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与友邻部队开展多课目海上协同训练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与友邻部队开展多课目海上协同训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3-05-29 08:48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蔡盛秋 李辛星

  巴彦淖尔舰对目标实施炮火打击。蔡盛秋摄

  剑指深蓝,劈波斩浪。5月上旬,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与友邻部队开赴陌生海域,开展多课目、长航时、“背靠背”的协同训练。训练现场,该支队巴彦淖尔舰与友邻部队咸阳舰——两个来自不同单位的战舰并驾出征、同域亮剑。

  “战斗警报!”朝阳初升,航行至某海域的编队突遭“敌情”,两舰迅速转入攻击航向。确认目标后,巴彦淖尔舰指挥员果断下达命令,对目标实施炮火打击。

  然而,受恶劣气象条件影响,打击效果并不理想。随后赶到的咸阳舰在巴彦淖尔舰引导下,迅速调整炮口指向,对目标连续实施精准打击。很快,海面威胁被清除。

  双剑合璧,威力倍增。

  “练兵备战实践中,只有不断强化融合思维,才能在未来战场增加胜算。”该支队领导介绍说,年初以来,他们改变以往“就兵练兵、就舰练舰”训练模式,协调友邻部队多类型力量,通过设置复杂环境条件常态组织海上协同训练,促进各作战力量加速融合,达到“1+1>2”的效果。

  “‘敌机’2架,向我近飞!”海面“敌情”刚刚处置完毕,空中“敌情”接踵而至。战斗警报再次响起,编队迅速组成防空队形……

  据该支队领导介绍,此次训练中,他们针对海上作战空中目标特点,按照实战要求构设训练环境,结合训练进程临机设置特情,旨在锤炼官兵自主分析判断、临机应变和体系协同能力。

  “由高速靶机模拟的低空来袭导弹,具有速度快、反射面积小等特点,从搜索目标到实施打击都有一定难度。”雷达班班长吴生伟一边向记者解释,一边稳稳握住操纵杆搜索并锁定目标。

  战机稍纵即逝。“射击!”随着一声令下,副炮号手牟金龙迅即按下开火按钮。瞬间,右舷副炮发出阵阵怒吼。与此同时,咸阳舰舰艏副炮也接到开火指令。在两舰合力打击下,靶机坠海。

  战斗刚结束,新的“敌情”悄然而至。两舰官兵闻令而动,驾驭战舰犁波耕浪……在连续多日的紧张训练中,他们通过临机导调融合施训,交替展开多个险难课目,使官兵得到全方位锤炼。

  “在没有脚本预案的情况下,两舰官兵时刻保持弓满弦张的战斗状态,完成了电子对抗、对海作战、对空作战等10多个课目训练,检验了多项战法训法。”巴彦淖尔舰舰长介绍说,下一步,他们将在梳理总结的基础上,继续对标实战、深入研战谋战,结合暴露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化训练,在实践中探寻战斗力新的增长点。

  在宽阔的视野中走向远方

  ■海军某支队巴彦淖尔舰情电部门副部门长 扈文

  “练兵视野有多宽阔,我们就能走多远。”作为巴彦淖尔舰情电部门副部门长,我多次跟随战舰砺剑深蓝。战舰犁浪劈波、驰骋大洋,深耕出一道道向战打赢的光辉航迹。

  注重发挥联演联训对战斗力生成的“磨刀石”作用,是支队深化练兵备战的重要途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沿用“就兵练兵、就舰练舰”训练模式。随着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支队与友邻部队开展体系练兵的愿望更加迫切,双方多次联合开展实战化训练。其间,我们与兄弟舰艇面对复杂情况联手砺剑,多次在关键时刻予“敌”致命一击。实践锤炼促使各作战要素从“物理组合”转向“化学融合”,“1+1>2”的效果越发凸显。

  眼睛里有什么样的坐标系,心里就有什么样的坐标定位。当融合作战思维落实到联合训练中,我和战友更深刻地认识到: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回顾走过的路,从“闭门单练”到“开门合练”,从“塑形”到“强能”,从“形联”到“神聚”……正是在一次次实战化摔打中,我们的能力短板被逐个补齐,逐步形成联战联训格局。

  “联合作战,体系制胜”,已成为广大官兵的共识。联训实践中,大家不再满足于一起训、一起练,而是以体系融入度和战斗力贡献率为标准,对照查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此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逐步实现“浅联”到“深联”、“形联”到“神联”的跨越。因为战友们深知,作为作战体系中的一环,人人都是战场的主角,只有实现由“我强”向“我们强”的转变,才能练就能战善战的精兵劲旅、形成体系作战的聚合效能。

  出海就是出征,巡逻即是战斗。身处伟大时代,我和战友激情满怀、士气高昂,扎根战位、胸怀全局,不断锤炼克敌制胜技能。我深信,当那一天真的来临,一艘艘战舰必将成为保卫祖国海疆的“钢铁长城”!

  (解放军报记者刘一诺、通讯员蔡盛秋整理)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加沙停火协议

  • 水清岸绿 黑脸琵鹭“组团”觅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星际空间中,被冰覆盖的尘埃颗粒是复杂有机分子生成的关键载体,因此,“看”清楚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对于探索生命起源和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6 04:15
近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次改革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目标。
2025-01-16 04:15
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吃得好”并不等同于吃得营养健康。一日三餐,看似吃饱吃好了,但很可能因营养成分摄入不均衡使身体处于隐蔽性营养需求饥饿状态。
2025-01-16 04:15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1982年创办,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共同主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2025-01-16 04:15
15日,2024年度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发布会在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此次发布的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领域。
2025-01-16 04:15
近年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指导下,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机构联合当地社区监测员,对2015年至2021年在三江源区域12个长期监测位点开展的雪豹等野生动物监测工作进行汇总,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在线发表。
2025-01-16 04:15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
2025-01-15 10:08
14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
2025-01-15 10:00
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一大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
2025-01-15 09:58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1-15 09:57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
2025-01-15 09:55
近日,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深空产业论坛在安徽合肥高新区举办,标志着深空探测产业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次活动的举办,也是合肥高新区着力发展未来产业的生动注脚。
2025-01-14 10:03
2025年,人工智能究竟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诞生新的消费场景?我们又可以如何拥抱变化?
2025-01-14 09:56
为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国家医保局将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拓宽创新药支付渠道、探索建立丙类药品目录等。
2025-01-14 09:42
13日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成功攻克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的经济利用。
2025-01-14 09:41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是一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主要是为针对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而研制,它可以兼顾海上和陆上发射。
2025-01-14 09:39
国产化“中农科·龙腾”饲料配方工业软件近日在北京发布。饲料研究所研发团队利用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研发出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水产饲料营养数据库和反刍动物饲料营养数据库。
2025-01-13 09:40
业内人士提醒,开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经济的方法,通过增加室外的新鲜空气量,将含有甲醛的空气排到室外,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甲醛浓度。
2025-01-13 09: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国人工智能正朝着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的方向稳步前进,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5-01-13 09:39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发挥投资引领带动作用,将加力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条块结合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13 09:2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