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致敬
抗美援朝老兵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响起,唤起两位抗美援朝老兵的战场记忆——李承祚:紧要关头完成炮击支援任务并救回八名战友的生命、白福光:一天内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李承祚:
完成炮击支援 救回八名战友
1952年10月,在激烈的上甘岭战斗中敌方实施瓦斯攻击,我军连队的炮手们接连被瓦斯熏倒,掩护步兵进攻391高地的战斗任务难以继续开展。紧要关头,时任炮九团一营二连的观测员的李承祚,立即向连长和指导员申请接替战友完成任务。
得到批准后,李承祚一人勇敢地到达炮位连装连拉打完了所有的15发炮弹,完成了炮击支援任务。接下来,他连忙跑过去救人,由于身材瘦小,他只能用尽全身力气,肩扛手拖。直到救最后一名战友时,李承祚也被瓦斯气体熏倒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艰难地把战友翻到自己身上,一点一点地从战场爬了回来。
最终,这八名炮手全部从战场上被救了出来,部队也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在这场战斗中,李承祚同志表现了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不仅完成了炮击任务,而且成功救回了八名战友的生命,被授予二等功。
白福光:
一天内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46年,17岁的白福光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白福光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5军45师入朝,担任45师无线电台队长(营级),负责收发电报、接收上级指示命令。
“志愿军入朝的第三天,我们就遭到了空军的狂轰乱炸,我的两个战友当场牺牲,一颗子弹从我的臀部擦过,在简单的包扎后我们又继续工作。”白福光在轰炸中幸运地活了下来,敌军轰炸过后,他继续收发电报,保证了师指挥部与上级各指挥部的通信畅通。晚上7点,白福光随队伍出发,为了躲避飞机的轰炸,志愿军们就躲进朝鲜马路边一米深流水的沟里,斜着扫射的战机让躲在其中一边的志愿军幸免于难……
仅仅一天,白福光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而这只是抗美援朝艰苦战斗的开始。志愿军一晚上修筑的防御工事,第二天美军飞机一飞过,就被夷为平地;有些志愿军战士被燃烧弹的火焰照得睁不开眼睛,还有的受到炮弹轰炸产生的气浪冲击和强光照射,患上了眼疾;零下40℃的朝鲜让许多战士在行军路上冻伤、截肢;而负责无线电发报的白福光也因为在炮火连天的环境中双耳失聪,在战斗中腰椎5节骨头断裂,后被评为二等乙级伤残。
有志愿军精神
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让白福光印象深刻的,还有1951年5月1日那一天,“我记得很清楚,由于敌人的封锁,我们的后勤弹药、粮食运输通道被阻隔,部队没有弹药和粮食,我们饿了三天,三天内什么都没吃。”好不容易换到一口口粮,大家就狼吞虎咽抓紧时间补充体力,这时,战士们接到命令,由前卫变后卫,掩护志愿军转移。
当天夜里三点,正在收发报的白福光接到战友撤退的提醒,收拾完毕刚出防空洞口,敌人的坦克紧随而至,更惊险的是,此时的白福光距离坦克仅1米远,他迅速躲到沟壑旁掩护,万幸躲过一劫,跟上了部队并顺利完成转移。
“当时情况很危险,我也没想到能躲过那一劫,但即使被发现了我也不会当俘虏,最起码要把他拼死,只有死!因为我身上有很多秘密,我不可能背叛党和国家、背叛我的战友。”白福光回忆起战场上的惊险瞬间,感慨道:“死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志愿军精神就是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累,只要有这种精神,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任务都可以完成。”
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顽强战斗、不怕牺牲,唱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和平年代,让我们牢记历史、致敬老兵,坚定理想信念,蓄力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来源:部分素材来源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及左家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