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铭记卢沟桥的枪声,更要铭记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铭记卢沟桥的枪声,更要铭记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中国军网2023-07-07 10:48

  又到7月7日,这是每一名中华儿女都不能忘记的日子。

  86年前的今天,驻华北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也正是从那天起,每名中国人心中的那道伤疤同宛平城墙上的弹痕一样,历经风雨,难以磨平。

1937年的卢沟桥。资料图片

  我们无法忘记,日本侵略者带给中华民族的,首先是一场山河破碎、民族覆灭的大危机。但正如恩格斯所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在这一饱受苦难的进程中,中国人民的觉醒程度和团结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从未停止侵略中国的脚步,而它屡屡得手的原因,就是看透了当时的中国政治腐朽、派系林立、民众涣散,他们知道自己的对手不过是中国各地勾心斗角的军阀势力。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到“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从侵占热河省、进兵冀东到制造“华北事变”分裂华北五省,中华民族真正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七七事变”前夕,日军已举行过多次“军事演习”,由最初的每月一次增加到三五天一次,从一般演习到实弹射击。一位南方到华北读书的学生听着日军的枪炮震动着教室的玻璃,心痛地表示“这一颗颗的子弹,好像每颗都打在我们心上一样难过”,正是到了“华北虽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时刻。许多人从此时真正意识到,如果国家民族的前途一片黯淡,那么根本没有什么个人前途可言。

  时局的变化催生着社会思潮的大变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经历艰苦卓绝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平津地区的爱国学生掀起了席卷全国的“一二·九”爱国运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促成了全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此时,全民族抗战已有了相当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这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

  从前被称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也已经到了必须要团结一致的时候,因为日本侵略者从来都是以灭亡中国为目标,他们所到之处,从来就把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日寇占领中国的土地、杀害中国的民众,哪管你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哪分你是哪个党派。整个中华民族此时面对的是共同的命运,单靠哪一股力量都不足以抵抗日本侵略者。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资料图片

  “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声明,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毛泽东在7月23日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并指出“中国的军队是不少的,以政治条件和物质条件相结合,我们的军力将无敌于东亚”。

  与国民党上层幻想着不扩大此次事变相反,用血肉谱写了一支反抗侵略壮歌的是怀着一腔朴素爱国热情的基层中国守军。“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在卢沟桥上枪响之时,国民革命军第29军就驻扎在宛平县,面对日军的进逼,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激战,没有子弹,就抡起大刀,与日寇浴血肉搏,驻守宛平的爱国官兵英勇抵抗日军进攻,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整个民族的觉醒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这种朴素且悲愤的爱国情绪郁积在国人的心中,不断奔腾着,增长着,整个中国社会就像一座喷薄欲发的火山。

宛平城内的中国守军奔赴战场。资料图片

  对于英勇抗敌的第29军,全国各界报以热烈声援:各地民众纷纷送来慰问信、慰劳品;平津学生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此时眼前的景象,不能不让人联想到30多年前,同样是在北京城,八国联军入侵时,一群一群拖着辫子的中国民众,揣着手站在两旁,事不关己似地在看热闹……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壮阔历史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底层民众真正做到民族意识的觉醒,那么全国人民的大团结自然水到渠成。

  并且,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民族觉醒和团结也不再是一个只靠知识分子奔走呼号的抽象概念,而是成为每一名爱国民众的具体行动:前线的抗日官兵英勇同日寇作战,后方的民众夜以继日运送物资,妇女们精心照看伤员,甚至连儿童都被发动起来放哨送信……一个觉醒起来、团结一致的民族,无论如何都是有希望的,为此作家巴金热情洋溢地写道:“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资料图片

  这种高度的民族自觉带来的大团结,是中华民族所以能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地坚持下来,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力量源泉。正如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报告中指出:“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

  于中华民族而言,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彻底的胜利,这场胜利的意义远不止在军事上。经过这场血与火的洗礼,深深扎根于整个民族血脉中的团结奋进的力量,成为鼓舞无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乃至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无穷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团结一心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开启国家工业化进程、进行改革开放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完成了脱贫攻坚的历史伟业、在太空建成属于中国的“天上宫阙”、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个个改革和发展的奇迹无不向世人宣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有着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团结力,只要14亿多中国人团结一心,没有什么难关闯不过,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

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历史与实践充分证明: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

  今天,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新时代的最强音的召唤。

  铭记历史,更要铭记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唯有以团结作帆、以奋斗划桨,戮力同心,在浩荡的时代东风中,每个人都不惜力,在接力中跑好自己的那一棒,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才会最终迎来伟大的圆梦时刻。

  (井延坡执笔:赵镭饷、罗吉利、袁笑)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