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上海警备区突出军地协作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上海警备区突出军地协作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2023-05-19 09:02

  上海警备区突出军地协作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精神状态激发出来 奋进力量凝聚起来

  ■陈 敏 中国国防报记者 樊 晨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5月16日,中共一大会址旁的报告厅内,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结合多年党史研究成果,为上海警备区官兵上了一堂生动鲜活的专题党课。

  初夏时节,上海警备区官兵开展主题教育如火如荼。

  “辅导授课凝聚思想认同、会址参观找寻初心印记、重温誓词提振干事热情,浸润在初心之城的红色基因里,强军信念更加坚定、创业热情更加高涨。”黄浦区人武部政委彭春林感慨。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该警备区领导和机关干部突出问题导向,结合年度重点任务梳理5类45项主要工作安排,立足优势资源筹划“划设教育协作区联抓、打通军地共享路联动、共结互学互育缘联建、紧织意识形态网联防”活动,引导官兵把精神状态激发出来、把奋进力量凝聚起来。

  “兴业路76号,是中国共产党的‘产床’,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里承载着的厚重历史和优良传统,是开展主题教育的活教材,是激励官兵不忘来时路、永续向前走的原动力。”该警备区领导介绍,他们在筹备主题教育中,注重统筹军地资源,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推动主题教育落地落实。

  从线下宣讲、邀约授课到线上直播,从专题展览、实景演出到城市寻访,一键预约便能轻松参与。前不久,该警备区政治工作局联合地方相关部门举办的红途学苑“双百”活动正式启动,现场发布涵盖“百节大思政课、百场精品活动”的第一季菜单目录,实现课程预约、师资匹配、宣讲反馈全过程服务。

  “红途学苑汇聚了我市重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力量,与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作,形成理论团队、宣教阵地、融媒中心、红途平台矩阵效应。”上海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形式多元、内容丰富、载体创新,构建出的多样化、沉浸式研学场景,为军地协作推进主题教育提供更多“打开方式”。

  统筹教育资源、集中备课施教、开展配合活动、组织骨干培训、营造教育氛围……记者看到,一份翔实的教育协作试点方案明确了“精品好课共创、师资力量共用、红色资源共享、主题教育共抓、人才队伍共建”等5项协作内容,建立了“联席议教、活动审批、风险评估、跟踪反馈、总结报告、奖惩激励”等10项制度机制,形成“任务各家担、教案分头拟、教员轮流讲、成果一起用”的生动局面。

  在上海某影院,该警备区机关全体党员集中观看电影《望道》,重温老一辈革命者的峥嵘岁月,感受信仰的力量和真理的味道;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该警备区官兵代表参观浦东开发开放主题教室,感悟思想伟力、掌握思想武器、升华思想境界……

  连日来,受领该项协作区试点任务的第二教育协作区,组织4家人武部和6家干休所共152人赴崇明区长兴岛开展野外拉练。参训官兵充分发扬战斗精神,圆满完成行军中预设的各类课目演练,并就近赴江南造船厂现地参观见学。

  “主题教育要以实的举措、实的活动、实的工作确保取得扎实成效。”该警备区领导介绍,警备区突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紧密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接下来,该警备区将持续拓宽“朋友圈”,积极开展与西藏军区、青海省军区教育联建,共学优良传统、共育家国情怀、共建美好家园,全力挺进雪域高原红色“富氧区”,着力提振全体官兵“身在好环境、更要干出好事业”的精气神。同时,积极开展“沪动先锋”典型培塑挖掘,以典型为引领,努力在新域新质力量建设、优质兵员征集选拔等工作中打造“上海样板”。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天空之眼瞰雄安:拔地而起的“未来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