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73集团军某旅着眼补齐小特专业人才素质短板优化组训模式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第73集团军某旅着眼补齐小特专业人才素质短板优化组训模式

来源:解放军报2023-05-24 14:26

第73集团军某旅着眼补齐小特专业人才素质短板优化组训模式——

“夯实战斗力链条的每一个环节”

第73集团军某旅着眼补齐小特专业人才素质短板优化组训模式

   该旅小特专业人才在演训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图为工兵连官兵进行布雷作业。麻环远摄

  亮点快报

  初夏时节,热浪升腾。训练场上,作战支援营工兵连爆破技师张家文正带领合成营支援保障连工兵专业骨干,进行协同破障训练。这是记者在第73集团军某旅看到的一幕。

  “小特专业人才多以班排为单位编成,机动灵活、便于指挥,但目前存在骨干力量偏弱、训练资源不足、承训能力有限等问题。”该旅领导说,他们着眼补齐小特专业人才素质短板,结合使命任务特点和战斗力建设实际创新组训模式,有效提升了训练质效。

  将部分合成营小特专业集中到兵种营对口连队训练,是他们优化组训模式的一个尝试。据该旅作战支援营营长邓尚钦介绍,兵种营的优势在于骨干人才集中、专业技术集成,训练中遇到问题有能顶上的人才和技术储备,“让合成营小特专业人才走进兵种营,不仅便于通过传帮带积累实践经验,还能运用量化对比找到差距不足、明确着力点。”

  去年8月,该旅开展实战化演练。作战支援营破障排部分力量配属到右翼攻击群,担负扫残破障任务。因爆破骨干不熟悉作战流程、缺少协同配合经验,前出破障时被对手攻击,造成人员“伤亡”和装备“损毁”。

  “必须夯实战斗力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官兵复盘检讨发现,问题的背后暴露出人才能力素质存在短板,特别是无人机侦察、扫雷破障、雷达通信等专业骨干力量协同经验欠缺,体系作战意识不强,应急应战能力仍需提升。

  针对这些问题,该旅领导在议战议训会上专门组织集中研讨。他们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后决定,在基础训练阶段,依托专业骨干人才组织集训,以兵种单位连带小特专业班排的方式夯实技能基础;在战术训练阶段,协调官兵赴对口单位学习装备运用方法和战术战法,并邀请专家来营指导,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逐步强化官兵协同意识、提高实战能力。

  训练场上,该旅防空营教导员杜淼杰与定岗不久的战士一起钻研专业技能。他介绍,此前,该营二级上士、目标保障班班长姜心明与兄弟单位专业骨干,在复盘中围绕航模飞行训练姿态控制等开展深入研讨,并将相关成果整理成册,为开展强化训练提供参考。

  组训模式创新,助力人才成长。在前不久的一场陆空联训中,该旅防空营指挥保障连无人机、雷达、气象、通信等专业力量一体联动、密切协同,高标准完成多个演训课目,赢得官兵赞誉。(本报特约记者 廖晓彬 通讯员 喻润东 刘 朋)

  亲历者说

  勤耕不辍,让梦想开花

  ■第73集团军某旅防空营二级上士、目标保障班班长 姜心明

  作为新型作战保障力量,我所在班战友定岗都是小特专业。刚接任班长时,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跟战友一起,快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高精尖人才”。

  航模装备刚列装时,由于是零基础起步,训练也没有参考系,我们每一次训练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尽管格外小心,但还是出了意外。那是在一次新式靶机飞行训练中,我们在起飞前的联调联试中忽略了天气变化,靶机起飞后意外熄火。

  这件事后,我们训练更加谨慎,甚至有些畏手畏脚。一次演练中,出于安全考虑,我们使用老式靶机实施保障,虽然降低了风险,却极大削弱了整体效能,成为区域防空作战体系链条的薄弱环节,导致演练失利。

  后来,旅里围绕小特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深入调研、集智攻关。我被派到兄弟单位开展“嵌入式”交流学习,与高手同台竞技、互促提高。其间,我发现,兄弟单位的战友摒弃传统做法,通过多架靶机不同方向同时实施保障,不但能灵活应对复杂多样的空情特情,而且全方位锤炼了作战技能。同时,他们立足现有条件自主绘制航线并进行仿真飞行,在没有备机的情况下顺利实施保障任务。这些做法让我深受启发。

  此后,我还有机会多次参加兵种联训,在实践中强化自己的作战思维,拓宽了体系视野、提升了联合素养。与此同时,班里的其他战友也在接受不同的历练,在各自的岗位上像一块块海绵汲取着营养,逐步补齐素质短板。

  如今,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总结和积累,结合空中突防典型案例梳理总结了多项战法训法,在演训任务中得到检验。过段时间,我和战友还将参加上级组织的群众性比武活动。这几天,大家加紧训练、查漏补缺,立志要在比武中取得好成绩。

  “梦想的种子一旦播下,方寸沃土上也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把这句充满力量的话写在笔记本扉页上,鞭策自己把基础搞扎实、把专业研透彻。我坚信,只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瞄准目标刻苦钻研、精练技能,就一定能把自己锻造成制胜未来战场的利刃。

  (本报特约记者廖晓彬、通讯员喻润东整理)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举行

  • 扎根山村的“姐妹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