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仰望“松骨峰”——走进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仰望“松骨峰”——走进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

来源:新华社2023-07-25 11:21

  夏日余晖穿过云隙,斜射到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英雄广场的“松骨峰阻击战”雕像上,熠熠生辉。

  7月20日,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举行新兵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活动。新华社发(马浩歌 摄)

  一段不朽的志愿军英雄传奇,定格于这尊充满金属质感的雕像。那些热血且悲壮的历史记忆碎片,在眼前聚合拼接,还原了抗美援朝战场上那场惨烈的阻击战——

  1950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奉命在松骨峰阻击南逃的美军。面对敌人的飞机、坦克,3连官兵拼死阻击,子弹打光了就端起刺刀冲向敌人,身上被燃烧弹点燃后就跃出阵地抱住敌人同归于尽……全连官兵浴血奋战,最后仅剩7人,牢牢守住了阵地,为我军主力部队聚歼敌人赢得了宝贵时间。是役,3连获记特等功,从此便有了“松骨峰特功连”这个响亮的称号。

  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进行单兵战术综合演练,官兵们快速通过涉水场(2023年6月9日摄)。新华社发(姜慧鑫摄)

  松骨峰阵地是一座海拔只有288.7米的高地,但在3连官兵心中,它永远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峰

  每一段英雄传奇,往往都有一个荡气回肠的开始。

  在3连官兵眼里,松骨峰阻击战是连史上的高光时刻,每个人都以自己是“松骨峰特功连”的一员而自豪。

  连队荣誉室门口,悬挂着魏巍题写的“松骨峰特功连”牌匾。

  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随所在营进行长途机动(2022年4月12日摄)。新华社发(李乃超 摄)

  “松骨峰阻击战的一幕幕,被作家魏巍写进了脍炙人口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连队的故事也因此传扬于祖国大地。”“松骨峰特功连”第35任政治指导员彭陈讲起连史如数家珍,“松骨峰阻击战异常惨烈,在连队只剩不到40人时,时任连长戴如义和指导员杨少成做了最后的战场动员,‘千斤重担我们3连也要担起来!敌人拥有钢铁和汽油弹,我们有着敌人没有的武器——勇敢和决心’‘我们连是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每个人都是一颗钉子,要牢牢钉在阵地上,天大的压力也要顶住’”。

  彭陈指着连训墙上这两段话告诉记者,老连长和老指导员的最后动员,早已成为连训,每天晚上点名,全连官兵都会集体背诵。“3连的连训,集中体现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彭陈说。

  爱国主义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从抗美援朝战场走下来的“松骨峰特功连”,以实际行动把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到一岗一位上、一言一行中

  硝烟散去70年,但是3连“逢敌亮剑、以气胜钢”的连魂,始终未曾改变。

  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组织官兵进行跨过铁丝网训练(2023年6月9日摄)。新华社发(姜慧鑫摄)

  军士邹艺博至今记得6年前新兵下连时,班长告诫他的那句话:“进了3连门,就是3连人;出了3连门,不忘3连魂!”去年参加某项演习,邹艺博和战友在点位附近遭遇“汽油爆燃”。面对热浪扑面,他们咬牙坚守点位,即便面临身体脱水和意识模糊,也没有暴露目标,直到演习结束。“每一名‘松骨峰特功连’的兵,都应像前辈坚守松骨峰那样,守住自己的阵地!”邹艺博说。

  “夫战,勇气也。”战场上较量,不仅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在3连官兵眼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既要有过硬的战斗作风加持,也要靠强大的战斗力做支撑。

  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组织官兵进行战术演练(2023年6月18日摄)。新华社发(姜慧鑫 摄)

  “身为‘松骨峰特功连’的传人,就要在关键时候顶得上去。”3连6班班长孙佳仁说。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上,孙佳仁是现场最年轻的主教练员,给全军部队做示范。为了当好主教练员,他白天泡在训练场摸爬滚打,晚上钻研组训方法。

  70多年前,先辈们在松骨峰以气胜钢,打出了志愿军忠勇报国的血性和精神。70多年来,作为“松骨峰特功连”传人,3连官兵高擎这面光荣的战旗,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像前辈那样勇敢地冲上去。

  读懂了松骨峰阵地前一个个冲锋陷阵的背影,也就读懂了“松骨峰传人”一次次前赴后继的赓承

  70多年来,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淬炼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流淌在“松骨峰特功连”的血脉中,是激励“松骨峰传人”战胜强敌、保家卫国的强大精神力量。

  7月20日,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组织官兵在所在旅队军史长廊参观学习。新华社发(何鹏刚 摄)

  每年的11月30日,是松骨峰阻击战纪念日,也是3连的连日。每到这一天,3连官兵都会在“松骨峰阻击战”雕像前重温连训,集体背诵《谁是最可爱的人》,邀请老英雄和老兵回连,追忆当年激情燃烧的战斗岁月,激发官兵爱国主义情怀。

  “松骨峰特功连”今天已成为某旅麾下的一支精兵。身处新时代,作战样式变了,武器装备变了,但是3连“逢敌亮剑、以气胜钢”的精气神始终不曾改变。

  7月20日,中部战区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举行新兵对连旗宣誓仪式。新华社发(何鹏刚 摄)

  “眼下,我们连正在整备行装,即将奔赴千里之外驻训地。”3连连长孙承昊告诉记者,“新时代的‘松骨峰特功连’官兵,在爱国主义精神洗礼下,传承发扬‘无限忠诚、无私奉献、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优良传统,向着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奋进。”

  炎炎烈日,出征在即。3连官兵列队在“松骨峰阻击战”雕像前,心绪滚烫。那些老兵仿佛正从松骨峰阵地走来,他们身后,是一代代“松骨峰传人”……

  松骨峰海拔不高,却让人久久仰望!

  (新华社天津7月24日电)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 网络中国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2025-01-21 15:35
经过数月的延迟,寒冷的拉尼娜气候模式终于出现在热带太平洋东部。虽然它降低了全球平均气温,但也增加了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强降雨的风险。
2025-01-21 15:3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江左其杲及其所在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及国外合作者,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大量豹属化石记录中识别出了稀有的雪豹化石记录,从而揭示了雪豹特殊的演化之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2025-01-21 15:31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使用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在红外波段捕捉到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活动星系核(AGN)图像,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
2025-01-21 15:29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2025-01-21 15: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