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仰望“松骨峰”——走进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仰望“松骨峰”——走进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

来源:新华社2023-07-25 11:21

  夏日余晖穿过云隙,斜射到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英雄广场的“松骨峰阻击战”雕像上,熠熠生辉。

  7月20日,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举行新兵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活动。新华社发(马浩歌 摄)

  一段不朽的志愿军英雄传奇,定格于这尊充满金属质感的雕像。那些热血且悲壮的历史记忆碎片,在眼前聚合拼接,还原了抗美援朝战场上那场惨烈的阻击战——

  1950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奉命在松骨峰阻击南逃的美军。面对敌人的飞机、坦克,3连官兵拼死阻击,子弹打光了就端起刺刀冲向敌人,身上被燃烧弹点燃后就跃出阵地抱住敌人同归于尽……全连官兵浴血奋战,最后仅剩7人,牢牢守住了阵地,为我军主力部队聚歼敌人赢得了宝贵时间。是役,3连获记特等功,从此便有了“松骨峰特功连”这个响亮的称号。

  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进行单兵战术综合演练,官兵们快速通过涉水场(2023年6月9日摄)。新华社发(姜慧鑫摄)

  松骨峰阵地是一座海拔只有288.7米的高地,但在3连官兵心中,它永远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峰

  每一段英雄传奇,往往都有一个荡气回肠的开始。

  在3连官兵眼里,松骨峰阻击战是连史上的高光时刻,每个人都以自己是“松骨峰特功连”的一员而自豪。

  连队荣誉室门口,悬挂着魏巍题写的“松骨峰特功连”牌匾。

  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随所在营进行长途机动(2022年4月12日摄)。新华社发(李乃超 摄)

  “松骨峰阻击战的一幕幕,被作家魏巍写进了脍炙人口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连队的故事也因此传扬于祖国大地。”“松骨峰特功连”第35任政治指导员彭陈讲起连史如数家珍,“松骨峰阻击战异常惨烈,在连队只剩不到40人时,时任连长戴如义和指导员杨少成做了最后的战场动员,‘千斤重担我们3连也要担起来!敌人拥有钢铁和汽油弹,我们有着敌人没有的武器——勇敢和决心’‘我们连是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每个人都是一颗钉子,要牢牢钉在阵地上,天大的压力也要顶住’”。

  彭陈指着连训墙上这两段话告诉记者,老连长和老指导员的最后动员,早已成为连训,每天晚上点名,全连官兵都会集体背诵。“3连的连训,集中体现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彭陈说。

  爱国主义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从抗美援朝战场走下来的“松骨峰特功连”,以实际行动把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到一岗一位上、一言一行中

  硝烟散去70年,但是3连“逢敌亮剑、以气胜钢”的连魂,始终未曾改变。

  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组织官兵进行跨过铁丝网训练(2023年6月9日摄)。新华社发(姜慧鑫摄)

  军士邹艺博至今记得6年前新兵下连时,班长告诫他的那句话:“进了3连门,就是3连人;出了3连门,不忘3连魂!”去年参加某项演习,邹艺博和战友在点位附近遭遇“汽油爆燃”。面对热浪扑面,他们咬牙坚守点位,即便面临身体脱水和意识模糊,也没有暴露目标,直到演习结束。“每一名‘松骨峰特功连’的兵,都应像前辈坚守松骨峰那样,守住自己的阵地!”邹艺博说。

  “夫战,勇气也。”战场上较量,不仅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在3连官兵眼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既要有过硬的战斗作风加持,也要靠强大的战斗力做支撑。

  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组织官兵进行战术演练(2023年6月18日摄)。新华社发(姜慧鑫 摄)

  “身为‘松骨峰特功连’的传人,就要在关键时候顶得上去。”3连6班班长孙佳仁说。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上,孙佳仁是现场最年轻的主教练员,给全军部队做示范。为了当好主教练员,他白天泡在训练场摸爬滚打,晚上钻研组训方法。

  70多年前,先辈们在松骨峰以气胜钢,打出了志愿军忠勇报国的血性和精神。70多年来,作为“松骨峰特功连”传人,3连官兵高擎这面光荣的战旗,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像前辈那样勇敢地冲上去。

  读懂了松骨峰阵地前一个个冲锋陷阵的背影,也就读懂了“松骨峰传人”一次次前赴后继的赓承

  70多年来,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淬炼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流淌在“松骨峰特功连”的血脉中,是激励“松骨峰传人”战胜强敌、保家卫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7月20日,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组织官兵在所在旅队军史长廊参观学习。新华社发(何鹏刚 摄)

  每年的11月30日,是松骨峰阻击战纪念日,也是3连的连日。每到这一天,3连官兵都会在“松骨峰阻击战”雕像前重温连训,集体背诵《谁是最可爱的人》,邀请老英雄和老兵回连,追忆当年激情燃烧的战斗岁月,激发官兵爱国主义情怀。

  “松骨峰特功连”今天已成为某旅麾下的一支精兵。身处新时代,作战样式变了,武器装备变了,但是3连“逢敌亮剑、以气胜钢”的精气神始终不曾改变。

  7月20日,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举行新兵对连旗宣誓仪式。新华社发(何鹏刚 摄)

  “眼下,我们连正在整备行装,即将奔赴千里之外驻训地。”3连连长孙承昊告诉记者,“新时代的‘松骨峰特功连’官兵,在爱国主义精神洗礼下,传承发扬‘无限忠诚、无私奉献、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优良传统,向着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奋进。”

  炎炎烈日,出征在即。3连官兵列队在“松骨峰阻击战”雕像前,心绪滚烫。那些老兵仿佛正从松骨峰阵地走来,他们身后,是一代代“松骨峰传人”……

  松骨峰海拔不高,却让人久久仰望!

  (新华社天津7月24日电)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参与式”打卡博物馆,在文物的静默中寻找共鸣

  • 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最新气候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仍然极高,2025年将与2024年一道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5-05-19 10:49
5月17日,江西省首颗自主发射的生态环境监测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
2025-05-19 10:47
航天科技看似遥远,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高在上”的航天实验,正在引导一场由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变革,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2025-05-19 10:46
为提升各种场景下荧光成像性能,北京大学席鹏团队和深圳大学屈军乐团队合作,通过计算机视觉与荧光显微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暗通道光学层切算法使显微成像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25-05-19 10:42
《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18日在北京发布,卫星导航专利申请总量累计突破12.9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2025-05-19 10:07
AG600“鲲龙”批生产首架机(1101)18日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生产试飞,标志着AG600飞机通过取得生产许可证(PC)的关键环节,实物状态满足PC构型要求。
2025-05-19 10:05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2025-05-16 10:55
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老师亮相总决赛直播间,与全国诗词爱好者云端相聚。央视诗词大会选手与作业帮第二届古诗词冠军狭路相逢,上演巅峰较量。
2025-05-19 13:55
星星“眨眼睛”,并不是“真身”在动,而是光线的折射率出现了波动,导致肉眼观察下的星星,与其“真身”所在位置的偏移距离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变化。通常,白天发生的大气湍流更加强烈,导致折射率波动更大,星星“眨眼睛”也更频繁,只是我们观察不到。
2025-05-16 09:52
气象监测显示,5月12日以来,我国华北南部、黄淮地区等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中央气象台预计,16日起,我国黄淮中西部、华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19日至21日,高温天气强度增强、范围扩大,陕西关中盆地、河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达37—39摄氏度,局地40摄氏度。
2025-05-16 09:51
科学家发现,将一段人类特有的基因片段插入小鼠体内,可以让它们的大脑长得更大。为了找出人类HARE5与黑猩猩的差异,Silver和同事确定了其中4个遗传突变,每个突变都能同时增强黑猩猩和人类细胞的增殖能力。
2025-05-16 09: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林峰、副教授刘欣团队与教授谭树堂团队合作,在植物激素运输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研究团队进一步解析了AUX1蛋白在CHPAA结合状态下的结构,为其抑制机理提供了见解,并提出AUX1蛋白依赖于质子浓度梯度介导生长素内向运输的转运模型。
2025-05-16 09:47
在这项研究中,胡晗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高精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保存完好的芝加哥始祖鸟标本进行了详细研究。
2025-05-16 09:42
研究显示,鸟类、哺乳类甚至龟类的大脑在过去3.2亿年里,经历了一场精彩的大脑神经元演化历程,走出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智慧发展之路。
2025-05-15 10: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联手中外学者创新研发出储能密度较高的新型纳米复合薄膜储能器件,其储能密度可达215.8焦/立方厘米,刷新介电储能密度国际最高纪录。
2025-05-15 10:03
宇宙的命运与其天体命运息息相关,而其中恒星的最终“寿命”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命题。
2025-05-15 10:02
周天军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区域季风的演变规律,更凸显了古气候研究在气候变化预测中的独特价值。通过开展古今对比研究,丰富的古记录数据所揭示的历史变化事实,将会成为我们有效应对未来的重要参照物。
2025-05-15 10:01
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我国农作物长期战略保存种质资源已超过58万份,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物遗传基因密码,犹如“天书”亟待破解。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起、腾讯参与支持的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正式启动。
2025-05-15 04:1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