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飞鲨”舰载机翱翔海天的背后有这样一群普通的战士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飞鲨”舰载机翱翔海天的背后有这样一群普通的战士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6-20 10:47

守望“飞鲨”

  在“飞鲨”舰载机翱翔海天的背后,有这样一群默默付出和奋斗着的普通战士。他们以“保持仰角,准备战斗”的精神,深耕在飞行保障的各个战位,如同一颗颗星辰,辉映于海天。

  本期“士兵面孔”聚焦海军航空大学某场站。2023年3月,海军给该场站记集体二等功。在逐梦海天的征途上,他们与舰载机一起成长,用一串串坚实的足印,勾勒出舰载机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航迹。

——编 者

  平凡的一天

  【人物名片】周勇,一级上士,荣立三等功1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先后5次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周勇

  天欲破晓,淡青色的天空还镶着几颗疏星。一辆强吹车缓缓驶入跑道,为长长的路面投下一道白色的灯光。忽然,强吹车发出巨大的吼声,跑道上的砂石瞬间被吹入两旁的草地。

  驾驶室里,一级上士周勇脊背前倾,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把着操作杆,睁大眼睛盯着路面,根据情况调整着车辆清扫方向。跑道上,战机一次次滑行留下的黑色印痕新旧叠加,朝着14°仰角的滑跃跑道尽头延伸。再过几个小时,战机就会从他清扫过的跑道上呼啸而起,一飞冲天。

  前方,一个银色光点一闪而过。周勇眨了眨眼,一脚踩住了刹车。经验告诉他:跑道上的一粒砂石、一颗螺钉都可能给飞行带来安全隐患,容不得半点马虎。周勇立即下车检查,在跑道上搜索了几分钟后,终于在车轮左前方找到一个金属异物。

  清晨,周勇和战友们已完成了清扫工作。外场开始热闹起来,保障官兵在战位上忙碌着,补给车辆在机棚间来回穿梭……战机旁,飞行员已经整装待发。

  当一架架“飞鲨”舰载机从机棚滑出、等待起飞指令时,周勇正驾驶着驱鸟车在机场辅路上行驶。喇叭里,特定声波循环响起,驱赶着从机场北侧飞来的鸟群。透过车窗,周勇看着这群“不速之客”在空中连续变换几次方向,最终飞离跑道上空。

  迎着灿烂的朝阳,战机编队呼啸而起。周勇仰望蓝天,成就感和自豪感又一次涌上心头。

  时光在坚守中悄然逝去,一批批飞行员在这里成长,驾驶“飞鲨”翱翔海天。10多年来,周勇铆在这一方天地中默默耕耘着。如今,他能够熟练驾驶20多类特种装备车辆,是全场站数一数二的技术尖兵。

  “周班长,我们想向您学习驾驶‘大家伙’。”飞行间隙的休息时间,一名场务连的年轻战友拉住了周勇。战友提到的“大家伙”,指的是大型除雪车——长达17.8米的高大车身、6米宽的除雪铲,光是停在那里就显示出不一般的气势。周勇是场站第一个能驾驭这“大家伙”的人。

  那年冬天,暴风雪袭来。周勇驾驶着这辆“大家伙”,在积雪齐膝深的跑道上连续除雪十几个小时。高高扬起的雪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让他的眼睛在作业结束后又酸又痛,控制不住地直流泪。可当战机的轰鸣声再次响起时,周勇打心底觉得值了:“我们机场在周边地区第一个恢复飞行!”

  夜幕降临了,熙熙攘攘的机场重新安静下来。周勇驾驶助航灯光车开始了一天中的最后一项任务——布设航灯。红色的停机坪灯、黄色的场界灯、绿色的入口灯……五彩斑斓的灯光如同夜幕下的星海,勾勒出跑道的边缘、机场的轮廓,为夜空中的战鹰指引归航的方向。

  当最后一架战机平稳降落,周勇深深地舒了一口气。站在黑暗的角落里,他向战机滑行的方向竖起了大拇指。

  几个小时后,当晨曦为跑道镶上一缕金边时,强吹车引擎的轰鸣声又将响起。对于周勇而言,平凡而崭新的一天又将开始……

  享受成就感

  【人物名片】王超,二级上士,荣立三等功1次,先后2次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王超

  飞行日,天气晴好。跑道附近,一座座机棚一字排开。随着战机滑入滑出,一辆辆电源车在机棚间往返穿梭,为战机翱翔蓝天注入能量。

  高达140分贝的通电启动噪声,透过隔音耳罩仍强烈地刺激着耳膜。二级上士王超聚精会神地盯着电源仪表盘,右手有节奏地拍打着大腿:“5、6、7、8……”当数到“11”时,王超迅速打出“OK”的手势:“正常启动!”

  “班长,你为啥拍腿呀?”一旁的新兵终于忍不住发问。

  王超笑着说:“我习惯打拍子数秒,要是飞机迟迟没启动,就得立刻提醒飞行员和机务中止启动并进行检查。”

  电源车作为战机发动的“点火器”,供电时出现任何问题都可能影响飞行甚至损伤飞机,一分一毫也马虎不得。

  “班长,这辆车好像电压不够。”隆隆的轰鸣声中突然传来战友的高喊声。王超三步并作两步奔到电源车旁,只见仪表盘上电压指针位置出现少许偏离,他摇摇头说:“换一辆吧,不能让有问题的车对接飞机。”

  飞行保障结束后,王超导出了全车信号记录装置中的数据,经过比对排查,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

  在场站,王超喜欢钻研是出了名的。在执行一次保障任务时,电源车突然出现高压异常状况。大家反复拆装检查,一连好几天摸不着头绪。

  如何才能缩短排障时间,提高保障效率?王超陷入了思考。

  能不能发明一个设备,在不影响电源车工作的前提下,能将车辆所有信号记录下来,让一切操作流程有迹可查?抱着这样的想法,王超开始了探索。

  在场站的支持下,王超联系厂家学习专业知识,并购买了专业书籍和实验器材,开始了一遍又一遍尝试。最终他发明的某装置,不仅大大缩短了故障排查时间,还能调整相关参数进行故障模拟,锻炼操作人员的故障分析能力。如今,该装置已经在场站全部电源车上推广使用,并在厂家的协助下,逐步加装到其他场站的电源车上。

  冬去春来,王超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默默坚守,也在享受着一种幸福与成就感。从2016年至今,王超提出装备改进意见20余条,多项发明创造获得海军航空大学相关奖项。

  去年冬天,王超作为伴随保障人员第一次登上辽宁舰,目睹了自己保障的战机滑跃腾空,直刺海天。他思绪翩跹,写下一句小诗:“我像一朵小小的浪花,守望‘飞鲨’,青春折射出太阳的光华……”

  一架架战机陆续升空,向着高远的蓝天飞去。王超立在空旷的跑道上,初夏的风吹过脸颊。他知道拂过“飞鲨”的海风,亦如此般深情。

  夜空明灯

  【人物名片】马锦曾,一级军士长,荣立三等功1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2次,先后2次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马锦曾

  开机,滴滴、滴滴……

  伴随着富有节奏的识别信号声,一级军士长马锦曾坐在值班桌前,翻开登记本,认真记录:“装设备运行状态良好,试机试线一切正常……”

  马锦曾是这个导航台第2任台长,包括他在内的3名导航兵、1条名叫“亮灯”的“非编”军犬,是这个台站的全部兵力。每一个飞行日,全班的任务就是围着导航机转,给飞机发送导航信号。

  战机呼啸着由远及近,随后很快消失在天边。小院里又回响起单调的滴滴声。

  这些年,台站的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其中,1名战士考上军校,2人立功。马锦曾一直坚守在这里,整整12年。常年与寂寞相伴,田野一角的这座小院早已成了他的家。

  院子里,马锦曾亲手种下的果树已经枝叶繁茂、亭亭如盖,碧绿的葡萄藤爬满了廊亭,为小院平添了一抹清凉。到了秋天,小院将迎来丰收,苹果、红枣、山楂、梨子……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散发出沁人的清香。不久后,单位的运粮车会满载小院的心意,分发给主营区的战友们。

  不少新兵刚来台站时,心里多少带着点不甘。作为海军,却守在一方小院里看不见海;要保障舰载机,却不能登上军舰;身在军营,每天见到的只有两名战友。为了给生活增添乐趣,帮助新战友尽快融入台站,马锦曾花了不少心思:组织三人厨艺比拼、象棋比赛、知识竞赛;耐心地给新兵讲台站历史、带教熟悉业务;发动大家整理小院,种下绿油油的青菜……他像个永不停止的陀螺,更像一个大家长呵护着年轻战友的成长。

  台站会议室的墙上贴着一张“一周学习工作计划表”。作为典型的“小散远”单位,台站的建设管理比一般单位难许多。为此,马锦曾想了不少办法。距离营区远,他申请加装了视频会议系统,教育、点名,事事都能参加;院子不大,就因地制宜建起小型篮球场和阳光健身房,体能训练、娱乐,都不耽误。

  在历次上级检查中,台站的装备保障、人员管理等各项工作赢得了一致肯定。一位领导临走前夸赞道:“这是我检查过的‘小散远’台站中最正规的一个!”

  那年,台站荣立集体三等功。马锦曾与两名战友非常隆重地与奖牌合影留念。这是对他们多年如一日精准导航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坚守平凡岗位的褒奖。

  繁星点点,结束值班的马锦曾坐在葡萄藤下纳凉。清脆的虫鸣与规律的滴滴声奏响一曲交响乐,这是他听来最悦耳的旋律。滴滴声如同心跳,一旦突然消失,意味着必须争分夺秒启动备用供电。在马锦曾的带领下,台站成员形成了默契:无论值班与否,每个人都要留心机房的声音,一旦发现异常要第一时间处理。

  又一架返航战机从屋顶呼啸而过,融入茫茫夜色中。院子里,大黄狗“亮灯”朝着战机飞离的方向跑去,响亮地叫了几声。马锦曾抬头凝视着夜空——如果从战机上俯瞰万家灯火,这个小小的导航台,是不是最亮的那一盏?

  心中有尺

  【人物名片】卓如斌,一级上士,荣立三等功1次,先后4次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卓如斌

  机场跑道上,一辆牵引车牵引着舰载机缓缓前进。一级上士卓如斌手握方向盘,目光在牵引车两侧反光镜上来回移动。

  为了测试舰载机起飞的相关数据,研究人员在跑道上划设了多组标准线来开展此次模拟实验。如何将舰载机精确停放在指定位置成为实验关键。

  牵引车驾驶室里看不到飞机轮胎的移动,牵引的距离和角度全靠驾驶员的经验。卓如斌一点一点地调整着操作,细密的汗珠沿着鬓角流下。

  终于,舰载机稳稳停住。研究人员跑过去测量,舰载机右前轮落在标准线上,左前轮距离标准线10厘米——与实验要求的停放标准分毫不差。

  “卓分队长,你心里简直有把尺啊!”在场的战友钦佩不已。

  牵引车的高度只有1.4米,一眼望上去像个扁箱子,被大家称为“地爬子”,驾驶员只能以半蜷缩的姿势坐在里面。看似不起眼的牵引车,却担负着在地面上牵引飞机的重要任务。入伍至今,卓如斌在“地爬子”里一坐就是17年。

  场站组建之初从各单位抽调人员时,正在某部服役的卓如斌听到“航母”二字,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很快,现实打碎了他对诗与远方的憧憬。带着一丝落寞,卓如斌努力说服自己,保障“飞鲨”就是保障航母,岗位无大小,来了就要好好干。

  卓如斌原先的岗位就是驾驶牵引车,但是面对舰载机,他发现以往的很多牵引经验都派不上用场。“原来的牵引要求是把飞机拉进一个圈,而牵引舰载机必须让飞机精准地停在圆圈中心点。”

  没有太多的练习时间,第一次牵引任务很快落到卓如斌的肩上。那天,各级领导和许多战友都来到现场,想一睹舰载机的风采,这让卓如斌更加紧张。在把舰载机前轮缓缓拉到牵引车上时,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腿在发抖。

  校准方向、确定距离、微调……尽管已经竭尽所能,可当舰载机停下时,卓如斌还是听到有战友叹了口气:“还是差了一点。”这最后的一点偏差,是靠人力推动的。

  万事开头难,没人责备卓如斌,但看着战友们协力推动飞机的身影,他的脸有些发热。他咬着牙,心里暗暗发誓:“这样的情况,绝不能出现第二次!”

  牵引飞机的准确度,很大程度上依赖驾驶员的经验。每一次飞机牵引任务,卓如斌都仔细琢磨,用心体会,在细微偏差中不断修正操作。等任务结束,他又用灭火器摆出飞机轮子的距离进行空车练习。

  那年春天,连里来了一群新面孔,已经是分队长的卓如斌将舰载机牵引技巧悉数传授给这些年轻战友。尽管场站引进了许多新的牵引车,卓如斌还是最喜欢他第一次牵引飞机时开的那辆。这辆牵引车与他同年列装入伍,是他的“老战友”,也是他保障无数舰载机从驻训机场飞向航母甲板的“老搭档”。

  “没能登上航母依然是我的遗憾,但我保障的飞行员和舰载机已经从航母甲板飞向蓝天。”卓如斌望着跑道前方,一排排“飞鲨”停在那里,等待着蓝天的召唤。

  (图 片:倪 帅 于 涛 李 力 赵天淏 孙 鑫)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欣欣,你在哪里——缅甸地震中国力量救援纪实

  • 现场视频!解放军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3月30日,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坚持主流价值导向 推动算法向上向善”主题分享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6
目前全球6G研发已从概念探索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中国围绕2030年实现6G商用这一目标加速布局。
2025-04-01 09:50
AI医疗只是辅助手段。
2025-04-01 09:48
31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由北京金融监管局联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共同指导,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组织——“北京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正式发布,助力北京商业航天加速发展。
2025-04-01 09:47
3月31日,“南海二号”钻井平台在惠州19-6油田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2025-04-01 09:45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重大科技成果,展现了我国在前沿科技引领、开源开放合作、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成效。
2025-04-01 09:41
现场发布2024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与会领导为中国正能量十佳网络精品代表、突出贡献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牌。
2025-04-01 09:48
主题分享会上发布了“算法向善”南宁宣言,重点互联网企业代表集体签署。
2025-04-01 09:47
今年以来,我国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企业通过算法优化、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开源生态协作,在使用“缩水版”GPU芯片的情况下,将千亿参数模型训练成本压缩至同类模型的1/10,走出了一条从粗放式算力堆砌向内生式效能提升的新路径。
2025-03-31 10:21
“联合科研团队初步确定,青龙山恐龙蛋化石普遍表现出特殊排列规律,如常见同层埋藏的恐龙蛋3至5枚一组排列成微微弯曲的弧线,多组弧线近平行展布。
2025-03-31 10:03
由西湖大学孵化的西湖仪器,日前成功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自动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损耗,提升加工速度,推进了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
2025-03-31 10:02
日照两城河口国家湿地公园,一群绿头鸭在水面上自由飞翔。
2025-03-31 10:01
3月28至29日,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25-03-31 09:59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