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海军石家庄舰官兵:波峰浪谷间,他们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海军石家庄舰官兵:波峰浪谷间,他们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6-02 09:08

  杜钰 纪杰

  海风徐徐,夜色如墨。正在执行某演习任务的海军石家庄舰奉命前出,巡逻警戒。今晚,全体官兵枕戈待旦。作为编队哨舰,他们的任务就是确保这片海域的安全。

  一

  深夜,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传来阵阵涛声。浩瀚无垠的夜空中,只有几点星光闪烁。舰船的雷达控制室内,班长余洋静静地坐在操作台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屏幕,手指不时敲击键盘,调整设备参数,将周边态势尽收眼底。

  “班长,今晚这么平稳,天亮前不会有情况了吧?”上等兵郭文鹏检查完装备状态,在余洋身边的值班位坐下。作为副值班员,他除了要定时核对、登记设备参数,还要辅助值班员监视当前海域,上报任何可疑迹象。看着“干净”的雷达屏幕,郭文鹏顺手从兜里掏出一个橘子,作为给自己的奖励。

  “值班期间马虎不得!”余洋见状立即制止了他。“‘敌人’的导弹随时可能在你剥橘子时、走神时,甚至是交接班时打过来,决不能掉以轻心。”

  服役7年来,余洋随舰出海千余天,执行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演习任务。作为一名老水兵,他深知眼前的这片大海与“敌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风平浪静的背后往往暗流涌动。

  夜色渐浓,海风逐渐增强。海浪一下下拍打着舰身,舰艇摇摆幅度逐渐增大。受不良气象影响,雷达显示屏上的杂波增多,雪花状的光斑时隐时现,让经验尚浅的郭文鹏应接不暇。

  “班长,这可怎么办啊?”

  “别慌,仔细观察,杂波是有规律的。”余洋用手指向屏幕,耐心地向郭文鹏解释几类杂波的典型特征和辨识方法,“像这种是海浪引起的,像这种是降雨引起的……”

  余洋敏锐地察觉到,雷达屏幕上出现不寻常的光斑,这说明“敌”方进攻很可能开始了。他立即采取抗干扰措施,不断变换参数。十几秒后,雷达成功摆脱干扰,屏幕再次清晰了起来。这时,余洋发现一串异样光点高速逼近,他立即比对数据、判明属性、锁定目标,确认它们是“敌”方来袭的导弹!他一把抓起话筒,毫不迟疑地报告:

  “报告舰指,发现多批‘敌’方导弹!”

  二

  急促的铃声响彻全舰,休更的舰员们闻令而动,从全舰各处紧急奔赴战位。演习期间,每个人都和衣而睡,随时做好战斗准备。

  抓住扶手从床上一跃而下,三步并作两步爬上狭窄陡峭的舷梯……从舱室到战位,这条路线副炮班长李德鑫已经跑了上千遍,是他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抵达战位后,李德鑫立即带领全班人员迅速开展准备工作。短短几分钟,副炮便准备就绪、引弓待发。

  防空导弹发射,直扑目标,准确命中。雷达显示屏上一个个光点接连消失,但仍有“漏网之鱼”突破了防空导弹的拦截,掠过海面,朝着舰艇呼啸而来。

  “目标持续接近!”话筒内传来作战值更官王鹏程通报的目标参数。李德鑫紧握操纵杆,快速调整射击角度,严阵以待,只等目标进入射击范围。

  然而,天公不作美,海况不断恶化。舱外雨越下越大、越下越猛,海风呼啸,卷起汹涌的波涛。舰艇像一柄锋利的匕首穿行在波峰浪谷之间,舰艏与海浪激烈地碰撞,溅起的水花拍打在舱壁上,发出“咚咚”的声响。不远处,树杈状的闪电划破夜空,隆隆的雷声紧随其后,似乎是在向李德鑫“叫板”。

  复杂海况给雷达稳定跟踪带来不小挑战。李德鑫紧绷的神经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瞪大眼睛盯着屏幕,时刻注视着目标的一举一动。突然,舰艇一阵剧烈摇晃,目标信号丢失。他立即思考应对举措,屏息凝神在屏幕上仔细搜索。那一刻,他的世界仿佛与周围的一切隔绝开了,只剩下一个个光点在双眼前闪烁,一组组数据在脑海中浮现,一个个按钮在手指下亮起。经过一系列精准操作,目标再次被锁定。

  “雷达稳定跟踪!”李德鑫一边上报指挥所,一边把手稳稳按在发射按钮上。

  作战室记录员不停地报告着距离,时间仿佛凝固了,汗水浸透了李德鑫的军装,豆大的汗珠沿着脸颊滴落。“预备,放!”霎时间,副炮吐出的道道火舌照亮夜空,炮弹倾泻而出,在空中织起一张密集的火网,成功击落最后的目标。

  副炮控制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家纷纷向班长投去敬佩的目光。李德鑫擦去额头的汗珠,与身旁的战友共同庆祝又一次胜利。

  三

  黎明的曙光即将来临,反击的号角已经吹响。

  伴随着轮机的轰鸣声,螺旋桨卷起白色的浪花。战舰开足马力,向着“敌”舰的方向全速冲刺。通道里,舰员来回穿梭,快速奔赴各自岗位。作战指挥室内,下令声、回令声此起彼伏。一夜激战,官兵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疲惫,他们目光如炬、斗志昂扬,仔细进行着各项战前准备。

  导弹控制室内,一排排绿色指示灯不停闪烁,屏幕上的数据不断更新,区队长李玉涛正带领人员确认装备状态。然而,就在检查某设备时,信号指示灯突然变红,这说明有设备出现故障,后续工作不得不紧急暂停。

  李玉涛深吸一口气,平复着紧张的心情,脑海中闪过种种可能的故障原因和应急处置措施。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和战友们打开机柜,核对多处仪表参数,初步排除了舱内设备故障的可能,并判断故障点一定在舱外。

  历经多次重大任务考验,李玉涛清楚故障必须尽快排除。他笃定地向指挥所汇报:“导弹故障,申请出舱!”

  此时,反击作战进入关键环节。突如其来的特情,让指挥员压力倍增。战机稍纵即逝,如果排故时间过长,可能错失最佳进攻时机。可此时海况条件恶劣,如果舰艇摇摆幅度过大,人员出舱作业可能出现危险……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指挥员定下决心:“同意出舱,务必确保安全,尽快排故!”

  来不及多想,李玉涛抄起工具箱,带着两名战友,推开舱门冲上了甲板。一股冷风夹带着雨水灌进衣领和袖口,他不禁打了个寒战,但脚步没有一丝犹豫。

  打开设备外壳,顺着手电筒灯光,映入眼帘的是百余个接线头。究竟是哪个位置出现了问题呢?李玉涛根据故障特征,层层缩小排查范围,最终找到故障点。

  “班长,时间不多了!”战友在身后提醒。李玉涛用袖子抹去脸上的雨水,把双手放在嘴边,用呼气的热量缓解手指的僵硬,待双手略微恢复知觉,又马上工作起来。

  作战指挥室内,电子侦察兵侦察到“敌”舰信号,两艘舰艇就像两位狭路相逢的剑客,战斗一触即发。

  “故障排除完毕!”李玉涛和战友们快速返回舱内。同时,导弹系统指示灯全部变绿,一切准备就绪。

  “发射!”响亮的指令传到导弹发射兵的耳朵里。早已等候在发射按钮上的手指猛然按下,一枚枚导弹喷出耀眼的火焰冲向远方,循着“敌”舰的方位追踪而去。

  命中了!当海面亮起“火光”的时候,李玉涛和战友们都热血沸腾。

  东方的红日已跃出海平面。金色的晨光下,大海逐渐恢复平静。演习取得圆满成功。官兵放松紧绷了许久的神经,走上甲板,海上日出的美景一览无余。这一刻,大海的安宁美丽正是独属于水兵的浪漫。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追思英烈

  • 杭州亚运会|亚运头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0月1日中午,杭州亚运会赛程过半。中国队金牌达到114枚,以218枚奖牌的总数,牢牢占据亚运会奖牌榜第一名的位置。
2023-10-01 15:19
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27日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标志着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
2023-09-28 10:10
气候变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和复杂的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之一。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下,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
2023-09-28 10:55
从探索星辰大海,到聚焦国家需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怀揣科技报国理想,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煜尘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在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
2023-09-28 10:50
在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现场,中国队选手鲍珊菊、苑丽颖和郭裕芳意气风发,头戴“哪吒”头盔,脚踩“风火轮”,在“碗”状的环形赛道上飞速旋转,以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2023-09-28 10:49
27日,在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伊春西站施工现场,重达556吨的站房屋面球形网架结构顺利顶升到位,标志着由中铁建设集团承建的我国最北高铁站——伊春西站正式封顶。至此,哈伊高铁铁力至伊春段全线站房施工将全面转入站房屋面和装饰装修阶段。
2023-09-28 10:48
46秒376!9月26日,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迎来了新的纪录!
2023-09-28 10:15
农业农村部26日召开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秋冬种工作部署会。
2023-09-28 10:12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通过工艺测试,正式建成。
2023-09-28 10:07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3-09-28 10:03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作为一种旨在收集、保存、解释和利用个人和社区在过去事件中的经历、记忆、观点与情感的研究方法与学科领域,通过积极倾听地球居民的声音,口述史成为理解和探讨个人和社区如何经历、解释、传播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工具。
2023-09-28 10:27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