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与友邻部队开展多课目海上协同训练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与友邻部队开展多课目海上协同训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5-29 08:48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蔡盛秋 李辛星

  巴彦淖尔舰对目标实施炮火打击。蔡盛秋摄

  剑指深蓝,劈波斩浪。5月上旬,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与友邻部队开赴陌生海域,开展多课目、长航时、“背靠背”的协同训练。训练现场,该支队巴彦淖尔舰与友邻部队咸阳舰——两个来自不同单位的战舰并驾出征、同域亮剑。

  “战斗警报!”朝阳初升,航行至某海域的编队突遭“敌情”,两舰迅速转入攻击航向。确认目标后,巴彦淖尔舰指挥员果断下达命令,对目标实施炮火打击。

  然而,受恶劣气象条件影响,打击效果并不理想。随后赶到的咸阳舰在巴彦淖尔舰引导下,迅速调整炮口指向,对目标连续实施精准打击。很快,海面威胁被清除。

  双剑合璧,威力倍增。

  “练兵备战实践中,只有不断强化融合思维,才能在未来战场增加胜算。”该支队领导介绍说,年初以来,他们改变以往“就兵练兵、就舰练舰”训练模式,协调友邻部队多类型力量,通过设置复杂环境条件常态组织海上协同训练,促进各作战力量加速融合,达到“1+1>2”的效果。

  “‘敌机’2架,向我近飞!”海面“敌情”刚刚处置完毕,空中“敌情”接踵而至。战斗警报再次响起,编队迅速组成防空队形……

  据该支队领导介绍,此次训练中,他们针对海上作战空中目标特点,按照实战要求构设训练环境,结合训练进程临机设置特情,旨在锤炼官兵自主分析判断、临机应变和体系协同能力。

  “由高速靶机模拟的低空来袭导弹,具有速度快、反射面积小等特点,从搜索目标到实施打击都有一定难度。”雷达班班长吴生伟一边向记者解释,一边稳稳握住操纵杆搜索并锁定目标。

  战机稍纵即逝。“射击!”随着一声令下,副炮号手牟金龙迅即按下开火按钮。瞬间,右舷副炮发出阵阵怒吼。与此同时,咸阳舰舰艏副炮也接到开火指令。在两舰合力打击下,靶机坠海。

  战斗刚结束,新的“敌情”悄然而至。两舰官兵闻令而动,驾驭战舰犁波耕浪……在连续多日的紧张训练中,他们通过临机导调融合施训,交替展开多个险难课目,使官兵得到全方位锤炼。

  “在没有脚本预案的情况下,两舰官兵时刻保持弓满弦张的战斗状态,完成了电子对抗、对海作战、对空作战等10多个课目训练,检验了多项战法训法。”巴彦淖尔舰舰长介绍说,下一步,他们将在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继续对标实战、深入研战谋战,结合暴露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训练,在实践中探寻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在宽阔的视野中走向远方

  ■海军某支队巴彦淖尔舰情电部门副部门长 扈文

  “练兵视野有多宽阔,我们就能走多远。”作为巴彦淖尔舰情电部门副部门长,我多次跟随战舰砺剑深蓝。战舰犁浪劈波、驰骋大洋,深耕出一道道向战打赢的光辉航迹。

  注重发挥联演联训对战斗力生成的“磨刀石”作用,是支队深化练兵备战的重要途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沿用“就兵练兵、就舰练舰”训练模式。随着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支队与友邻部队开展体系练兵的愿望更加迫切,双方多次联合开展实战化训练。其间,我们与兄弟舰艇面对复杂情况联手砺剑,多次在关键时刻予“敌”致命一击。实践锤炼促使各作战要素从“物理组合”转向“化学融合”,“1+1>2”的效果越发凸显。

  眼睛里有什么样的坐标系,心里就有什么样的坐标定位。当融合作战思维落实到联合训练中,我和战友更深刻地认识到: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回顾走过的路,从“闭门单练”到“开门合练”,从“塑形”到“强能”,从“形联”到“神聚”……正是在一次次实战化摔打中,我们的能力短板被逐个补齐,逐步形成联战联训格局。

  “联合作战,体系制胜”,已成为广大官兵的共识。联训实践中,大家不再满足于一起训、一起练,而是以体系融入度和战斗力贡献率为标准,对照查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此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逐步实现“浅联”到“深联”、“形联”到“神联”的跨越。因为战友们深知,作为作战体系中的一环,人人都是战场的主角,只有实现由“我强”向“我们强”的转变,才能练就能战善战的精兵劲旅、形成体系作战的聚合效能。

  出海就是出征,巡逻即是战斗。身处伟大时代,我和战友激情满怀、士气高昂,扎根战位、胸怀全局,不断锤炼克敌制胜技能。我深信,当那一天真的来临,一艘艘战舰必将成为保卫祖国海疆的“钢铁长城”!

  (解放军报记者刘一诺、通讯员蔡盛秋整理)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普京举行的欢迎仪式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