法的不懈努力。

  《恶魔的饱食》也让森村诚一承受着巨大压力。日本右翼势力向他发抗议信、打威胁电话,右翼宣传车还将扩音器调到最高音量在他家门口谩骂,甚至向他的住处扔石块、往他家大门上泼油漆,一些人甚至要求他退出文坛。尽管面临重重压力,但森村诚一没有退缩。他穿上自购的防弹背心,义无反顾地前往日本各地公开演讲,讲述历史真相。他说:“如果害怕被批评而退缩,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动笔。”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始终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认知,一直试图为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翻案。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日本政府不断违背和平宪法宗旨和“专守防卫”原则,持续渲染周边国家威胁,连年增加防卫开支,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晚年的森村诚一对日本社会右倾化深感忧虑,他坚持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宪法奋力疾呼。“战争是人类的天敌,不仅导致人类相互残杀,还会荒废精神、破坏文化。”他多次在日本媒体发表评论,谴责日本政府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通过修改教科书掩盖日本侵略历史。

  “有人说这是在全世界让日本丢脸的自虐行为,但真正让日本丢脸的是将自己犯下的非人道的战争罪行掩盖起来的做法。”谈到《恶魔的饱食》引发广泛关注,森村诚一曾这样鲜明地表示。他用自己的作品鞭挞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恶行,也用毕生的坚持警示日本右翼势力,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人民日报 岳林炜)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