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位深山水兵的“端午记忆”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一位深山水兵的“端午记忆”

来源:解放军报2023-06-19 10:19

  在我们的军旅记忆中,有没有一个闪光的时刻,用来标记青春选择?有没有一个节日,让离家在外的我们倍感温暖?在海军某部一级军士长龙建昆内心深处,就有这么一个节日——端午节。

  龙建昆怀揣着驰骋大洋的梦想,穿上水兵服。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却成为一名“守在深山里的水兵”。在看不见海的地方,守望深蓝,让他的青春拥有了更加苍劲的底色。从不适应到接受、再到慢慢理解和热爱,在龙建昆眼里,这是一种更有力的成长。

  时间,成长的见证者。时光的沙漏,不会过滤奋斗的记忆。当我们截取一段成长的“切面”时发现,这位老兵与端午节,有着一份特别的“情缘”。

一位深山水兵的“端午记忆”

   战位上的“粽香”。

  让龙建昆难忘的第一个端午节,是他在军列上执行任务,坚守让他品尝到战位上的“粽香”。让龙建昆难忘的第二个端午节,是他说好陪儿子过3周岁生日,却因为执行任务又一次失约,但家人的守候让他倍感温暖。让龙建昆难忘的第三个端午节,是他的父母来到部队探亲,用一封远方战友的来信告诉家人,守在这座山里的青春是何等珍贵而荣耀……

  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走进南陲大山,品读一位老兵的忠诚与大爱、坚守与担当。

——编 者

一位深山水兵的“端午记忆”

   战位上的“粽香”。

  2300公里,从南海之滨到燕赵大地。这头,是部队;那头,是家乡。

  打开手机上的电子地图,每到节日来临,龙建昆都会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反复“丈量”这段距离。他把这个意念中的“习惯动作”,叫做——想家的前奏。

  伴随着兵龄的增加,就像树的年轮一圈圈扩大,这个“前奏”也变得越来越长,特别是在端午节即将来临的时候。

  一种味道——

  军列驶过祖国大好河山,他心里溢满想家的乡愁

  龙建昆第一次执行长途器材押运任务,是在21年前。那时的他,已经离家3年,端午节是母亲的生日,龙建昆打算在这个时段返乡休假。

  没承想,部队突然接到紧急任务,将一批弹药运至4000公里之外的北疆某地。“军列行车速度慢,还要让行客列,那趟任务要走一个半月时间。”龙建昆左思右想,请假条在手心里攥出了汗,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毅然踏上任务之旅。

一位深山水兵的“端午记忆”

图①:龙建昆在仓库巡逻;

  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开动。按照编组,战友们两人一组,负责守护一节车厢。

  老兵刘建明和龙建昆同守一节车厢。他们给铁皮地板铺上一层稻草,再压上一张泡沫板,垫上一层褥子。他们吃住都要在这个“闷罐车”里。

  没水、没电,昏暗密闭的车厢中,唯一的光亮来自车门上的一道缝隙。透过这个有限的“窗口”,龙建昆才能感知车厢外面的世界。

  一路向北,夜风依旧寒凉。每当天色暗下来,龙建昆就会特别想家,裹着大衣倚坐在门前,望着外面一闪而过的风景,想象与父母、哥哥姐姐在一起的样子。跨过长江、跨过黄河——一路上,军列驶过大好河山,已经3年没回过家的他,心里溢满想家的乡愁。

  火车运行噪音大,龙建昆每天跟着刘建明完成检修、维护任务,在漫长的“哐当”声中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夜,几乎每一餐吃的都是八宝粥和干粮。

一位深山水兵的“端午记忆”

图②:龙建昆(左一)教新兵包粽子。

  龙建昆最期待的就是火车靠站时,他和刘班长完成检修任务后走上站台,打点热水,远远地望一眼站台外小镇上空升腾的烟火气。

  一天清早,睡梦中的龙建昆被刘建明喊醒。揉揉眼睛,看着站台上“衡水站”三个大字,他难掩心中的激动,火车刚一停稳就跳下车去,闭着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是“家乡的气息”。

  龙建昆的家,就在距车站不远的镇中心。当时部队有规定,任务沿途停靠的站点、停靠的时间都是秘密……列车行至家门口,他提前并不知晓。当然,他更没有机会与亲人见面。

  列车再次启动,坐回车厢里,看着家乡的站台渐行渐远,龙建昆再也抑制不住泪水。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儿时无忧无虑的时光,临行前父亲的殷殷嘱托,还有母亲准备的香喷喷的饭菜。

  那年,龙建昆和战友在军列上度过了战位上的端午节。深夜,列车停靠在一个小站,深蓝色的天幕上星辰闪烁,刘建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不是每一颗星星都有名字。许多闪烁的繁星,都不为人所知。他们是点亮夜空的一盏灯,即使没人知道它们的名字,即使它们只能发出微小的光……”

  一瞬间,老班长话里话外的人生哲理,让龙建昆领悟了坚守的意义。也是那次任务,他理解了军人的奉献和牺牲,从来不需要被人赞美和标榜。坚守是一种选择,军人的价值因此而闪光。

  任务结束返营后,龙建昆放弃休假执行任务的事被连长、指导员知道了,立即特批他即日休假。

  第二天,龙建昆就踏上了从南到北探亲的火车。回到家中,母亲为他“补包”了一锅红枣粽子,那香甜的味道,他心心念念太久了。

  父亲也给龙建昆做了他最爱吃的荞麦饸饹面。饸饹面四溢的香气,又让他想起连队的食堂,还有坐在身边的战友,跟他一起坚守同一节车厢的刘班长。

  龙建昆来到村旁的沙子河,“劈”回一大筐芦苇叶,洗净、修剪、氽叶……他和父母一起包的粽子,很快就登上了去往南方的列车。

  “你们也尝一尝嘛,吃了粽子不想家。”整整一包裹家乡粽子,跨越数千公里路途,插上思念的翅膀,飞向龙建昆驻守的连队。

  一个生日——

  “一定要好好站岗,因为我们身后有无数人凝望的目光”

  2020年端午节,一支保障分队坚守在弹药销毁场上。弹药销毁任务,在保障兵眼中就像与死神“掰手腕”,危险永远无法预知。

  这支保障分队由7人组成,经过强化集训,队员通过了严格的模拟操作考核。那时,龙建昆已成长为连队响当当的技术骨干,急难险重任务来临,他都是不可或缺的突击队员。

  那天,新建的销毁场上升腾起热浪,销毁桶里迸发的每一个声响,都意味着一场小型战斗的胜利。

  最后一颗炮弹投入销毁炉,冲击波将泄爆口盖冲上了天,滚落在几米远的平地上。这种情况必须及时处理,因为,爆炸随时可能再次发生。

  “大家都别动。”龙建昆向上级申请,独自穿上沉重的防爆服,带上专用设备走出防护间。他全神贯注,一点点挪过去,用设备夹起引信,掌握好夹子的力度,再缓缓走向安全区域。

  短短几步,对龙建昆来说,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他小心翼翼将引信投入防爆盒中,直到盖子完全闭合,才松了一口气。

  “不是所有的弹药都能直击靶心。”在龙建昆的眼中,弹药销毁任务的意义就在于,让每一枚炮弹在硝烟中绽放生命。他也会对年轻战士说,每一枚弹药都有义务完成使命,这就是保障兵坚守的意义。

  走下场地,龙建昆脱下装具,拿出手机向妻子道一声平安,然后,他会习惯性地追问一句:“贝贝都好吧?”

  这一年,龙建昆和妻子的宝贝儿子刚满3岁。儿子出生在端午节后第3天,与奶奶的生日挨得很近。

  龙建昆常说,儿子的到来,延续了他和端午节的缘分。每次看到手机中,妻儿陪伴父母过周末的镜头,看到一桌子的饭菜和儿子的笑脸,他都觉得特别幸福满足。

  妻子带儿子与他视频通话,妻子说:“等你回来,再给儿子补过生日。”儿子好像也知道为他宽心:“爸爸最帅,我长大了也要当海军。”

  “一定要好好站岗,因为我们身后有无数人凝望的目光。”落日余晖洒在山林中,龙建昆和战友们,又一次投入到物资紧急撤收工作中。

  一封来信——

  “远方的深蓝一直都有我们的守护”

  年复一年的大山里,龙建昆的军旅生活,紧张,孤寂。他总会开玩笑地说一句:“浪花白”的底色多了一点沉寂的苍绿。

  这苍劲的绿色,正是守山的意义。

  每年新兵下连,连队主官都让龙建昆给新兵上第一堂课。作为老大哥的他,总是语重心长地说:“面朝大海,心向深蓝,我们要永葆吃苦本色。”

  当年新训结束,按照计划,龙建昆将被分配到训练基地,驻地在城区。新兵连文书兴冲冲地跑来告诉他这个好消息,他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龙建昆的老家衡水,离北京不远。高中毕业不久,很多同学去了北京打工。他的想法则有些不同:当兵报国。时值征兵季,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而且运气特别好,他被招进了自己最想去的海军部队。亲戚朋友们都说,当海军有机会驰骋大洋,听闻此消息的父母暗暗为儿子感到高兴。

  新训之后,他却没能上舰。既然不能“下海”,那我就“上山”,在上级计划将其分配至训练基地时,他主动提出申请:到偏远的山沟里守仓库。听说儿子选择离开城市走进大山,父母放心不下,专门来部队驻地探亲。

  驻地离海不远,却隐匿在一座深山里。当时新营房还没盖好,夫妻俩环顾一下连队的简陋环境,不由暗暗为儿子叹了一口气。

  龙建昆也不吭声,从床头柜中拿出一封自己珍藏的信,递给父母。只见信封上写着:给某部某连兄弟;落款则是:某部扫雷舰战士。

  那是一次紧急任务,他们配合这艘战舰完成了弹药发放。刚刚到仓库工作不久的龙建昆,和战友认真清点了即将出库的弹药,但由于时间紧张,他们担心出错,便给接收单位的战友留了一张字条,把收发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表达了歉意……

  那次任务完成得圆满顺利。任务结束不久,龙建昆和班长就收到了这封回信——原来,那艘战舰上负责弹药收发的战士,突发急性阑尾炎,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手术。

  但是由于龙建昆和战友们工作认真细致,特别是他们留下的详细收发说明,保证了这批弹药顺利上舰……那名手术后出院归来的战士,提议全舰官兵为远方的战友写下这封信,向龙建昆他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读完这封信,龙建昆的父母瞬间明白了儿子的心意,夫妻俩站在营区门口和儿子合了一张影后,下了山。

  如今,随着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龙建昆所在连队不断创新保障模式,提出弹药前送理念,从“自提自取”到“配送上门”提升演训部队战斗力。这也意味着,他和战友们肩上的任务更重了。

  去年端午节前夕,一次应急保障任务来临,龙建昆配合某部完成弹药供给任务,看着舰船载着他们保障的弹药远航,老兵的心里骄傲而自豪:“远方的深蓝一直都有我们守护。”

  “靠前保障解难题,热情服务谋打赢。”任务结束,这个作战部队专门为他们送来一面锦旗。

  那天晚饭后,龙建昆又一次打通远方母亲的电话:“妈,今年生日还是不能陪你过。让贝贝陪着您,也就是我在陪着您……”

  又一个端午节即将来临,周末,连队的炊事班里格外热闹。

  “粽子肯定要吃甜的嘛”“咸粽子才好吃啊”……帮厨的新兵刘子云、伍家胜都是第一年在部队过端午节,两人为粽子的“甜咸口味”争执起来。

  龙建昆走进厨房,拿起一个粽子,笑着说:“甜粽子、咸粽子,红枣馅、猪肉馅,天南海北的战友为了守护深蓝汇聚在这座大山里,也带来了家乡的味道,共同组成了咱们这个保障大家庭……”

  片片粽叶寄相思,粒粒赤心献忠诚。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一个个饱满的绿粽被赋予了太多情感,“海军蓝”与“粽叶青”交相映衬,军营里的端午节,家味厚重战味浓。

  图片由本人提供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

  • 习近平访越 最全图集来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鹊系列发动机在其浙江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第100台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动力系统实现从单台研制到批量制造的跨越,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025-04-16 10:2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近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
2025-04-16 10:19
全球首次成功绘制六倍体小麦的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图谱,实现了小麦基因组从“头”到“尾”无缺口的精确组装。
2025-04-16 10:17
从数学上讲,绳结交叉点与量子算法之间的理论等价性已经为人所知数十年,但直到现在才由该团队完全付诸实践。
2025-04-16 10:15
香江四月,风暖潮平,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于4月14日在香港开幕,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勾勒出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图景。
2025-04-16 10:10
近年来,我国强化统筹规划,产学研用等相关主体密切协作配合,全力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对外合作、历史文化”等五大措施,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5-04-16 10:09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中国赏花游报告2025》
2025-04-15 10:46
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既为品种权人提供有力保护,又有效规范种业市场,一粒种子伤“芯”被抚平的故事,折射法治对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25-04-15 11:00
中国是拥有杜鹃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超过530种。2018年,《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实施,形成对百里杜鹃资源保护“有地方性法规、有特设机构、有专岗人员”的立体化保护机制。
2025-04-15 10:58
从概念验证中心起步,一大批创新项目正培育成熟、投入市场,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25-04-15 10:49
以耕地保护为例,为扭转黑土地退化趋势,我国自2020年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2025-04-14 09:58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开放运行报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4-14 09:57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2025-04-14 09:57
志林肚天牛体色以浅红褐色为主,下颚内缘为黑褐色,触角呈暗红褐色。
2025-04-14 09:30
如今,科技小院的科研成果已经推广至山西长子县、榆社县等地,形成了“垃圾分类先行、农用酵素开花、有机合作结果”的发展路径。
2025-04-14 09:28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